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新房交易額約10萬億元,二手房交易額約5萬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銷售額由線上成交所貢獻,互聯網房產交易平臺和互聯網化的房產代理商在過去一年里頗為活躍。
有房產“天貓”之稱的吉屋,去年初在行業內率先提出“房產網商”戰略,開放平臺入口,以互聯網基因、大數據和專業的服務助推傳統中小新房銷售商升級,打造了國內首個房產網商生態圈。截止目前,“房產網商”戰略實施已達一年之久,而這一布局也給吉屋帶來了爆發力和發展后勁。
開放分享和大數據驅動網商生態
據吉屋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全國入駐吉屋平臺的房產網商數量達150余家,覆蓋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以及廣泛的三、四線城市。部分新房銷售商在吉屋的幫助下,結合自身發展特點,代理項目數量逐漸增多,快速實現了成交額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如,東北某商戶加入吉屋后,順利完成互聯網+升級,在2016年半年的時間里總營收達1132.87萬元,員工產能3.78萬元/月。
除了平臺的開放,流量和大數據是吉屋兩大價值錨。吉屋網站流量在全國房產網站中位列第四名,覆蓋站點達376個城市,形成了以吉屋主站為核心,輻射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等幾大區域的布局,涉及業務以新房為主、二手房為輔。
目前吉屋月度線上購房訪客超過2000萬,注冊房產經紀人超過70萬。無論是在流量、網站用戶還是廣告營收方面,都成為極速增長的房地產網站。以廣東佛山吉屋站點為例,其12月UV為10.5萬,流量凈增長1.4萬,環比增長率達到16%。
數以億計的真實購房者數據,及每天新增的購房用戶和數據沉淀,形成了非常龐大的數據庫資源。吉屋將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梳理后開放給商戶,從而助力他們深挖市場潛在需求,讓不同的用戶與合適的房源匹配,精準定位目標消費群體,提升效率。
吉屋聯合創始人/CEO潘國棟表示:“作為商戶與購房者溝通的橋梁,吉屋是信息平臺、交易平臺也是媒體平臺,豐富的內容和信息,貼心的服務,獲得了購房者的青睞,讓商戶得到用戶和開發商的尊重與認可。”
合縱連橫拓展產業鏈
吉屋致力于做開放的互聯網公司,通過創新、互信合作,積累了非常多的優秀合作伙伴,包括商戶和跨行業的企業。這些深度合作都為吉屋房產網商生態平臺的擴大和運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從而強化產業鏈的協同能力。
去年1月,吉屋與滴滴出行簽署合作協議,推出“免費看房專車”服務,打通智能購房的最后一公里。不到半年的時間,看房專車服務進一步升級,由用戶一鍵發起預約,往返均免費接送。
同一時間,吉屋還與第三方信用管理機構芝麻信用建立合作,利用芝麻信用評分、行業關注名單、信息驗證等服務,結合吉屋多年沉淀的購房行為數據等,構建基于房產的大數據信貸系統,利用智能運算模型,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推動互聯網房產在國內的快速發展。
在商戶端,吉屋不斷探索服務模式的進階,繼去年4月啟動浙江商盟后,于8月推出了房產網商城市授權運營商的升級策略。這讓各區域的吉屋房產網商伙伴從普通的業務型伙伴升級為事業型的核心伙伴,使吉屋平臺的城市授權運營商站在城市的高度來經營城市、深耕城市,共同服務購房者和開發商。
針對開發商結算長達半年、一年的周期,經紀人不能快速拿到傭金的現象,吉屋決定涉足供應鏈金融成立互聯網小貸,破解普遍存在的中小商戶基金緊缺,優秀的經紀人頻繁條跳槽流失難題。吉屋小貸是用互聯網方式解決產業鏈小微企業資金難題的一次服務創新嘗試,受到了商戶的歡迎。
基于房地產和互聯網,吉屋再次前行在消費金融領域成功試水。房利通是吉屋旗下子公司,其與廈門長租公寓領導品牌UONE社區合作,聯手推出“U租計劃”,為租客提供按月分期支付的金融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房利通研發的人臉識別技術,可用于租金支付和社區的安保,強化了風險識別以及管控能力。
服務標準化、專業化提升軟實力
業內普遍認為,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房產交易金額大,手續復雜,很難標準化。隨著互聯網向房地產的深度滲透,房產交易的服務卻可以向標準化、專業化、流程化方向發展。
在這方面,吉屋平臺設置了一整套流程,幫助代理商交易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服務模式:客戶網絡瀏覽房源,置業管家7x24小時全天候解答咨詢,看房預約專車出發,到達提醒,所有的行為都通過互聯網銜接呈現出來,提高運作效率,并且能讓代理商在所在區域更有競爭力。
房產交易以購房用戶為核心,而用戶對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意味著“拼服務”的時代來臨,建立一套高質量的服務標準勢在必行。2016年吉屋發布了“吉屋小二服務目標”、“置業管家服務目標”,加強自律意識,自覺地規范,維護行業形象。通過服務標準的建立和商戶的示范效應,帶動了整個網商平臺服務水平的提升。
“過去一年時間里,吉屋與商戶緊密相連、共同成長,解決行業痛點,多方面實現飛躍,也在購房者中樹立了鮮明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成績不是終點站,新年伊始,吉屋將不斷創新,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迸藝鴹澅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