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計劃書的核心的原則,和做APP推廣是一樣的:
(1)提高下載轉化
(2)提高聯系轉化
(3)提高好印象留存。
有了以上原則,就不難發現下面的做法是很有問題的了。
這是基本的尊重。
很多投資人是用手機查看郵箱的,解壓縮不一定支持。
將PPT轉成PDF文件會小一些,除非是數據圖,一般的圖片都可以適當壓縮。
我覺得超過30頁就太多了,確保每一頁都是在敘述一件事,并且這件事;同時確保第一頁的內容比第二頁的重要,第二頁的內容比第三頁的重要,其實不需要照搬所謂市場/產品/數據/團隊/融資額,這樣的老套順序。有時候,完全可以把團隊放在最前面,或者數據放在最前面,先入為主,直接impress投資人。
全部是文字,沒有數據,沒有圖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無法說明任何東西。
如今的市場不存在純粹靠文字闡述的單一邏輯去獲得關注的可能,有些產品demo,有些數據,有些團隊履歷吧。如果不方便透露,那就不寫,也不要用“暫不方便透露”“必須簽署保密協議”之類的話語,這些大家都懂,但是寫出來就很掃興。
除非這個行業很新,除非這些市場概述是屬于您自己的見解和分析,否則簡單搬運易觀艾瑞的數據,反而是噪音。
感嘆號不需要出現,這不是在下軍令狀。越是顯得悲壯的事情,越是不會有人在乎。投資人都是資本家,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投的是增長,躲的是悲壯。
“下一個阿里巴巴” ,“XX行業的阿里巴巴”,這些語句,只會讓投資人覺得團隊思考不深刻,瞎忽悠,沒有屬于自己的創新。
PPT的存在意義,是讓文字和圖片的展示更加宜人。如果選擇用word,就意味著你選了不宜人的方式。
郵件標題,附件標題,我建議”版本時間_BP_項目名稱_輪次",比如“20150120_BP_貝塔斯曼_A輪”,這樣方便投資人和自己搜索和存檔。
其實,比較直接的投資人,一般最關注的就是下面這些點:
1. 市場大不大,增長快不快
2. 產品好不好,邏輯順不順
3. 數據漲不漲,指標硬不硬
4. 模式有沒有,收錢行不行
5. 團隊齊不齊,老大強不強
6. 融資多不多,價格低不低
因此,每一點講2頁,最多24頁就行了。如果是上下游很復雜,或者歷史沿革很復雜的,那么把一些冗長的信息就放到appendix里去吧,感興趣的人總會看,不感興趣的逼ta也沒用。
其實,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頁的PPT,或者只是郵件里寫了三行介紹(產品,團隊,數據以及要融多少錢),我們也會感興趣,這說明寫的到點了。
總而言之,還是回到最初的3個原則,這是一個提高轉化率和留存的事情。
終極目標,當然就是不要BP。足夠閃亮的項目,投資人都是追著去的。頂多在盡職調查的時候要一些數據excel表,或者讓FA來幫忙整理這些,但我相信這類項目畢竟是少數,也希望大家都能如此幸運。
(文: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汪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