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河流奔騰不息,站在更高的山丘上,方見千浪腳下過。站在2018年的終點回看過往、審度當下、展望前路,我們與哪些經濟浪潮精彩共舞,又將駛向何方?
??踏著新經濟席卷全球的巨浪,成都提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成都發展新經濟的高地,2018年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列車”朝著新經濟“加速跑”,在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里探索前行。在“新經濟活力區”的產業藍圖上,成都高新區已繪出了依托新川創新科技園、天府軟件園,推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產業發展,打造智能經濟集聚區的布局。
??站在潮頭之上的智能經濟企業最知潮汐。
??近日,本報記者鎖定智能經濟這一領域,走進天府軟件園、孵化園等園區,在與該領域業內人士的交談中,尋找行業關鍵詞、追溯全年重要節點并探索未來趨勢。
??落地
??從技術到產品 人工智能應用紛紛面市
??今年以來,針對“新經濟活力區”建設,成都高新區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和創意產業,而人工智能、5G均是智能經濟“森林”中的“樹木”。
??一個產業“長勢”如何,從業內企業的“收成”可見一斑,從投資市場的“冷熱”亦可知一二。2018年可以用“忙著生、忙著死”來形容直播、共享出行、團購、O2O等各大“風口”連續上演的一輪輪大浪起、大浪落。而這起起落落之外,智能經濟一直挺立。
??所謂智能經濟,是人腦智慧+電腦網絡+物理設備三位一體形成的總體結構。聽起來貌似有點虛無,而當其以產品形態出現時,人們會發現這并不陌生,比如智能音響、智能機器人、人臉識別系統、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不難發現,此前業內人士預判的“2018年或將成為‘AI定義萬物的元年’”這句話正在逐漸成為現實。2018年,“人工智能+”正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嵌入、重塑。
??今年初,在成都提出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六大新經濟形態后,智能經濟便呈現出了一馬當先之勢。3月1日,《成都市推進智能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公布,提出到2022年成都智能經濟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成為全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城市樣本。在產業布局、載體建設方面,則以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和雙流區為主體,構建智能經濟綜合集聚區。
??作為成都智能經濟企業集聚地之一,成都高新區亦圈定了深耕細作智能經濟的“沃土”——依托天府軟件園、新川創新科技園,推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打造智能經濟集聚區。“截至目前,在智能經濟領域,成都高新區共聚集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類企業超過100余家。”12月2日,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成都啟英泰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英泰倫”)日前舉行的成立3周年慶典上,啟英泰倫創始人、董事長何云鵬在“AI,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一充滿詩意的主題下,回顧和展望了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AI,讓夢想照進現實,是詩意還是寫實?作為專注于人工智能語音芯片研發企業的創始人,何云鵬用了“踏實前行”來定義2018年的行業發展。“如果說2017年很多人工智能產品還處于概念型產品階段,那么到了2018年,就是從概念形成為商品、服務于大眾的階段。”而這種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商品的過程,他用了“落地”二字來形容。據悉,從目前國內人工智能家居家電市場來看,已有智能冰箱、智能彩電、智能空調等20余種商品面市。
??在啟英泰倫的產品展示區,記者見到了嵌入有人工智能芯片的一系列家電、家居產品。通過語音交互,可以迅速烹制出60余種菜肴的語音微波爐;用語音操作,便可自動調節燈光強弱的智能語音遙控燈;此外,窗簾、晾衣桿等家居產品,均可由語音進行控制……“這些已經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都可以買到。我家里現在炒菜都是用智能語音微波爐,幾分鐘就做好一道菜了,非常方便。”何云鵬說,“2018年我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人工智能語音芯片產品和終端結合,長虹、美的、海爾等家電大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了。”
??和啟英泰倫一樣,2018年也是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考拉悠然”)的產品“落地年”。今年7月,考拉悠然獲千萬元級Pre-A輪融資,其自主研發的“考拉大腦”AI平臺,除了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快速通道試點并落地國內部分園區外,還走出了國門,在阿聯酋機場應用。考拉悠然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沈復民說:“就計算機視覺識別和語音交互而言,現在已經從技術紅利過渡到結合場景的應用落地階段。”在他看來,此前的一兩年里,人工智能行業呈現如火如荼之勢,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見到的并不多,而如今,已經到了“瓜熟蒂落”之時。
??融合
??多領域企業“逐浪” 智造不一樣的“AI臉”
??從啟英泰倫、考拉悠然的案例中不難看出,人工智能確實已進入落地應用的“航段”,并成為一種現象。今年9月國家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中,106個入選項目分別涉及到機器人、無人駕駛、醫療云等領域。可以說,隨著“人工智能+”的一一落地,諸多產業都逐漸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AI臉”。
??潮起正是逐浪時。在智能經濟的浪潮下,成都高新區的企業也紛紛趕浪,“牽手”人工智能,并出現了不少“弄潮兒”,今年1-6月,成都高新區新增智能經濟企業63戶。
??12月4日,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傲勢科技”)首席運營官劉洋向記者詮釋了他眼中2018年無人機發展的關鍵詞——“重塑”,而這樣的“重塑”亦與人工智能有關。“無人機正在從自主飛行到智能飛行的方向發展,這個重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技術引擎就是智能經濟下的人工智能。”基于這一判斷,4個月前,傲勢科技與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攜恩科技”)聯手合作,開始了智能無人機的嘗試。
??“在合作中,攜恩科技的‘空地目標智能識別系統’和傲勢科技的無人機相配套,形成軟硬件相結合的智能飛行平臺。”劉洋形象地解釋說,“過去無人機測繪航拍,所搭載的攝像裝備是只能‘看’的‘眼睛’,處理分析等事件仍需人工操控。而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的智能無人機,則是讓‘眼晴’和‘大腦’全部上陣。”今年9月,攜恩科技就派出搭載有紅外設備、圖像識別等智能設備的無人機,承擔了省內首次采用無人機對露天焚燒秸稈進行專項巡查和整治的任務,也成為了智能化無人機的一次“試水”。
??再從電視行業來看,“重塑”這個關鍵詞也同樣適用。5年前,人們還很難想象,家里的電視、投影儀都可以擺脫遙控板,通過語音換臺收看節目、聽音樂等。極米科技董事長、CEO鐘波說:“未來的無屏電視不僅僅是家庭娛樂終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無屏電視也是連接整個智慧家庭的‘心臟’”。今年5月15日,極米科技宣布與百度聯合成立AI無屏實驗室,這背后便是其透過人工智能所看到的未來電視發展趨勢以及對行業發展的判斷。
??在極米所推出的系列無屏電視產品中,GMUI3.0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聲紋識別的智能無屏電視。“除了通過語音進行人機交互以外,最為特別的一點是,通過聲紋識別,這款智能無屏電視可以識別出觀看用戶的年齡段。針對少兒不宜的內容,它會對未成年人說‘NO’。”極米科技公關總監郭雪晴說,極米科技成立5年以來,無屏電視進入人工智能化,這是技術趨勢下水到渠成的選擇。
??智能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讓企業也嘗到了甜頭。2018年前三季度,極米科技無屏電視以4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中國投影機市場第一名,這也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投影機市場首次“登頂”。而從啟英泰倫一年來的銷售曲線表上,也可看出人工智能技術從產品到商品,給企業所帶來的經營活力:“每月同比環比都實現大幅增長,預計今年我們的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左右。”何云鵬說。
??機會
??花開兩三枝 大片土地待“開墾”
??智能經濟是“新一輪經濟和社會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這一點已成普遍共識。
??聚焦于智能經濟“大花園”里的人工智能,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成都高新區人工智能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均感受到了人工智能“落地開花”的春風。在成都高新區的“倉鼠立購”無人超市里,消費者刷臉卡入門購物;在“洋快餐”餐廳里,刷臉卡買單已被年輕人玩得自如;在成都高新區永豐路的一家無人酒店里,從入住到退房均由客人自助完成……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清楚看到,人工智能的落地開花,僅僅是花開兩三枝。
??這意味著什么?從堯德中院士癌癥識別人工智能項目首席科學家、大象分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象分形”)CEO尹愚給出的2018關鍵詞里可以找到答案——“機會”。
??接受采訪時,尹愚一直說這一年機會頻頻,“慕名而來找我們進行技術合作的企業更多了,而且涉及行業越來越多,農、工、醫、商,幾乎全行業里都有。”從他的話中不難發現,目前落地的人工智能產品里,主要以人臉識別和人機語音交互為主,且競爭態勢也漸趨激烈;而在底層算法的技術“土壤”里,還埋藏有許多待發掘開墾的機會,而且機會無限。
??尹愚對此感受深刻。“幾乎各行業企業都激情滿滿地想要迅速對接人工智能,他們都希望打造自己企業的人工智能團隊以及相關產品。”市場機會之下,大象分形在2018年基于圖像識別技術,在醫療和安全監控領域有了多個合作伙伴,而基于底層算法,亦有越來越多的其他行業企業前來尋求跨界合作。“現在我們手里的本地項目,已經快忙不過來了。”尹愚告訴記者,預計在近期,大象分形目前所進行的工業和農業兩個合作項目,將要開始實現收益。
??2018年,同樣也是成都高新區企業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位科技”)的“機會年”。在智能經濟大潮中,物聯網、5G紛紛向人們靠攏。基于此,精位科技憑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顆國產UWB定位芯片樣片“尋Me一號”,在今年頻頻與物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倉儲物流等領域與相關企業互動合作。12月3日,精位科技和哈曼國際智聯科技事業群中國區在成都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智慧倉儲物流和智能制造等業務達成合作協議。
??精位科技CEO周宏亮將公司核心技術形容為“面粉”,“這些‘面粉’經過不同的運營商、集成商二次開發,可以變成‘饅頭’‘面條’或‘包子’等產品。”他認為未來機會遍地,“在未來5G大規模商用后,精位科技的這一技術會應用于更多物聯網場景和無人駕駛領域。”
??轉型
??邁向更高門檻 駛入技術“深水區”
??在多位智能經濟領域企業負責人的采訪交流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智能經濟,目前仍然處于萌芽期”。“在未來幾年里,人工智能將在現有基礎上,向多模態智能交互技術深度發展。”啟英泰倫創始人、董事長何云鵬說。
??大象分形CEO尹愚在感受到2018年的“機會襲來”的同時也看到“機會與風險并存”。風險來源于何處?“除了技術較成熟的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相繼有產品落地應用以外,在算法、算力等底層技術上,落地應用的相關技術和市場均欠成熟。”尹愚說。
??對于這一點,考拉悠然所見略同。考拉悠然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沈復民回顧2018年時用了兩個關鍵詞:落地、轉型。繼“考拉大腦”AI安防平臺落地應用后,考拉悠然已投身于從硬件、算法、算力、應用層面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系統研發,開始研發考拉AI OS人工智能操作系統,“這是一個幫助系統集成商及傳統行業企業的AI平臺。”據介紹,全國僅注冊有資質的系統集成商就有2萬余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他看來,隨著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產品落地應用后,人工智能在未來一兩年里將開始向技術“深水區”邁進。“在當下的智能經濟時代下,傳統行業如不融入,就意味著終被市場淘汰。”沈復民稱,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企業希望借助于人工智能提效升級,但底層技術門檻很高,其他行業企業想要自研,存在著研發周期長、定制化難度大、人才短缺等問題。“考拉悠然是一個技術型團隊,我們所擅長的就是底層技術,我們想做的就是讓更多系統集成商輕松打造自己的定制化人工智能產品。”對于考拉AI OS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的“上手度”,沈復民說,一名普通工程師,最快在一周內就能開發出一套滿足自己需求的應用。目前,該套系統正在內測階段,預計明年3月面市。
??智能經濟邁向技術“深水區”,而身處該行業的企業又將面臨什么?在尹愚看來,未來一年里,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智能經濟領域仍然將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偽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將被大量淘汰,留存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力的相關企業,從而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
??作為成功研發出第一代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平臺芯片的企業,成都市深思創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思創芯”)已然是“領跑者”。今年9月,深思創芯完成了第二輪千萬級融資。“年內,還會再簽一個用于航天領域的智能震蕩器的百萬級合同。”深思創芯聯合創始人劉洋自信地說,“我們團隊是數一數二的,有技術能力去拿下‘高精尖’的定單。”
??相比于輕松完成融資、百萬合同在手的深思創芯,也不乏有人默然退場。“人工智能是這兩年一個較熱的產業,人工智能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然而,一些企業很快冒出后又迅速消失。”在劉洋看來,在智能經濟成為成都重點發展的六大新經濟形態之時,一些企業的“半途退場”緣于技術型實力“戰隊”太少,“大浪淘沙已見端倪,未來的市場格局將會由技術型‘實力隊’和技術型‘強隊’來操盤。”
??在沈復民看來,智能經濟已是不可阻擋的技術發展趨勢。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經濟則是一次技術革新,將對傳統產業和社會帶來重大變革。“在這一不可逆的技術發展趨勢下,行業落地應用將呈爆發態式。再往下走,拼的就是誰有核心技術,誰的技術硬。企業必須苦修‘內功’才有機會繼續留在市場的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