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北京眾創空間聯盟聯合北京中企科創新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2016北京市眾創空間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
藍皮書統計了北京市創業服務機構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發展情況。目前,全市共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350余家,其中眾創空間200家,包括141家市級空間,125家國家級空間,孵化器、大學科技園150余家。
通過與2015年北京市眾創空間的數據做對比,藍皮書簡述了2016年北京市眾創空間的發展方向、以及存在的問題與需求。
在藍皮書里還附有“北京雙創地圖”,“北京雙創地圖”由北京創業孵化協會、北京眾創空間聯盟和創頭條聯合出品,作為《2016年北京眾創空間藍皮書》的重要內容,地圖在會上引起不小的關注。地圖動態記錄和展示了北京眾創空間發展成果,以及資源分布情況,成為業內人士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
與2015年相比,2016年北京眾創空間數量進一步增加,從業人員數量是也是2015年同期的3倍多,同時發展更加理性。
1、高素質成熟人群為主流,創新創業更趨理性
據統計,眾創空間和創業企業的創始人中,有企業管理背景的分別占76.5%和59.1%,此外還有大量創始人有科院院所、企業技術人員、海龜、公務員等背景。
?
(眾創空間和創業企業創始人背景構成比例)
和大家印象中90后創業者占多數不同,眾創空間和創業企業創始人年齡在30歲以上的分別占93.8%和75.1%,30歲以下的僅占6%。
統計顯示,眾創空間和創業企業創始人學歷在本科以上的占9成,碩士以上的占61.7%和31.6%,最讓人關注的是,學生創業比例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8.4%下降到3.3%。
在創業動機上,眾創空間和創業企業創始人的最主要動機仍是追求夢想、自我實現,其次是抓住市場機遇。
藍皮書顯示,目前調查中90.7%的眾創空間運營主體為企業,其中79.5%為民營企業。同時,越來越多的院所高校和大企業開放資源、搭建平臺。清華、北大等 10余所高校院所辦的眾創空間數量是2015年的2倍。同時,騰訊、百度、京東、聯想、首農、小米等16家大企業也進入雙創大軍,創辦的機構數量是2015年的3倍多。
眾創空間技術服務和市場運營能力不斷提升。市場營銷和媒體推廣分別較2015年提高51.7和30.5個百分點,達95.7%和82.7%。
此外,被調查的空間中,服務收入占總收入比的54.5%,比2015年提高9.4個百分點,首次超過以房租為主的收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眾創空間整體服務收入占比)
?
(2015年、2016年眾創空間服務和房租收入占比變化)
目前,眾創空間投資項目四成左右聚焦新興產業,六成左右集中在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企業服務(49.4%)、大數據(46.3%)、電子商務(32.1%)等領域。在新興產業方面,70%以上眾創空間主要集中在智能硬件領域。
(眾創空間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情況)
統計顯示,一年內眾創空間新注冊企業6370家,有119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小規模生產階段的企業仍占主流,占比49.6%,但開始大規模生產的企業占12.1%,比2015年提高了5.1個百分點。
統計顯示,海淀、朝陽眾創空間最為集中,分別占全市的52%、12%。同時,隨著各區人口疏解工作的推進,來自京外的創始人數量大幅度減少,企業創始人中京外人員占比由55.3%下降到23.6%。
與此同時,有四成以上的眾創空間向京外輸出了品牌,不乏輸向國外的眾創空間,目前境外分支機構已經有26家,其中美國硅谷就有15家。
雖然相對2015年,北京眾創空間和創業企業有了更理性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根本問題和需求,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擁有量較低、科技創新能力需要加強、專業服務缺乏、盈利能力不足等方面,同時需要提高各大科研院所的積極性,將資源開放共享。
目前,擁有發明專業的企業比2015年下滑了18.9%,僅有12.2%,大多數創業項目仍處于產品成熟周期早期階段。
(創業項目所處階段)
在對政府的希翼上,86.4%的眾創空間希望得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投融資稅費等稅收優惠支持,57.8%的創業企業希望政府降低創新創業項目在融資后的稅費。74.1%的眾創空間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需求強烈。此外,房租補貼、戶籍、聯合辦公注冊、政策輔導等需求也占五成以上。
總體來看,北京創業者日趨理智,下一步,強化企業的科技支撐是努力的重點方向。與此同時,政府需要進一步開放資源平臺,規范服務標準,推動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提升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
本文為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作者李翹,郵箱ganhuo@startup-partner.com。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