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蓉小學上演“司法故事大家說”。
??“憲法路·一騎行”騎行活動吸引市民踴躍參加。
??12月3日,成都高新區法院向困難市民發放“司法救助金”。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5個國家憲法日,這一周也是首個“憲法宣傳周”。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憲法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成都高新區法院開展了為期一周的“12·4”憲法宣傳周系列活動通過司法救助傳遞人文關懷,以巡回法庭、以案說法、法律宣講等形式深入機關、社區、企業,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活動,結合“法律七進”和基層法治示范創建,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著力增強全民法治素養。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各部門各單位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普法學法活動,增強了群眾法治觀念,提高了轄區群眾的法律意識。
??“有了這筆救命錢,
??女兒可以上學了”
??成都高新區法院對5個家庭發放司法救助金
??12月3日上午,在第5個國家憲法日前夕,成都高新區法院對郭會的家庭等5個困難家庭發放了司法救助金。拿到最高5.8萬余元救助金的郭會熱淚盈眶:“這下好了,女兒可以上學了”。
??法律的溫度
??絕望時 法院為她申請“最高”救助
??兩年前,郭會的丈夫羅某林在成都打零工。2016年8月23日,他在沒有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17樓安裝窗戶。一個失手,羅某林墜樓身亡。經過成都高新區法院審判,安排羅某林工作的張某峰并無任何資質和安全生產條件,存在過錯,應賠償22.6萬余元,而安裝窗戶的甲方余某也存在過錯,賠償近6萬元。
??丈夫突然去世,讓郭會一家沉浸在悲痛之中。法院宣判后,郭會卻再也沒聯系上張某峰和余某。郭會去了賠償者的店鋪、老家找人,都沒有結果。“當時特別特別絕望。”因為身體原因,郭會一直在老家治病,丈夫羅某林打零工的收入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家里還有要讀書的女兒。丈夫去世后,郭會只好試圖走出家門找工作,但她的情況連飯店服務員都沒法做,一家人只好靠借錢度日。2017年10月,郭會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但經法院執行,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就在陷入絕望之際,郭會聽說可以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便提交了申請。估算了女兒讀書和生活開銷后,郭會申請了3萬元的救助金。
??“我們實地走訪核實了郭會的情況,她常年患病,沒有勞動能力,女兒正在讀書,沒有生活費和學費。從她們住的房子就能看出,她家生活確實非常困難。司法救助都是一次性救助,這3萬元,并不能真正解決她們的困難。經過審查、申請,最終,我們按照‘極度困難’的等級,為她申請了頂格救助。”成都高新區法院承辦法官范聰告訴記者,此次救助金的基本額度是2017年度全省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約4889元。根據郭會家里的困難情況,法院給她12倍基準額度,即58671元。
??領取到救助金后,郭會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一個勁兒地表達感謝。“丈夫去世,被告也不給錢,我又生病找不到工作。但一想到女兒,自己還得堅持。現在有了這筆救命錢,非常感謝,女兒可以上學了。”郭會哽咽著說。
??救助的力度
??今年1-11月 發放救助金超23萬元
??當天,除了郭會,還有另外4個困難家庭也領到了救助金。司法救助,雖然不能賠償他們的一切損失,卻能解決燃眉之急。
??“司法救助是指在審判、執行中,對權利受到侵害卻無法獲得有效賠償且生活困難的當事人,采取的一次性輔助救助,解決他們生活的急迫困難。司法救助工作是法院落實權利救濟、傳遞司法溫暖的重要制度。”成都高新區法院司法救助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李燕告訴記者。2016年成都高新區法院成立了司法救助委員會和司法救助小組,全面履行司法救助職責。
??2018年3月,成都高新區法院制定《高新區人民法院關于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規定(試行)》,對司法救助工作的機構組成、申請條件、辦理流程、救助金標準、救助款項發放等制定了具體標準,實現了司法救助工作常態化、司法救助制度標準化。對于該院受理的司法救助案件都采取實地入戶調查核實,依法依規確保司法救助金發揮“扶危濟困、救急救難”的最大作用,將司法救助工作的人文關懷傳遞到每一位申請人。今年1-11月,成都高新區法院共受理司法救助申請14件,其中刑事案件1件,執行案件13件,實施救助9人,救助金額23640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近11萬元。
??此次公布的5件司法救助案是成都高新區法院司法救助委員會受理的諸多司法救助案件的縮影,“希望能進一步擴大司法救助的知曉面,鼓勵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在困難時能在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獲得幫助。”李燕說。
??巡回法庭為企業“送法”
??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當天,成都高新區法院在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投集團”)開展了“法治進單位”活動,進行巡回法庭審理,并于庭審后進行了普法答疑。
??活動以一場關于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真實案件拉開帷幕,在近3個小時的庭審中,來自高投集團的建筑專業人士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合同案件中可能涉及的難點問題。“今天的現場庭審對我們的啟發很大,高投作為建設方,對工程合同類案件也感同身受,對于以后工作中如何進一步規范履行合同流程、公司對工作人員的授權等都有很大幫助。”高投風險管理部法務經理陳帆告訴記者。
??庭審結束后,主審法官王靜法官圍繞此案現場“以案說法”,就建筑工程施工各方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了交流,讓大家對自己所處崗位的相關法律法規更加了解。
??此外,12月3日下午,成都高新區法院法官們帶著“憲法”走進了肖家河文化家園廣場,為社區群眾送上憲法知識,傳遞憲法溫暖。通過擺放展板、發放宣傳手冊、法律咨詢、掃描“成都高新法院”微信公眾號等形式,法官們在現場積極向市民們發放以憲法、婚姻家庭、掃黑除惡、勞動就業、法律援助等為主要內容的法治宣傳資料及宣傳冊2000余份,熱情耐心地解答前來咨詢的社區群眾。
??同時,一堂法治公開課也在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展開,來自成都高新區法院民庭庭長徐永紅為公司員工們帶去了法律知識宣講,并同步直播給公司下屬各子公司員工們,讓更多人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
??據了解,從2014年第一個“國家憲法日”開始,成都高新區法院就廣泛開展了憲法日普法宣傳活動,多次將庭審現場搬進工地、商場、學校、社區等,與相關單位開展法律研討會、向人民群眾發放普法宣傳冊等,著力從源頭規避法律風險,避免釀成訴訟紛爭。
??“在‘國家憲法日’之時,法院通過審判職能的優勢開展系列普法活動,以案件的公開審理傳播法治理念,以溯源治理的方式發動社會多方參與的格局效應,提高社會治理的法治化,將矛盾解決在萌芽之初、訴訟之外。” 成都高新區法院研究室主任李降兵告訴記者。
??在騎行中感受法治建設成果
??12月4日,在火熱動感的體育舞蹈音樂聲中,成都市2018年“12·4”國家憲法日暨改革開放40周年法治建設成果展高新分會場活動在“新川之心”濕地公園拉開帷幕。全區部門和街道(鄉鎮)工作人員、轄區律師、群眾代表等200余人參加活動。
??現場集中展示了成都高新區及各街道、鄉鎮的法治建設工作成果,設置了“法治知識問答”區和VR體驗區,群眾只要參與便可獲得獎品。來自四川泰和泰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們還現場發出“爭做合法好公民”的倡議。
??在隨后的“憲法路·一騎行”騎行活動中,大家身著統一服裝,騎著共享單車,圍著“新川之心”濕地公園,經新裕路、梓州大道、新川路、錦和路騎行了約3.5公里。
??成都高新區政法委司法信訪處副處長李建說,在“國家憲法日”這天選擇在“新川之心”濕地公園開展此次活動,旨在讓參與者在騎行中感受法治城市、公園城市建設給大家美好生活帶來的欣喜變化,在氛圍濃郁的法治文化中、在賞心悅目的城市綠道上體味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小學生“學憲法講憲法”
??12月4日,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組織區內各中小學校學生參加第三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憲法晨讀活動,同步連線參與教育部第5個國家憲法日教育系統直播活動。
??記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區各中小學校開展了“憲法晨讀”活動。全體師生共同觀看教育部主會場“憲法晨讀”活動網絡直播,并跟讀憲法部分條款。除了晨讀憲法外,學校還同時組織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動,包括青少年模擬法庭、憲法知識競賽、憲法知識演講等活動。此次憲法晨讀活動,師生在學習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知識的同時,增強了憲法意識,弘揚了憲法精神,讓校內形成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營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
??記者從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了解到,該局在憲法日當天,結合業務職能積極投放戶外公益廣告、宣傳視頻、張貼宣傳海報、制作發放普法資料,持續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共同營造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良好氛圍。
??在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中學法
? 在陣陣掌聲和喝彩聲中,12月4日,成都高新區“12·4”國家憲法日法治文藝演出在清風鄉熱鬧開演。6個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和兩輪法治知識問答,讓村民們在生動豐富的活動中了解了憲法知識。
??一開場,“巴蜀神韻”川劇變臉便在現場掀起了高潮,相聲《今日說法》、小品《財神理財》則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將法治知識傳遞給了觀眾。在法治有獎問答環節,現場群眾更是積極參與。
??演出現場,清風鄉還設置了展板、發放宣傳手冊、宣傳袋、宣傳圍裙等,對成都高新區依法治區工作,和憲法、刑法、民事訴訟法、交通法、食品安全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據了解,法治文藝演出是成都高新區開展的“憲法宣傳周”活動之一,通過生動的文藝表演進一步在群眾中傳播憲法知識、培養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能力。12日,法治文藝演出還將在壇罐鄉開演。
??“司法故事大家說”掀起普法熱潮
? 12月4日下午,桂溪街道在和平廣場組織開展了“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主題活動,以法治文藝表演、律師講法、法律知識問答、展板宣傳、資料發放等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憲法知識。
??活動現場,一出小品《法與情》取自普通鄰里之間的真實生活事跡,以生動的表演向大家傳達法治理念;法律知識問答則突出環保、健康主題,為居民群眾答疑解惑。此外,現場還設置了服務咨詢區,由桂溪街道法治志愿服務聯盟成員單位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泰和泰律師事務所等7家律師事務所現場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咨詢。
??同時,在桂溪街道天華社區,一場“司法故事大家說”活動在菁蓉小學上演,吸引了500余名師生們共同加入到未成年人保護的普法教育行動來。法治動漫繪畫舞臺走秀、寓教于樂的法治情景劇、皮影戲小故事、新興網絡詐騙視頻……生動有趣的普法教育受到學生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活動現場還對前期學生們圍繞“身邊司法故事”創作的繪畫作品進行了展示,孩子們積極動腦,將對司法的理解和認識融入到一幅幅圖畫中淋漓盡致地呈現,更加通俗易懂。
??當天,菁蓉小學正式成為天華社區司法普及宣傳點,未來社區將持續開展司法普及活動,以社區群眾為主角,線下活動為基礎,串聯企業、學校、社區展開系列普法活動。
??合作街道模擬法庭“開庭”
??12月4日,合作街道組織開展了“公園城市·法治同行”主題法治文藝宣傳活動,通過文藝表演、現場書法、有獎問答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轄區群眾的法律意識及法律素養,增強法治觀念。
??活動現場,合作街道以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進行宣傳。除了傳統的法治文藝表演外,今年還開展了“模擬法庭”表演,由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附屬小學針對“未成年著作權保護案件”進行了現場模擬法庭,通過設置審判長、陪審員、書記員、公訴人及辯護人等,對案件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及仲裁等環節,向群眾展示了法庭審判的莊嚴肅穆及法律賦予人民的權益,得到了現場群眾的熱烈反響。為了讓居民更好地了解普法知識,現場還發放了憲法宣傳資料,讓居民在自己學習的同時也將法律知識帶回家和家人共同分享。
??“我們希望轄區居民提高學法用法守法的意識,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爭當文明好市民,共享法治成果。”據合作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合作街道以“法律七進”為載體和抓手,按照有規劃、有大綱、有教材、有載體要求,堅持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堅持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相結合,多舉措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法治宣傳91次,“送法進社區”70余次,發放律師服務聯系卡1.5萬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