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已不到一個月,記錄時光的書頁即將翻開嶄新的一頁。在歲末的這個時候,盤點與展望,總是各行業不變的主題。
??成都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金融發展的走向總是與經濟發展大勢緊密相關,并深受影響。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在國內外宏觀經濟處于大變局背景下,成都高新區的科技與金融結合得愈加緊密,股權投資界也經歷了波瀾起伏的一年。
??2018年,成都高新區的股權投資經歷了哪些大事?在投資人眼中,哪些領域的項目備受資本關注?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投資界對投資趨勢有哪些展望、會對投資策略提出哪些建議?從本期起,《成都高新》報將推出特別報道,圍繞科技與金融這一主題,以股權投資為切片,總結今年投資行情,展望明年投資趨勢。
??今年初,中國金融去杠桿加速態勢明顯,對股權投資界的資金端影響顯著;4月下旬,事關百萬億的資管新規重磅發布,股權投資機構募資再迎新變化;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聯合印發《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鼓勵設立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引導股權投資機構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對于上千家金融機構蜂擁扎堆的成都高新區而言,股權投資機構成為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金融推手。國家層面對金融領域的任何新政,都會對以資金為載體的股權投資機構產生深刻震蕩。謀勢而動,各類投資機構對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領域的優質創業項目“嗅覺靈敏”,資本入局案例不少。回顧全年,成都高新區眾多初創型企業逐漸成為資本“寵兒”,不少成熟型企業則再獲資本加持。來自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統計數據顯示,僅1-10月,成都高新區60余家企業已累計獲得超過60億元的股權投資。
??對區內投資機構而言,相關負責人除了忙于考察新的潛在投資項目外,他們也在對已投項目進行走訪調研和總結工作,繼續做好投后服務。在歲月交替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區內多位投資機構、券商、行業協會等人士,聽他們分析了這一年成都高新區股權投資的行業生態。
??“風口”被證偽
??資本追捧“抗周期”項目
??2018年的股權投資生態呈現出什么特征?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投資人普遍認為,隨著去年股權投資圈熱錢風涌而至,行業鼓吹了不少泡沫,而今年則是行業普遍擠破泡沫的一年,投資更趨理性。
??10月13日,成都八大處醫療美容醫院正式開業,它不僅僅是“分院”,而是作為“西南中心”存在。“八大處醫美”第一次走出北京,并沒有選擇沿海一線城市,而是選擇了成都高新區,原因何在?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跟進這個項目,對方在品牌和人才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成都高新區在醫美行業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龐大的消費群體,最終促成了投資。”位于成都高新區的銘豐資本是“八大處醫美”的投資方,其投資總監徐歡說,“八大處醫美”這類項目是典型的“抗周期”項目,不像其他易催生泡沫的產業。“醫學美容或生物醫藥領域的項目前期技術研發周期長、投入大,導致項目成長的周期較長,但是一旦運作成功就能夠長期收獲紅利,而非‘捕風捉影’的短期創業項目。”
??“前些天,蘇州信達生物登陸港交所,募資規模達30多億港幣。復宏漢霖年初獲1.9億美元融資,可見生物醫藥項目很受資本青睞。”徐歡舉例說,隨著全球制藥行業從化學制藥向生物制藥轉變,風投界的重金會繼續砸向這一領域。
??事實上,這類投資情形今年也在成都高新區頻發。成都美杰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杰賽爾”)創始人鄧濤近期正在籌備B輪融資。“B輪融資擬于2019年啟動,主要用于項目臨床二期研究、管線項目開發及國外項目引進等。此前,紅杉、軟銀、金沙江等許多資本都曾聯系過我們。”
??美杰賽爾一期研發產品共投入近2000萬元,資金主要來自成都高新區財政參股的四川雙創基金、四川人才基金等機構,以及獲得四川省和成都市頂尖創新創業團隊、成都高新區創業人才獎的政策獎勵。同樣來自成都高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至善唯新近期也成功獲得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其中,四川雙創基金投了1500萬元,占比超過1/3。
??對于生物醫藥領域項目“抗周期”的特性,來自省健康養老基金投資團隊的投資人曾萍持同樣看法。“在醫療領域談‘風口’是個相對的偽命題,醫療不像其他行業,因為人命關天,醫療產品或服務必須達到極高的精準度和安全性才能運用,并且醫療行業有很多的監管限制。比如AI在其他行業成功率達到95%或許就可以面世了,對于醫療AI而言,即便達到95%的成功率,另外5%也可能給患者造成誤診。一個醫療產品問世后,可能需要長期和大量的臨床檢驗來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導致研發周期很長。”
??“抗周期”項目成因何在?供給側改革造成很多周期性企業業績大幅度下滑,于是‘抗周期’項目受追捧程度明顯提升,醫藥類項目最典型。”經世資本投資經理鄧慶慶說。
??謀勢而動
??政策驅動吸引基金入局
??“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愈發受到國家重視的集成電路、半導體領域創業項目在資本市場表現強勢,這一‘重資產’行業,體量小的投資機構不便進入。”盈創興科基金總經理尹杰說。
??華西證券場外市場部川內業務部總經理秦超則表示,從行業來看,目前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醫療健康、教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項目很受資本關注,這和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契合,也與科創板優先試點的行業相符。
??軍民融合類的創業項目被區內不少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提及。實際上,這一產業直接受益于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今年,我省發布《關于推動四川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等4份文件,提速全省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
??國家、省、市戰略驅動,投資界“嗅覺”異常靈敏。軍民融合領域的創業項目也成為四川集安基金重點關注的方向。成都高新區企業深思科技在獲得該基金投資后,業務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去年以來就已拿到不少央企訂單。
??“四川在軍民融合產業基礎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從我們了解的投資案例看,今年這一領域的投資項目較多。”四川省股權投資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蒲認為,軍民融合創業項目需要“技術+資本”的有效協同,而股權投資機構恰恰是重要的融資渠道。
??“作為深耕本地的投資機構,我們主要圍繞軍民融合、航空航天類項目實施投資。近年來,軍工相關產業遇上了政策扶持的機遇,軍工題材的優質企業很受資本青睞,四川也具有深厚的軍工資源和不少優質配套企業。我們已經投資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軍工配套企業,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些企業不論在業務發展還是資本市場進展方面均進入了快車道。”博源資本合伙人鄺啟宇說,雖然不少人看好軍民融合創業項目,但是在準入資質、行業理解、信息核實、資源賦能方面對投資機構的要求也比較高,同時存在很多特殊性,“切”入進去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
??存在投資門檻是既定事實,對于這一行業特征,德同銀科基金投資總監彭朝松毫不否認。“以軍民融合為投資方向的基金不在少數,但觀望情緒濃厚,因為軍民融合項目存在很多門檻,直接表現為投資機構和創業項目之間強烈的信息不對稱、企業發展穩定性及投資人退出路徑的不確定等,期間或許還會漏掉很多好項目。”彭朝松說,成都高新區有一些質地很好的軍民融合項目,產品已經應用在高精尖領域,“這個行業有很多不確定性,但這條賽道不容錯過,我們布局的一個軍工項目,目前正在全力推動其沖刺IPO。”
??新經濟吸金
??獨角獸企業再融資機會增大
??11月26日,一則消息引發本土投資界關注,駒馬集團宣布完成C輪15億元規模股權融資。早在去年,駒馬集團曾獲一筆4.5億元的融資,這其中就有來自成都高新區的股權投資機構——鼎祥資本。
??“物流行業的創業項目現在很火,尤其是基于傳統物流形式進行全新技術升級,從而實現科技賦能。”鼎祥資本副總經理張依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8年,資本始終沒有缺席物流行業的創業項目。“隨著消費升級,加之電商發展提速,消費者對購物體驗度要求越來越高,對處于末端的物流環節也提出了全新要求,這直接導致科技賦能下的物流領域創業項目很受投資機構追捧。”
??“一些新零售領域的項目正在整合與優化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增強用戶黏性,但仍舊有一些借助互聯網炒作商業模式的新經濟創業項目在融資后沒有堅挺下去。”四川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基金投資總監何祥鑫說,人臉識別、芯片研發、區塊鏈等領域的創業項目也備受資本關注。“為什么人臉識別今年如此受追捧?雖然現在還沒有成為‘殺手級’的應用,但隨著技術的更新和成熟,人臉識別的爆款應用可能遠期在成熟的5G智能終端上出現。當然,我們預計短期內人臉識別技術受限于成本和運用場景,市場還需要不斷醞釀和發展。”
??在KIP中國合伙人、景誠基金運營團隊負責人王平看來,銷售額增長迅速的企業比以往更受機構喜歡,即使不盈利,銷售增長迅速的企業生存能力更強,整合其他企業的能力也更強,在經濟產生波動時這樣的企業機會更多。他還認為,前沿技術領域的企業,尤其是生物醫藥類研發型企業今年下半年特別受歡迎,美國和香港的股市也很歡迎這樣的企業。
??采訪中,成都高新區不少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分析,2018年的投資熱點仍舊持續聚焦大數據、AI、TMT等領域。彭朝松一直對大數據行業保持關注,“投資人的關注點在于‘大數據的數據源優質程度及應用端有效結合’的問題,這也是大數據行業的普遍痛點,螞蟻金服萬億人民幣估值,重要原因是基于阿里體系數據帶來的用戶完整畫像,以及量身定制的應用場景,而很多大數據企業并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智能制造項目正在涌現。我們走訪發現,很多大數據公司正在往工業方面靠,比如,設備運維、故障預測、產線優化、圖像識別等領域都引入了大數據相關技術,我們也非常關注。”鼎興量子股權投資部高級副總裁陳俊希說,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創業方向,目前在安防領域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較多。
??今年可謂是成都高新區“獨角獸企業元年”,新潮傳媒、1919、醫聯這些不同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成長壯大之路始終伴隨資金“補血”。
??“投資機構總是‘嗅覺’靈敏,能從產業和市場變化中關注到體現新技術、新模式的好項目后進行投資,在硬科技及前沿科技領域已經而且還將出現更多的獨角獸,對獨角獸企業的投資代表了資本對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決斷,每次投資也是投資機構對企業的市場探索和商業模式的認可。”長城戰略咨詢合伙人、企業咨詢部總監馬宇文介紹,今年,資本市場特別傾向于投資獨角獸企業,就在于其看好這些企業未來的成長價值。
??投資界今年尤其熱衷獨角獸企業,鄧慶慶認為有兩方面原因,“獨角獸概念這兩年成為投資圈熱點,很大程度源于各大基金對大項目的追逐,一方面是獨角獸企業具備高壁壘,另一方面也是各大機構避險的體現。”
??募資突圍
??重塑行業品牌和服務
??存量股權投資機構中的“活躍群體”長期深耕本土產業生態圈,新設立的股權投資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扎根生長。然而,受金融去杠桿和資管新規影響,從全國來看,募資難成為行業一大趨勢;就成都高新區而言,股權投資機構募資難則須區別看待。
??對于落地在成都高新區的省級產業投資基金,行業募資難的情形一樣存在。來自省健康養老基金運營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基金累計投資了8個項目,投資成都高新區項目共4個;基金累計募資規模達10.85億元,已投資5.4億元,高新區項目投資達1.5億元。
??“和純市場化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相比,產業引導基金的主要職能是撬動當地產業發展,不傾向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更加注重風險把控,目前來看,基金投資符合預期。”省健康養老基金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說,基金實施投資后會幫助企業有效對接相關產業、稅務、財政部門,讓企業更好地融入到區域產業生態圈中。
??這樣的運營思路和四川雙創基金一致。鄧濤坦言,藥物研發周期長,不少市場化投資機構都不愿進入。當時,美杰賽爾成為四川人才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后,四川雙創基金隨即跟進。“本土政府基金的投資,不僅直接解決了企業資金需要,還體現出引導各類資金、資源集聚的‘虹吸效應’。”
??然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行業募資難大環境下,對投資更加謹慎。“下半年以來,資金緊缺的趨勢明顯,機構投資進度顯著放緩,一方面是募資壓力打斷了投資節奏;另一方面,目前的市場流動性與部分領域的高估值不匹配,擾亂了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投資機構也在等待泡沫散去。”彭朝松說。
??秦超認為,在宏觀經濟下行背景下,市場資金持續緊張,投資機構募資難,企業融資也很難。“就算是個別很優質的項目,雖然很受投資機構的追捧,但受到二級市場股市的影響,估值也很難提升。好在今年年末開始,國家接連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比如鼓勵債轉股,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推出科創板和新三板精選層等。”
??“今年明顯存在募資難問題,導致前端資金缺乏,后期的投資積極性和活躍度降低,資本遲遲‘不出手’,大家都在觀望,希望項目投資成本降低,一級市場價格虛高,項目退出可能存在風險。”成都高新區一券商機構小微企業部項目經理說。
??來自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統計,10月VC/PE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數266起,同比下降13.4%、環比下降9.5%;總投資金額共涉及246.07億元,同比下降61.6%。
??“一二級市場倒掛,投資面臨巨大挑戰。2018年中下旬,二級市場出現大幅度下調,另一方面一級市場又一定程度上出現資產荒,在今年挑選項目的過程中,發現整體項目質量下降,能挑選出來的好項目多半也是直逼二級市場價格,這給公司投資造成很大影響。”鄧慶慶談到了目前投資面臨的窘境。
??談到破解行業募資難的辦法,王蒲支招:“基金合伙人自身要有一定的‘背景優勢’、有強大的行業資金資源、擁有很好的從業經歷、投出了很多成功項目,集中了這些優勢,在募資時更容易得到出資人的信賴,更容易募資,畢竟“投資就是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