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舊歲,媒體界也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元旦國內兩大報同時停刊引起了我們對媒體轉型的又一次關注。細數發現,2016確實是媒體界不平凡的一年,無論是傳統媒體、門戶網站、還是新媒體都在經歷著激烈的淘汰、蛻變和轉型。媒體從未像今天一樣成為過溢資源,媒體人也從未像今天一樣焦慮彷徨。

我們大多數人好像已經忘記上一次買報紙、看雜志是什么時候了。10年已經是一個時代,曾經的報業巨頭要么轉型、要么紛紛倒下。

2017年1月1日,《京華時報》正式停刊,在15年的歷程中,《京華時報》于2005、2006、2007年連續三次榮獲百度中國傳媒影響力“狀元媒”。《京華時報》一次次踐行著傳統媒體的創新報道,而今面對互聯網時代的跨界挑戰,遺憾停刊。
《京華時報》與《北京晨報》合并后,將在新媒體建設上持續發力,目前已形成由京華網、京華微博、微信以及系列公號組成的京華時報新媒體矩陣,每日持續向讀者推送新聞、資訊。據統計,京華時報微博已有粉絲破千萬,京華網改版后置頂政務、新聞、娛樂、生活、財經5大模塊。雖然去路已經想好,但其內部人員透露,京華運營早已舉步維艱。
同時在元旦休刊,另一份運營了13年的大報《東方早報》則好過許多。2016年12月28日上海國資戰略入股澎湃新聞簽約儀式在上海報業集團舉行,六家國有獨資或全資企業對澎湃新聞網運營主體——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戰略入股,增資總額為6.1億元。《東方早報》原有的新聞報道、輿論引導功能,將全部轉移到澎湃新聞網。

自2014年7月22日上線,澎湃新聞客戶端總下載量超過6000萬,日活躍用戶達到500萬,估值超過30億。上海報業集團完成了從《東方早報》到“澎湃新聞”的平穩過渡,采編記者也從東早記者變成了澎湃記者。對于轉型,相關人員雖有不舍,但對于未來仍充滿期待。
澎湃新聞采編人員具有十分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媒體資源,和其他探索轉型的傳統媒體一樣優勢十分明顯。但面對一個新的時代,舊經驗似乎并不管用,你的對手來自于跨界領域,在新的場景里有著不同的新聞語言、傳播邏輯和渠道技術,是否能夠真正激活創造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到更有效率的盈利模式則是關鍵。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也受到了不小的震動。PC新聞強調迅速和及時反饋,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有很強的碎片化和個性化特點。當注意力和時間變成了最稀缺的資源,門戶網站就需要既豐富又輕便,既高效又有趣。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此外,門戶網站更面臨著“新物種”的競爭問題。以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微信公眾平臺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在手機端更具活力。由于媒介使用成本的降低,一大批舊媒體人開始在新平臺生長,其中不乏擁有專業能力和影響力的大咖。
囿于自身基因,難以在手機端快速反應,門戶網站的護城河正在進一步被瓦解,改革已成必然。

就在2016年末,藍鯨傳媒發文《搜狐計劃裁撤內容部不再設編輯崗位,陳朝華將離職》,文中稱“從多處信源獲悉,搜狐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漸撤除內容部門,并不再設置編輯崗位。搜狐的新聞門戶定位將改為自媒體平臺。此外,搜狐總編輯陳朝華也或將辭職。”
雖然12月14日,搜狐發文稱:“不會裁撤內容部,反而會加強。”,但搜狐副總裁陳朝華即將離職的消息在2017年1月1日成為事實。
對于搜狐新聞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朝陽希望全力打造自媒體平臺做“內容的搬用工”,強調全面走向自媒體改革。而陳朝華強調“即便是在自媒體時代,原創內容還應是搜狐門戶的核心,自媒體只能作為原創內容的一種補充。發展主張不同,這或許是陳朝華離職最主要原因。

在2016年,鳳凰和一點資訊的聯姻也一直被人稱道。就在2016年11月15日,鳳凰網宣布與一點號的內容實現共通,這標志著一點的內容可以在鳳凰網、新聞客戶端和手機鳳凰得到分發。其實早在16年年初鳳凰網就以總計576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一點資訊46.9%的股份。隨后原新浪總編陳彤擔任一點資訊和鳳凰網聯席總裁。
除了和一點資訊深度結合,鳳凰網還在2016年8月被微信公眾號“格子間消息”爆料,正在和員工一起開合資公司,主打財經產品和股市APP“天天看盤”。
鳳凰網和一點資訊的結合是新媒體技術開拓者和門戶網站老炮的優勢互補,如果聯合內部創業消息同樣屬實那么鳳凰網對于未來戰場的布局可謂相當充分。
從以上門戶網站動作來看,他們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改革方向,但重點卻基本一致。都希望打造有代表性的“拳頭”產品,將優勢資源集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占據用戶認知。與此同時,他們均十分看好內容創業和自媒體,試圖進一步激活創造力。
2016年全年內容創業項目獲投企業預計超過200家,很多公司融資到了A輪和B輪。流量紅利減少已成事實,內容創業的賽道已悄然鋪好。
伴隨著雙微的誕生,出現了一種新的媒體類型——自媒體。看著羅振宇、吳曉波、咪蒙等用一個公眾號攬金上億,眾人便紛紛下海,立志創業,一試身手。在開放多元的今天,自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媒體行業格局,有人也認為自媒體是媒體發展的未來。但從目前看來,自媒體人成就了今日頭條的百億估值,卻陷入了難以盈利的泥潭。

數據顯示,60%以上的自媒體人月收入低于1萬元,加班成為常態。除極小部分頂級賬號吸金能力強勁外,絕大部分自媒體人賺錢仍然靠苦力。自媒體行業金字塔層級現象十分明顯。
相對于傳統媒體和門戶網站,以今日頭條、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平臺風頭正勁,日子相對要好過很多,畢竟盈利無壓力。但處在風口浪尖便容易受到輿論譴責和聲討,更要思考繼續創新的問題。
最近質疑今日頭條百億美元估值的爭議越來越多,沒有原創內容,僅做內容聚合便這么值錢,外界普遍認為其水分較大。尤其是自媒體頭條號申請門檻過低,使用者呈現低學歷,低收入態勢。2016年12月中旬今日頭條就因“涉黃”被罰。
除了讓人詬病的低俗化以外,算法邏輯取代編輯也備受爭議。算法的出現對傳統的媒體推薦方法造成了解構式的沖擊,人們開始關注自己被信息綁架,主動性下降,新聞事件開始靠低俗內容吸引客戶,媒體不再具有權威性。

雖然質疑頗多,今日頭條仍然有近20%的市場占有率,僅次于騰訊新聞,估值一路飆升。由于廣告分成機制明顯,一些自媒體人開始逐漸擺脫對微信公眾平臺的依賴,轉投今日頭條。
在微信公眾平臺經歷注冊數和粉絲數快速增長的14年、15年之后,2016年微信自媒體增速開始放緩,獲取粉絲和高閱讀量越來越不容易,一些大號已經形成了絕對優勢的統治,運營創新和持續盈利變得更加困難。
2016年9月底,隨著微信平臺的系統升級,微信大號出現閱讀量大幅縮水,多篇10萬+被裁掉外衣暴露原形。根據“艾媒”監測數據顯示,中國微信公眾號刷閱讀量獲利在近三年里始終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從2013年的45億元已上升至2016年的378億元。
除了刷量作假愈發嚴重以外,微信平臺漲粉越來越難,用戶開始取關大量公眾號,一般的文章閱讀需求已經難以滿足用戶需求,自媒體需要具有全面的運營能力。

隨著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的崛起和攪局,背靠7億多日活用戶的微信也坐不住了。就在元旦,張小龍宣布籌劃一年多的微信小程序將在1月9日正式上線。不占用過多的內存也不用下載相關APP,小程序將在微信系統中實現APP的所有功能。如果該設想實現,微信即將迎來下一個時代,雖前途未卜但紅利尚可期。
從新媒體到舊媒體,從流行到過時,更新迭代越來越短,用戶認知培養成本卻越來越高。經營模式和競爭平臺的改變都沒有觸動現在媒體業主要靠廣告和引流吃飯的盈利模式。盡管很多媒體在電商、付費內容、孵化子公司、鏈接其他服務等方面都進行了嘗試,但仍處于初級階段。激烈的媒體競爭將長期持續,大部分盈利堪憂,只談理想和用戶量的媒體終究會面臨淘汰。
(來源:新芽NewSeed Aaron)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清科私募通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3-11-1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衢州,打造長三角創投新勢力“第一城》的文章
2022-06-20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引鳳筑巢·融金朝陽——北京市朝陽區企業融資路演系列活動 專精特新專場的活動
2022-03-04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百家基金進航城-數字經濟專場的活動
2022-02-23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了 《清科創業旗下PEDATA MAX全新升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