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微信小程序即將上線。
很多創業者都對此充滿期待,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微信小程序是微信一次連接線下的重大嘗試,但是對于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實際上并沒有特別大的機會。
畢竟,張小龍也說了,不希望微信變成導流的平臺。如果不導流的話,就要寄生在微信上。但是,除非你是技術創業,比如幫助線下企業開發小程序,否則,寄生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對于科技創業者而言,是無法持續的。
因此,我想說,小程序可能是一次革命的沖鋒,但是創業者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和我們關系并不大。
張小龍的介紹中,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就能打開應用,也實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安裝太多應用,應用隨處可用,但又無須安裝卸載。
而且,小程序不存儲數據,也沒有入口,不能發送信息,而且首先建議掃碼進入。這樣的內容顯然可以勾勒出來基本的服務對象:
*主營業務應該在線下——如果在線上的話,把核心數據交給微信顯然是自取滅亡;
*低頻——高頻的更適合App,使用不多,用時進入微信即可,不用了也不必卸載;
*剛需——非剛需的內容大家也很少會掃碼進入小程序。
因此,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想到線下的類似場景:出門買包煙、坐車買車票、住酒店下單付款、找飯店點菜付錢……生活中非標準化的行為,都可以聚集到微信小程序上。
一年前,張小龍還說微信平臺如何如何,這次公開課時,張小龍就說微信不是平臺,而是工具。我想,微信當然是平臺,但是說它是用完即走的工具,其實是對微信用戶說的——張小龍的工具說,可以理解為是“瑞士軍刀”:這里有很多你可能用上的東西,快來試試吧!
微信明確不會建立小程序的應用商店,也明確不會做分發。微信希望把各種長尾需求納入其中,讓用戶可以像使用瑞士軍刀一樣,去使用微信小程序。也就是說,目前在App范圍內很多App活躍度不夠,但關鍵時又有需要的內容,以后用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
更重要的是,目前線下的商業規模更為龐大,而且因為低頻、用戶范圍有限等方式,無法實現線上的移植。過去,大家可以通過微信號(公眾號、服務號)進行連接,但微信號是單向的;曾經希望推出服務號,但是服務號基本上沒有弄起太大的波瀾。
對于騰訊而言,社交從來是工具,過去的盈利是為自家業務導流推動收入;但移動時代,這種導流顯然是不夠的,大家對于社交的二次跳轉沒有那么堅決。這一點,京東作為二級入口在業績上也有所反映。那么商業化的可能的方式就是“連接”。
另一方面,線下商業也是普遍焦灼的。他們自身不能像線上一樣去做在線運營,但又不能無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但是,開發一個App對于他們來說明顯是不經濟的,公眾號又無法起到商業化的效果,那么怎么辦呢?
過去一段時間,轟轟烈烈的O2O大面積失敗。互聯網想取代一切的嘗試被證明是不自量力的。相反,幫助線下企業做好連接,可能是最好的商業化模式。過去,蘋果先是幫助音樂行業實現了在線的轉型,后來又幫助銀行更好的完成支付——蘋果在做的事,并不是要顛覆傳統行業,而是要幫助傳統行業在線發展。
我想,這也是小程序在做的事。每一個線下的企業都可以有這樣一個小程序,通過掃碼,迅速完成交易。或者當自己需要時,通過微信搜索一下附近配鑰匙的店,或者去餐廳掃碼后直接點餐然后自動結賬等等等等。最終,微信小程序希望能把線下店的交易環節放在網上完成。
由于線下的核心環節還在線下,微信小程序只是幫助用戶更好的找到和使用小程序,在沒有侵蝕線下競爭力的同時,還幫助它們簡化流程、節約成本、增加客源,因此這個模式本身是可行的。
這個模式一旦成功,相信不僅長尾,就是主流企業、互聯網巨頭也不得不跟進。這將會對商業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這個模式的啟動也并非那么容易。
根據張小龍的描述,小程序主要提高用戶效率(也應該包括企業效率),而這么做的時候,對于用戶是購買,對于企業是成交。
由于小程序既不能留存數據,也不會對商戶反饋信息或者二次推廣,那么小程序能否成功就取決于是否能夠帶給企業效率的提高或者客戶的增加。這一點將會考驗當下用戶的執行力。
說得直白一點,此前,用戶放置的是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現在要全部換成小程序的二維碼。這種轉換的成本能否帶來等量的價值?公眾號雖然轉化不易,但畢竟粉絲在這里;小程序的用完即走雖然便利了用戶但是否能有效增長?尤其是有在線平臺的企業,如果推行小程序,等于弱化了自己的核心業務,這樣難度就會更大。
綜上所述,小程序夢想很好,但切口還是太大,即便對于微信而言,也不太容易啟動起來。
微信的癥結在于:核心產品本身必須免費,而移動導流的效果弱于PC端,而且不能影響用戶的體驗。所以,微信的下一步,不是平臺,而是工具。這個論述等于告訴大家,微信現在不想為他人作嫁衣裳。微信希望能夠商業化,最好的選擇就是“連接”。而這個連接要想幫助用戶而不打擾,最好的辦法就是切入交易。
這樣,微信才能通過為用戶和商家創造價值,而得以建立全新的連接。我認為這是O2O的一種全新嘗試。不是取代,而是助力。
但是,這個夢想太大了。而且遠比微信本身的推廣要難得多。對于小程序而言,雖然去中心化,雖然去平臺化,但是最終還是要從一兩個行業(比如餐廳,比如便民服務)入手,形成頭部效應,吸引更多人涌進來。
我認為要想成功,應該有免費給企業開發小程序的一批創業企業出現,幫助小程序降低門檻,才能幫助創業者更好的成功。
具體而言,這個看執行不是看微信的執行,而是看業界對此的認知。由于小程序直接切入交易,而且用完即走,所以對于非交易環節的企業用處不大;對于把在線業務看得重要的企業也不適用。那么能否說服其他企業加入其中,并且在將來為認證付費,這就要微信早期的號召力和此后對企業的增值能力了。
最后,還可以說一句的就是,因為沒有入口,未來應該也是以搜索和查找為核心。那么這個服務是否有可能推動一個類似Siri的智能商業服務模式?我認為這要看上一個環節能否順利實現。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文章首發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作者:趙博思,郵箱lizhigang@ctoutiao.com。思達派系創頭條(Ctoutiao.com)旗下智庫,專注成為創業者Startup的成長合伙人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