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發生了太多太多這樣的神轉折,以為不會發生的,居然就發生了;以為是一場災難的,就這么輕松能躲過;以為絕對絕對不會發生的,它還是像一只靴子一樣掉落了下來。更要命的是,我們不知道2016年發生的那一系列事情,到最后到底是好是壞,一片混沌。
我其實知道,你們哪里是來聽什么演講的,你們無非是在時間的長河當中給自己找一個時間的標識,這是你們獨特的跨年的方式。你們僅僅擁有這種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就足以讓你們比其他人更早也更清醒地跨進2017。感謝大家!
2016年有所謂的三大黑天鵝事件,首先3月15日,AlphaGO擊敗了人類最聰明的棋手李世石。然后緊接著,6月24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脫出歐盟,很多人完全沒有料到。再緊接著,11月9號,一個誰都不會相信他當選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號稱是2016年的三大黑天鵝事件。
特朗普當選真的是意外,據說他獲勝是第一個被主流媒體拋棄還能獲勝的美國總統,他是第一個被自己黨內的所有大佬英拋棄還能夠獲勝的美國總統。他是第一個競選資金大幅落后且沒有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電視廣告宣傳還能獲勝的美國總統。他是一個被所有主流民調幾乎都預測失敗而且還獲勝的美國總統。他也是一個幾乎被所有的娛樂明星譴責還能獲勝的美國總統。當然還有人說,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和女人吵架獲勝的男人。這就是2016年的典型事件,大量的事情,我們現在都不用再細數,它的特征就是一只靴子掉下來了,另外一只靴子呢?有沒有?掉不掉?什么時候掉?以什么方式掉?掉下來之后它到底是好是壞?一概不知。
我們就不去說那些大事了,我們就說我們在場的所有創業者關心的那些事情。春節回來,到了5月初,有“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告訴我們中國經濟將且走出一個“L”型。這個“權威人士”有多權威,你懂的。那你說,中國經濟就不好了嗎?有的人好得很。我們就拿今年“雙十一”來說,11月11號,馬云那一天掙了多少錢?1207億總成交量。同樣一天,另外一個姓馬的,馬化騰給他所有員工發了價值6萬港幣的股票。你說是都不好嗎?都“L”型嗎?怎么他們家就好呢?
今年有兩個詞,在我耳朵邊上晃來晃去,晃來晃去,有人喊資本寒冬,有人喊資產荒。別看這兩個詞,它們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所謂資本寒冬是指創業者抱好項目,他就生找不著錢。
很多事情真的是看不清楚。2016年最大的特點就是靴子在天空飛舞,它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們今天看見屏幕上給出的這些事件,簡直就是恍如隔日,又恍如隔世。很多人因為宏觀環境不確定,感到茫然失措,但是有一類人絕對不會,那就是我們的創業者。
創業者的世界里,只有兩樣東西,一個叫待解決的問題,一個叫正在嘗試的方法。這兩個東西合起來就是一個詞,叫“機會”。甭管環境怎么樣,創業者總是在找機會。
當然在此,我想打個岔,我想咱們得重新定義一下什么叫創業者。開場以來,我已經提了這個詞已經四到五遍,創業者不是指那些擁有一家公司,融了資,準備上市的人叫創業者。我覺得符合三個條件都叫創業者,只要他試圖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認知,達成更新式的協作,開拓人類文明的新邊疆,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所有這樣的人,不管他是一個打工者,還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也不管他是為了公司在打拼,還是為了他個人在奮斗,這樣的人我們都稱之為叫創業者。
我們創業者是定一個目標,然后要么你確切地知道水深水淺,要么你以身犯險,自己去試,宏觀環境跟我們沒有什么關系。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講的那句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地方。
今年馬云講了一句話,我覺得特別有意思。有人說實體經濟不行了,那是你們家的實體經濟不行了,跟實體經濟有毛關系?實體經濟好的企業多得是。
這是四大創業投資方向,消費升級、內容創業、普惠金融、虛擬現實,四大創業投資方向。難點是眾自豬冬,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一提出來之后,每一個創業者都覺得有一次財富自由的機會,大家都可以當風口里的豬,結果迎來了資本寒冬。這就是黑天鵝。
很多人提到黑天鵝的時候會覺得迷惑,但是我們創業者是什么屬相的?不在十二屬相中?我們屬癩蛤蟆的,管他什么白天鵝、黑天鵝,吃到肚子里都是機會。
今天晚上,不管是現場的朋友,還是看直播的朋友,本質上我們都是一類人群,看見黑天鵝撲拉拉地飛起,我們心里想的就是一件事,沒有黑天鵝,哪有我的機會?
得,當黑天鵝起飛的時候,所有的戰場格局、地形、河流、山川全部在發生變化。我們今天給大家提供的第一個答案是,有一個戰場,全新的戰場正在擺開,叫時間戰場。
今年有一個資本家,今日資本的徐新講了這么一段話,說生意都不好啊,線上的企業沒有流量啊,只好到線下去找啊。線下的企業是沒有人啊,只好當線上去撈啊。大家都成長乏力。
我的觀察,2016年,大公司的優勢已經牢不可破,越來越鞏固。現在阿里、騰訊這樣的巨無霸、巨頭型企業多掙錢啊。2016年的三季度,阿里每天掙3.7億,騰訊一天掙4.4億,也就是說,王健林在午夜12點的時候跟馬化騰說,你先去掙一個億,天還沒亮,馬化騰掙完了。就這么大的優勢。
2015年,整個中國的線上電子交易3.8萬億,阿里一家占了3萬億。前不久我在杭州見到馬云,他告訴我,今年還不錯,3.7萬億,人家漲得就這么快。有人算了這么一筆賬,BAT用整個互聯網從業人員大概500萬這個人數當中的3%的勞動力,創造了這個行當近乎一半的產值。那就奇怪了,剩下的97%的人在干嗎?我拿出紙來打了個草稿發現,97%的互聯網人,他們平均一年產生的財富,還不到他們城市的平均水平。互聯網人可憐,在拉后腿。
馬云經常講一個句式,說“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經濟不太好,好消息是大家都不好。”但是馬云說的這句話可不老實,他們家就很好。
2016年排名前50的APP,BAT三家占56%,排名前十的APP,手機上的那些應用,有九個是他們BAT的,人家就是這么大的優勢。
所以去年我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還經常能夠看到年輕人滿懷夢想,說我要顛覆BAT,今年我再也沒聽到過。
很多人已經明白了,預期和BAT這個公司或者他們的產品去博弈,還不如去跟他們的投資部門死磕。所以,2016年中國的創業市場上,我覺得有一種生意叫“代孕生意”,代你懷孕的生意。就是,我就做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它看起來很有前途,然后我就瞄著你BAT的需求去做,我就不信有一天我做出一點點苗頭你會不收購我,或者不投資我,讓我認到這個“干爸爸”。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一個真實的情境。過去幾年,江湖上所有的創業者已經基本上分成了這樣的門派,其中阿里和騰訊這樣的門派是最大的,也就是說現在市場上的創業者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姓馬,要么姓馬。
我們做了非常痛苦的工作,把他們的勢力給圈出來了。當然,這是自我安慰,我們不可能為了阿里和騰訊去創業。好,我們現在假設自己干,怎么辦?最現實的處境就是,流量沒有了。
剛才我們講到,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增量結束了,非常痛苦。原因很簡單,就這么多人嘛,每個人手里就一個手機嘛,手機的第一屏就能夠安裝那么多的應用嘛,連接入那么大的市場的機會就這么一點點嘛。2012年,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想推廣一個APP,獲客成本大概是一個人一毛錢。
2016年,這個價格已經漲到了幾十、一百,甚至我還聽過更高的。用戶規模不增長,但是創業公司的數目在增長,手機APP的創生在像浪潮一樣的涌來,這就是我們面對的處境。所以2016年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提出一些全新的概念,比如說王興提出一個很著名的概念叫“下半場”。他的意思是,上半場靠用戶紅利,我們可以粗放經營。結束了,結束了啊,現在下半場來了,下半場的特點是要精耕細作,深挖用戶價值。這話聽了太官方了。我有一個可以用我的私人經歷來解讀的通俗版本,這段經歷發生在我1歲多一點的時候。
這是我,一歲多一點的時候,我剛剛學會吃奶之外的東西。有一天,我穿著一只衣服,胸前有一只口袋,我覺得那個口袋很大,我爸爸在里面裝了一些棗,我就坐在我們家門口的門檻上吃這個棗,吃一口就扔了,因為我覺得很多嘛,吃一口就扔了,很快那兜里的棗就沒了。然后一看沒了不行啊,就趴在地下撿那個棗胡吃,這就叫深挖用戶價值,這就叫精耕細作,把原來丟掉的棗胡啃干凈,為了件事情,我老爹笑話了我到現在。
這其實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變化,投資人李豐今年講了這么一段話,說創業者過去太盡管找進水龍頭,現在我們要關注找出水龍頭。
因為過去水流是不進的,現在我們捏呆呆發楞看著這僅有的一缸水,關死出水龍頭,在里面找到我們能掙到的每一毛錢。這意味著很多東西,意味著錢不能亂花了,意味著原來我們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試圖把新用戶先弄進來再說那種思維方式過時了,意味著我們老的手藝都沒用了,意味著我們新的手藝誰都不會啊,這就是我們現在市場的現狀,把每一個棗胡撿起來吃干凈,這是2016年之后創業者必須要做的事情。在這方面,我們本次演講的策劃人吳伯凡老師給了我一個特別好的意向,他說,過去的創業者爭的是什么?市場份額。我們假設市場有多大,然后窮盡我們的所能,在里面找我們的用戶。現在現在不是了,用戶沒有了,就這么些了,你要爭的是下一個份額,叫錢包份額。一個人來了,按住,放血,在他的兜里掏出更多的錢,占住他錢包更大比例的份額,這是是我們下一代商人的思維模式。
第一只黑天鵝:時間戰場
2016年對我來說,有一個時刻特別震撼,那一天我看到了一句話,這句話是萬維鋼老師說的,后來我找他要這句話的精確表述,他給了我這么一個公式,估計都看不懂,我把它翻譯成人話,“以有限的時間除以無限的信息,結果是零。”一條信息在未來的互聯網的世界里,它能傳播出去的命運基本上趨向于傳播不出去。
任何一個人想通過做內容、想通過秀自己,再來一次天下皆知的奇跡,這件事情不是越來越容易,而是越來越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臨的時候,許下給我們一個假象,好像世界無窮大,幾年運行下來,結果就是,就這么點兒大。這要成為我們觀察下一個階段商業的一個全新的角度,首先時間會變成終極戰場。
2016年張小龍微信的大產品經理,神一樣的人物,說了一段神一般的話。說微信有一個基本價值觀,一個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不要拉住用戶的時間。好像和我們今天的判斷完全相反,對吧?今年我們公司就發生過這一幕,我們公司的產品經理跟我們討論的時候就說,張小龍不是說的,不要牽住用戶的時間,用完就走。我說呸,微信是用不完的,你怎么能相信張小龍的話呢?只要你不是微信,你在這個市場上你有什么資格那么傲嬌?還用完就走!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理解馬云的焦慮,今年11月份,支付寶干了一件事情,“白領日記”、“校園日記”,對吧?我個人在思想上對這種行為持批判態度,但是我的眼睛沒有忍住,那天在上面花了不少時間。當然后來阿里也確實在反思,也為這件事情道歉。但不管怎么講,從這件事情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如巨無霸一樣的阿里,它也在為獲得用戶時間而焦慮,他要的哪是什么社交?他要的就是,為什么我們的產品那么悲摧,跟張小龍主張的一樣,用完就可以走了?應該用完不走才對嘛。
還有一個悲摧的產品,這是微信的數字。還有一個悲摧的產品,美圖秀秀,它就是典型的張小龍說的那種,用完就走,我用完美圖秀秀不走,難道要在里面不斷提醒自己我其實沒那么好看嗎?結果呢?結果這樣一個理論上用戶也達到十個億,據說月活也有四個億的產品,這家公司不得不跑到香港去上市。香港是一個市盈率不太高的市場。他為什么得去?因為不掙錢。所以馬云看到這樣的例子,他能相信張小龍的話嗎?你永遠也不能再哄睡一個在覺醒的人。
所以,2017年很多事情我不確定,但是有一件事情特別確定,阿里馬云一定會在社交上再有動作,馬云會回來的,這是時間成為戰場的最重要的一個結果。
每一個行業都知道,消費者為你支付的不僅僅是錢,還有時間。
再來,時間這個戰場擺開之后還一個結果,就是商機從空間正在轉向時間。
有一個著名的問答是這么說的,說在這個時代,哪些事情做了馬上就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啊?答案很簡單,扔東西。這就是圍繞空間展開的商業機會正在飽和、正在耗盡它的勢能。那機會下一個會出現在哪兒?就是另外一個維度,時間。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體驗,本質上是一個時間現象,圍繞體驗的商及正在展開它的翅膀。所有的體驗,都是本質上的一段時間。這一輪消費升級,一定不是把更貴的東西賣給更傻的人,而是換一個維度,優化那些有錢人的時間。
未來,在時間這個戰場上,有兩門生意會特別值錢:第一,就是幫別人省時間。第二,就是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你現在對時間的選擇,就暴露了你這個人的本質。這話說得我啞口無言。
第二只黑天鵝:服務升級
對,當時間變得已經成為我們生命的雕刻刀的時候,很多東西在發生變化,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講的這個主題——服務升級。怎樣去幫助人群去雕刻他的時間。
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他們都在找我們要時間。所以剛才我們講時間是戰場,時間也是貨幣。而且這樣的貨幣真的是一分一秒也多不出來。商業的本質是什么?商業的本質不是由我們這些創業者或者那些買賣人決定的,商業的本質是我們這些人和我們的用戶在反復互動中生成的一個現象。當我們的用戶已經變成了被時間雕塑的物種的時候,我們的商業在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這不是在說什么心靈雞湯,我說的是真實的商業環境。
你的用戶沒時間了,你的用戶在選擇你的產品的時候面對巨大的痛苦,他認可你,他很有錢,他也愿意被說服,但他就是沒有時間給你。這是很多商家面對的最大最大的困惑。你可咋整?
現在商業界摸索出來的辦法無非是兩類。第一類叫讓他上癮,拖住他的時間。第二類就是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優化他的時間。
我們現在看讓人上癮的這一派,很有意思,這是拉斯維加斯賭場,賭場的老板算是把這一套給玩得滾瓜爛熟,妙到毫巔,一旦進入賭場是沒有窗戶的,你看不見外面是天黑還是天明,你就在里面賭嘛,你需要知道什么時間?
賭場里絕對不會給你掛鐘表,賭場會不斷往里面送氧氣,讓氧含量達到30%甚至更高,讓你永遠精神抖擻地在里面賭。如果你賭輸了,或者你的時間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賭場的服務員會主動給你提供一些飲料和食品,讓你抖擻精神,屹立再站。
賭場你進門的時候他就會給你把錢換成籌碼,因為你輸掉的是籌碼,心里賬戶上的損失感會下降很多。剛才我講的這些都是最最皮毛的這些伎倆,目的只有一個,托住你的時間,讓你上癮。
要知道,運用這派思路的人可不僅僅是賭場,政府也在研究這件事。美國政府有一個詞,叫助推,英文詞叫Nudge,什么意思?就是從設計一份讓你填的表格開始,設計一個小便池開始,設計一個自助餐廳的擺位開始,在不強迫你的情況下,讓你去按照我的意志去行動,拖住你的時間,讓你上癮。
當然了,在這方面玩得最最高明的,應該散是游戲業的朋友。除了游戲之外,我們大家都知道,這種行為設計學正在成為幾乎所有創業者要去學習、精研的項目。
比如說今日頭條,幾億用戶,每天幾千萬人在上面花一個半小時以上的時間,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斷地你喜歡什么就給你更多,通過一整套算法來拖住你的主意力。
當然,有人會批評今日頭條,說這個簡直就是毒品嘛,讓人吃了上癮嘛。但是今日頭條的張一鳴,我覺得他回答得很好,說,你們覺得精英,覺得世界真相是怎樣的,但是多數精英以為自己堅持的就是對的,你覺得那個東西不好,你們說了算嗎?其實絕大多數人,包括精英在內,你們根本不知道世界的真相,我只不過是用我的技術再現了世界的真相而已。如果你覺得丑惡或者低俗,那就是世界本來的真相,我只是提供了技術的工具,技術本身是沒有價值觀的。所以,我并不是媒體,我只是一個技術性的公司。這是張一鳴對自己的辯護,這套辯護我覺得說得過去。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其實講過類似的話,說我不想阻止用戶去分享自己的意見,我也不是真理的仲裁者,我就是一個造飛機的,我是在互聯網時代造高速飛機的,我不是航空公司,賣什么票、什么價格,把用戶送到哪兒,我管那些?我就是一個技術派。技術沒有正邪之分,我只是用技術把世界本來的真相呈現出來,如果你覺得很丑惡,那是你們自己人性當中的那部分被顯露出來,它本來就很丑惡而已。
好,聽完了這一派辯護,我們要回到這枚硬幣的另一邊,真的是這樣嗎?有這么一句話,技術當然沒有價值觀,但是技術可以實現一個價值觀。
這個世界其實道理不是一邊說了就算的,有無數種對立的價值,在我們的人生中都會起作用,就像我們會同時承受父愛和母愛,就像我們的價值觀當中同時會追求自由派和保守派,就像我們的天性當中既要追逐舒適又要去追逐刺激,這是一樣一樣的東西。
所以,在剛才我們說的成癮性設計在謀奪你的時間的同時,還有另外一種商業價值,我堅信它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那就是給你有價值的東西。這好像是一句片湯話,一句政治正確的話。但是我覺得,這句話的價值會放得越來越大。
我們來看一個人叫喬布斯。他離開我們已經五年了,至今我們懷念他。可是捫心自問,我們懷念他什么呢?其實你不覺得嗎?我們有一種受虐的情節,我們懷念他對我們的粗暴。他公然說,消費者不知道我們要什么,我們做出來了,拿給他看,他們就知道他們要什么了。太不尊重我們的需求了!但是,在喬布斯身上,其實我們感知到了一種東西,這個東西我說出來大家可能會不承認,但是我心里有,在喬布斯身上,我感知到了一種叫父愛的東西。他站得高,他像山一樣那么高,他看到了遠方,他知道什么東西好。然后他一轉頭對我說,孩子,把你手中的那個破玩意兒給我丟了,爹告訴你什么是好東西。這個世界在呼喚這種粗暴的態度。我們生命當中經常有這樣的時刻,比如說我們一幫人呼朋喚友出去吃飯,最討厭的這個時候是誰?是那種說隨便去哪兒吃,你說,我他媽知道你要去哪兒吃?我們這個時候最喜歡的朋友是什么?
有一次我遇到張一鳴,在一個場合,今日頭條,我說,我走在你的反面。我的意思不是我跟他敵對啊,我說,你所踐行的叫“母愛邏輯”,就是孩子要什么,媽給你更多,慣得你沒樣。但是我總覺得,我的商業生涯要走在這個邏輯的反面,走在父愛邏輯里。首先我得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得知道什么是好東西,然后我也許態度粗暴冷峻地跟我的用戶說,來,這個是好東西,我把它稱之為叫父愛算法。在這個算法世界當中,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最好的服務是給你還不知道的好東西。這是下一個消費升級的方向。
在一個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世界里創業,這是2017年的大機會,2017年你等著瞧,一定會出現這樣的企業。它們不會以低價來誘惑市場,因此可以輕松地盈利。他們提供你原來用錢也買不到的東西,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營銷難題。他們不相信什么認知、盈余、共享經濟。扯!好東西、好服務,就應該掙錢,憑什么免費分享?專業人員在專業分工中提供專業的服務,其中的佼佼者應該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和滿意的利潤。
當然,這撥大機會不是誰都看得見的。為什么?因為市場給你一個假象,就是所有的需求都已經被滿足。身在北京的人知道,北京周邊多少渡假村?可是,北京人捫心自問,有一家你滿意的嗎?但是你怎么不滿意,你不知道啊。沒人給你,你看不出來啊,所以市場的機會好像在飽和,新的機會沒有人能夠定義出來,我們在等待每一個行業的“喬布斯”。
我們只是沒有辦法,我們只是不知道除了現在喂給我們吃的,我們還有什么更好的選擇。所以,更好的服務有無窮無盡的上升空間。
第三只黑天鵝,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在2016年給我們秀肌肉。
我們知道,有一些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崛起,我們的睡塌之旁不是有人酣睡,是有東西醒了,他正緩緩地坐起來,他是什么,我們不知道。這就是我們正在面對的巨大的黑天鵝,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來得又快又急。在2016年的時候,幾乎在硅谷的所有大公司,什么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全部投入重兵,不管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有多么不一樣,大家都押注在人工智能上。中國的公司也一樣。百度是最著急的,因為我們知道百度今年過得不是很好,對吧?既然這一局大家都上聽了,自己的牌還一塌糊涂,干脆點炮算了。
所以今年李彥宏直接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了,別玩了,下一步人工智能,我是強項。對,張一鳴說,中國最頂尖的算法工程師主要都在百度,所以今年嘲笑百度的人有可能笑早了。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大家都在押注人工智能。
西方人也在這么說,人工智能技術方向尚不明朗,但是所有的大公司都已經重兵進入。這個人是LinkedIn的創始人里德·霍夫曼。所以第三只黑天鵝,我們就重點來聊聊人工智能。
我簡單說這么幾點:第一點,人工智能,它不是復制人類,不是,它跟人一點都不一樣,它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我們人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我們人的思維方式總是想盡可能去簡化,為什么?因為我們太脆弱,我們用的是這個肉腦袋。雖然有的人是腦黃金,有的人是肉丸子,但是本質上我們都在運行一個肉身的東西。人工智能是一個機器,機器和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精力無限。
今年3月中旬李世石大戰AlphaGO,其實李世石還贏過一局。我們想像一下當天晚上發生了什么,李世石是在接受采訪,在吃飯,在睡覺,而AlphaGO當天晚上人家輸了,它沒有任何情緒,它是一個機器,當天晚上自己和自己下了一百萬盤。你拿這樣的人能怎么辦?第二天李世石見到它的時候,是另外一個存在了,是李世石通過一生的努力也達不到的距離,已經拉開了。
這就是中國人感覺到最悲情的那句話,就是比你還聰明的人還比你勤奮。你試試每天早上6點20起來還發語音?當然,如果是人工智能,連這樣的抱怨都沒有,人家就發了嘛。你要發多少條都可以。
人類的知識史上最偉大的原則叫奧卡姆剃刀原則,叫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說句人話就是怎么簡單怎么來,不要搞那些復雜的東西。但是人工智能不這樣啊,人工智能有無限的精力啊,它為什么要簡單呢?它的世界里沒有簡化這一說啊。這是第四范式的創始人戴文淵跟我講的一句話,人的思維習慣是怎么簡單怎么來,機器的思維習慣是怎么復雜怎么來。
比如說我們人類覺得偉大的發明,牛頓三大定律,過了多少年,又有偉大的發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請注意,這不是世界的真相,所有這些理論的結晶只是對世界抽象簡化理解的結果。如果是機器的世界,它會這樣覺得,哦,原來牛頓的世界觀和愛因斯坦的世界觀是因為速度的不同。那好,把整個宇宙的速度分成三千等分,如果他愿意的話,可以分成一億等分,然后每一個等分里面再搞一億個原理,就可以了。
我們每個人心里都知道,我們都不是純粹的男和女,人工智能會給你56種以上的性別標簽。
年齡?年齡叫什么標簽?如果人工智能愿意的話,可以把你的年齡精確到每一秒,給每個人無窮的維度。一家店,一家店怎么可能是人工智能運行的結果,人工智能運行的亞馬遜的店,它有三億個客戶,那就運行三億個店給你,每個人看到的亞馬遜是不一樣的。
老天爺,我們在和一個什么樣的物種打交道?我們原來文明的所有的基礎對它來說都不存在,它用最復雜的方式,它一出手我們就沒法兒理解的方式,在構建他自己的邏輯。所以人工智能為什么在2016年爆發?就是因為駕馭這個復雜的因素出現了。業界公認,2016年人工智能的爆發三大原因,算法的進步、硬件的進步和大數據的進步。
人工智能跟我們不是一樣的存在,對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個東西還有一個,就是我們都覺得,哦喲,這還了得,人工智能,文科生閃開,你們不懂,這是高科技。
錯了,這一輪人工智能它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它降低了參與者的門檻。原來做自動駕駛的和做圖形識別的,和做語音識別的,是不同的算法,但是因為深度學習算法的存在,算法的底層被打通了,本質上是一種算法。所以大量的人都可以做算法工程師,這個行當的門檻降低了。
這帶來什么問題?帶來人工智能這個產業競爭的戰場不再是算法,而是數據。你要理解了這一點,很多去年發生的現象都可以解釋了。
學者進入產業界,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特點。
第二,2016年大量的人工智能的領先公司正在把自己的基礎設施、把自己辛苦研發出來的算法向社會公眾免費公開,隨便用。
在這兒我們要說到中國人的優勢。前不久我問一位旅美華人,我說你覺得中國人的有時在哪兒?他想了半天,給了我三個字,規模化。
他說規模化的能力是中國這個民族,是現在這個國家全球罕見的一種能力。比如說蘋果,現在美國政府正在勸說蘋果公司,是不是生產手機挪回到美國本土?如果蘋果公司一年就生產一百萬部手機的話,遷回美國本土,沒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沒問題。
但問題是蘋果公司每年要出貨將近2億部手機,這個規模化的能力,對不起,只能中國人有。
我們見過那種圣誕樹吧?一個圣誕樹,下面跑小火車,就這么一個簡單的玩意兒,要整合產業鏈至少十幾家。美國人一下訂單,四百萬張,沒有中國人出手,全歐美人民過什么圣誕節啊?你沒有這種規模化的能力。人工智能要的是規模化的數據,這就是中國人的強項。
人工智能其實還有第三個誤解,很多人覺得人工智能還是人的延伸,是一次過去意義上的技術革命,其實真的不是,人工智能是人的替代,這個趨勢是前所未有的。所謂人的延伸,是過去一萬多年技術史的常態,弓箭是我們手的延伸,車輪是我們腿的延伸,電視、廣播是我們耳目的延伸,互聯網是我們人腦的延伸,我們人類不斷地通過技術擴大我們的世界和能力。
但是人工智能這一輪,好象有點不一樣。吳伯凡老師告訴我一個洞察,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就是你看谷歌的邏輯,谷歌最開始的邏輯是什么?就是延伸,給你更大的世界。谷歌的名字其實就是這個字,就是1后面100個0,這個數字就是谷歌,但是后面拼錯了。谷歌是試圖把世界更豐富、更多元、更廣闊的塞給我們的用戶。
你過去查一個資料,得到圖書館抄小卡片吧,現在谷歌上一搜就來了,“時間的朋友”這五個字,我在百度上搜過,三千萬個結果,世界太豐富了,我們人類太強大了。但是強大到這個份兒上,我們心理也有一啊點小尷尬,三千萬個結果,我真的是看不過來。所以延伸人的肢體、智能這條路,到今天已經快走到了末端。
所以,谷歌剛開始是順著這條路跑的,現在突然來了一個折返跑。谷歌創始之后,它在干什么?它在試圖盡量少給你結果,而不是多給。原來我們輸入一個地點,啪,幾千萬個結果出來,現在輸入一個地點,啪,一張地圖出來了,你不需要了解更多。
未來呢?未來我們都知道,谷歌在研發它的智能汽車,也就是你輸入一個地點,車來了,把你送到地點,你根本不需要知道哪堵,周邊的地形怎么樣,什么都不需要知道,給要求,直接給結果,這是谷歌走的一個相反的了邏輯歷程。
過去我們創業者,我們商人,我們思考世界有一個單一的維度,叫效率,叫繁榮,叫經濟。我們追逐那些數字,沒有問題,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會給我們人類文明一個空前的繁榮,繁榮到幾乎所有人你不愿意工作就可以不工作的程度。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人類文明所困擾的那些問題,那些價值觀難題就會出現,要更多的自由還是更多的公平?更多的效率還是更多的安全?更多的隱私還是更多的服務?這些矛盾會在機器人人工智能到來之后變得空前的復雜。
未來社會什么樣,誰都不知道,我也不敢信口雌黃地猜測。但是現在我要宣布一件事,尤瓦爾·赫拉利寫出了《人類簡史》,去年賣了一百萬冊,席卷了中國的知識界。他新寫了一本書,叫《未來簡史》,就是回答我剛才提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英國版,美國版還沒有,但是中文版,選擇在《時間的朋友》現場首發。
讓我們的用戶比別人的用戶率先看到最該看到的東西,這回我們又做到了,很傲嬌。可以掃二維碼,直接下單,你們將是全球第一撥拿到這本書的中文版用戶。
這本書我率先看了,我就舉當中的一個小判斷,就是未來會不會出現這樣一種人,叫毫無用處的人。我們所熟知的人類關系,最惡劣的是什么?就是剝削和被剝削,奴役和被奴役嘛。但是因為人工智能的出現,會出現有一種人,他沒有被剝削的價值,沒有被奴役的價值,一兩百年前,一個罪惡的統治者,窮兵黷武,他好歹還要把老百姓當炮灰一樣押上戰場吧,去打仗吧。一個再殘忍的資本家,他好歹要去剝削工人吧。
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會讓一群人連這個價值都沒有,你不需要工作,你只是活得沒有意義,你也沒有尊嚴,你所有能干的事情,機器人比你能干一萬倍,你呆著就好。政府可能會給你一個虛擬現實的眼鏡,你在那兒打游戲吧,就這么度過你一生。會不會出現這樣一種人?這種人的比例有多大?尤瓦爾·赫拉利在這本書的判斷是很大。
好吧,這本書里的奇思妙想,包括那種讓我自己看了都覺得驚駭的判斷太多,有勇氣的人不妨翻翻這本書,跟著尤瓦爾·赫拉利的思路往下想,懷著一種極恐的心情細思下去,沒有勇氣也沒有關系,等到那個時代到來總會比現在好,至少可以不工作,也挺好。
但是回到現實,畢竟有一件事情迫在眉睫,就是大量的工作會失去,跟蒸汽機時代,汽車終將會替代馬車,汽錘發明以后,鐵匠終會失業一樣,這個世界當中大量的人會失去他們的工作。
那什么樣的人不會被替代?簡單的說,這種說法有很多種,我最認可的是這么一種,如果你的優勢是領導力和創造力,你就身處在一個暫時不會被淹沒的高地上。
好,什么是領導力?就是你會組織一群人去做一件極其復雜的事,一件從未有過的事,叫領導力。如果你能做一件從來不存在的事,這叫創造力。那你用這兩種方法和人工智能賽跑,那就有一絲勝算。
201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這一年我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在進步,壞消息是,這一次我們可能進步得太快。
當然怎么辦?2016年我聽過的最優質的建議,來自于財新的總編王爍,王爍在他的專欄里給我們講了一種另類的“二八原則”,就是你只需要抽出20%的領域去了解一個領域80%的知識就足夠了。
我們這一代人將花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從實體世界遷移到虛擬世界,這個虛擬世界里面,光怪陸離,有一些人群,他們已經發生了聚集,他們共享著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在我們看來稀奇古怪,甚至是不可言說。這些社群,你們知道的,我敢打賭,絕對不超過1/3。
第四只黑天鵝:認知稅
我們人性的一萬的深處深不見底,你別覺得自己了解自己,也別覺得自己了解大眾。
隨便舉兩個例子,2016年,王寶強家出了點事,然后微博上憤怒的群眾,用最惡毒的語言,調集自己的情緒,表達對這件事情的憤怒和某個當事人的聲討。但是大數據運營出來之后,告訴我們,圍繞王寶強的事件,大家的底層情緒是高興。
怎么回事?我們不是憤怒了嗎?為什么是高興呢?這就是我們人性底層當中非常幽暗的東西。
你真的覺得中國人痛恨房價飆升嗎?通過公眾輿論得出來的結論未必準確。所以你看,世界在言論的深處、在人性的深處不斷的分裂,你再難搞到真相。
怎么辦?世界在分裂,這是個趨勢,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力挽狂瀾,這是我們一代人的宿命,因為我們在從實體世界遷移到虛擬世界,那是一個可以拉黑的世界。
所以,對我們創業者和商人來講,有一個判斷至關重要,叫這個世界最值錢的東西是啥,是所有能夠達成共識的東西。只要能夠達成共識,它就是支離破碎世界的力量,它就在商業上變得價值連城。
中國電影的市場成長是乏力的,但是為什么那么多公司瘋了一樣撲進去,對,電影公司、游戲公司,做內容的產業,他們擁有的IP,那還是IP嗎?那不是知識產權,那就是療愈這個世界的共識啊,是貼在傷口上的膏藥啊,是會越來越值錢的東西啊。所以,所有的產業其實正在默默地呈現一種房地產的邏輯,什么意思?
就是共識極其珍貴。共識極其珍貴之后,這就像地皮一樣,只有那么多,所以誰圈住了一小塊共識,就相當于圈住了一塊地皮,然后再說。特朗普,房地產商人,他玩政治的邏輯就是房地產商人的邏輯,先把地圈下來再說。你可能會說,給小鮮肉那么多錢,給廣告商那么多錢,這不是很悲摧嗎?
對,這一代商人沒辦法,我們必須交,繳納共同認知稅。這是第四只黑天鵝,什么意思?就是我剛才講的,你的任何商業、任何創意項目,就像房地產一樣,你不僅要支付磚頭瓦塊的成本,你還要交一筆地價,那才是決定你成本的根本因素。
現在所有的創業者也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交這筆認知稅,第二個選擇,就是打越來越殘酷的認知戰。這牽扯到我們對商業本質的理解,其實商業就是認知。
馬克思·韋伯,這是著名的社會學家,他講了一句極其牛的話,人的本質是什么?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我們所有的產業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其實都是意義的創造。
各位可以打印一個賬單,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而不是在為自己的真實需求買單。市場正是這樣繁榮起來的,沒有需求我們就用意義編織一個,沒有市場,我們就用認知開拓一個。
但是問題來了,問題在于,我們這個肉身的動物,我們這個肉做的大腦,我們的認知是有帶寬的。因為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撲面而來,這個帶寬極其擁擠,我們變得不可能有耐心去了解很多東西的細部。現在你買任何電器,你還看說明書?三下兩下搞不懂怎么用的就丟了!我們不可能記得住兩個以上的洗發水牌子,我們的認知帶寬正在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借假修真,對,無中生有,爭奪有限的認知,這是下一代商人的使命,也是我們的宿命。
在這個時代,怎么生產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生產什么的問題變得極其的嚴峻。怎樣在別人的認知當中像一根釘子一樣扎進去,擠出自己的空間,在用戶的腦袋里植入一個你來定義的概念,變成我們商人的基本素質。
再往下,認知變成下一個戰場之后,我們來舉一個例子,2009年,馬云搞出了一個光棍節,當年叫光棍節,11月11號,現在叫“雙十一”。這個戰場其實打得越來越大,第一年5000萬,今年1207億,馬云作為一個偉大的商人,他給全體中國人建造了一個認知——“雙十一”。
我們先不來看馬云,我們來看江南春對他的一個判斷,他說消費者的心智一旦被占據,后人想進入將付出巨大代價。換句話說,江南春給馬云背書說,你搞出一個“雙十一”,這個認知就屬于你了。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再來看下一個人,這三句話出與哪家公司我們都知道,“雙十一哪家強,咱不用晚會也瘋狂,想要提速,別走貓步;勇敢挑戰雙十一,不做膽怯小貓咪”,京東的廣告。
OK,“雙十一”的認知已經被阿里占據,京東每年一次,在“雙十一”這一天猛烈地踢踏阿里,你這個臭貓咪。
請問這個做法是聰明還是傻?表面看起來非常傻,因為江南春剛才講了,認知一旦被占領,再沒有機會,或者后來者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現在每年“雙十一”之后,京東只能公布我今年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多少,絕對不敢公布總銷量那個數字,不好意思說,這似乎是一次無望的戰斗。
但是如果要我說,我覺得劉強東非常聰明,因為他通過一次一次地捶打阿里,戰斗貓咪,他給自己構建了一個新的認知,叫做我是阿里的唯一對手,這一點在資本市場上有多值錢,你們都知道。所以現世的戰斗已經不是我們表面上看上去的戰斗,這是一個認知戰場里面的戰斗。世上本沒有認知,仗打得多了,也就有了認知,這就是劉強東的算盤。
2016年,小米公司,很多人在唱衰它,說不行了,手機銷量一直在下滑。但是,雷軍的未來真的是和手機這個東西綁在一起嗎?如果你熟悉小米公司的話,你會發現他曾經試圖喊出一個戰略,就是我用手機連接一切電器,這樣你家里什么東西都歸我了。
但是我們現在發現,在小米的商店里出現了比如說電池,比如說插線板,比如說行李廂,那個東西是用手機能連得起來的?當然不是。小米的戰略早就變了,當它決定做行李箱,做它越來越長的產業鏈的時候,它打造的新認知已經不是什么收集了,它的認知正在變成一個又便宜又好的品牌。
所以為什么小米明年會大規模線下開店?把大量的東西用一個認知堆積在一處讓你去買,因為小米通過這些年的努力讓你獲得一個新的認知的定位,叫比較便宜,還不錯。我身邊大量的白領精英,很有錢,他有時候買東西,我又不想挑,我的認知負擔那么大,買一個小米得了,價格上很公道,東西還不錯,長得也很好看,行了,懶得挑別的了,小米。這是他幾年創業真正奮斗的成果,天那么大,每一個創業者在我們用戶的腦子里,我們都有可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認知。
我承諾,當我擁有了這個認知之后,我們會在時光的隧道里爬行,跟著這個孩子,不負你們的囑望和期待,用我們盡其所能的方式,把這個認知,把這個孩子養大。
這是2016年全人類的那些知識分子猛醒的一件事情。后真相時代,原來越來越不關心時代,而只關心立場和態度。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我們來看看2016年發生的那些激烈的爭吵,在這些爭吵后面,你會發現有一個道理,大仲馬,法國的文學家,早就講過,所謂的歷史,所謂的事實,不過是掛小說的一顆釘子。
第五只黑天鵝:共同體危機
當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道理,在我們身邊雜存的時候,你會發現,第五只黑天鵝正在起飛,叫共同體危機。過去人類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強韌的紐帶形成的共同體,但是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緊接著的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會發現,這些紐帶正在一個一個地弱化,甚至是崩斷。
建立共同體,本質上就是定義什么是“我們”。
但是“我們”這件事情越來越難定義啊。只有定義了什么是“我們”,協作才能展開,財富才能增長,安全感才能建立,個人的尊嚴才能獲得,但是定義“我們”越來越難,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誰是“我們”。血緣關系能定義嗎?老爺子好不容易把有血緣關系的一家人招起來吃一頓團圓飯,兒孫們馬上就要掏出手機跳到另外一個世界,人家在肉體上沒辦法,但是心眼里就是不愿意跟你是一個共同體嘛。
地緣是一個穩固的紐帶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從農村走到城市,從這個城市去到另外一個城市,他都不知道他的老家是哪兒,他對他老家的認同感是越來越差,我住在朝陽區,我就是朝陽區群眾?
還有,下一個紐帶是階層,階層也在大量的去共同體化。比如同樣是上班族,坐地鐵的,我們是那樣的相似,我們都坐地鐵,我們都是上班族,我們甚至是同時上班,要不怎么會坐同一輛地鐵呢?
甚至我們的出發地和目的地都完全一樣,我們這么多人在地鐵車廂里,實際上每個人都點亮自己的手機,穿越進另外一個精神構建的世界。
所以,這個社會的共同體的重新打造,我們這一代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命之矛,創業者這個身份,正如我剛才強調的,不管你是不是有公司,只要你試圖提升自己的認知,試圖達成更新的協作,試圖干一件全新的事,只要你屬于這樣的人,不管你是不是在打工,還是當自由職業者,不管你是為公司,還是為你自己,你都是創業者,只要你懷著這樣的目標、這樣的行為方式,我們應該結成一個共同體。
創業者之間自然會有恩仇,但是這個恩仇,如果你承認我們是一個共同體,我們能不能像軍人處理這種問題的方式來處理?打仗的時候,好好打,對方輸了,至少不侮辱對方的尸體。
創業者也有一個天大的好處,就是我們擁有了命運的刻度條。羅曼·羅蘭說過,有的人二三十歲就死了,他們變成了自己的影子,不斷地重復自己。為什么?因為他不知道他自己的生命長到多大。但是我們創業者有一個天大的好處,就是我們擁有一根刻度條。
2016年還剩最后的一分多鐘,2016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進度條。你知道的,2017年,希望這個數字我們每個人都推動它變得更大。只要這個進度條變得更大,就是我們的生命向上成長。正如莎士比亞名句《暴風雨》里寫的:“凡是過去,皆為序幕”。
正在響起的這首歌,歌手叫科恩,2016年,他老人家去世了。我聽說過他一件事,老人家74歲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所有的錢,所有的錢,被經紀人騙光。有人問他,你怎么辦?你風燭殘年,他說這有什么,卷起袖子,背起樂器,接著錄唱片,接著去做全球的巡演,科恩的所有歌中,有一句歌詞感動到了我,他說世界可能渾沌一片,萬物皆有裂痕。但是沒關系,在黑天鵝起舞的所有的裂痕中,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 ? ? ? ? ? 全文記錄來自于“虎嗅網”
?
2023-10-19 優投空間發布了 《【優投 | 路演】“智匯湘江·科創新區”優投專場第26期精品路演活動成功舉辦!》的文章
2023-10-18 優投空間發布了 《【優投 | 路演】“智匯湘江·科創新區”優投專場第25期精品路演活動成功舉辦!》的文章
2023-10-07 優投空間發布了 《【優投 | 路演】“智匯湘江·科創新區”優投專場第23期精品路演活動成功舉辦!》的文章
2023-10-07 優投空間發布了 《【優投 | 講堂】“知識產權價值實現及風險防范、高價值專利的篩選與專利資產的儲備”線下分享活動圓滿舉辦!》的文章
2023-10-07 優投空間發布了 《【優投 | 協辦】“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未來” 2023天津港保稅區● 優投創新創業季|航空航天專場路演圓滿舉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