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微信號:險峰長青(xianfengchangqing)

周亮直言不諱,當初離開PPTV時,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短時間內,不會再回媒體工作了。
作為知名的足球解說員,媒體給他帶來了聲名與榮譽,同時,也讓他對自己有反思。周亮并不回避媒體帶給自己的失望情緒,“我稱贊過中國足球,也罵過中國足球,熱愛過,也抱怨過,但是幾千場球說下來,我并沒有認為自己給中國足球做出多大的貢獻。”周亮如是表達自己離開PPTV時的心情。
周亮半開玩笑的認為,自己為體育產業帶了一個不好的頭。“其實是我一手把中國媒體版權市場給抬高了。”
2014年夏季,PPTV與新英簽訂英超的獨家轉播協議,價格為1100萬美元,“只有兩家可以簽,我一簽樂視就咬牙也簽了,如果我們不簽樂視是不認可這個價格的。這是我在PPTV做的事情,當時大家都認為,這么高的價格買一個賽季的英超版權,一定是瘋了,可是你看現在……”
周亮篤定的理論是,版權一定會越來越貴,最后接盤的才是行業老大。可是,現在如今的情況有些極端化發展的趨勢,版權只是簡單的堆砌在平臺上,成為唯一的用戶入口,這樣的場景,也不是周亮樂于見到的。
本著為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積極做事的態度,周亮決心創業。在上海申花俱樂部兩年的工作經歷,讓他對于足球以及相關的商業邏輯有所沉淀,他想在這個方面有所作為:“我希望能夠對足球基建、球迷文化有所打造,簡而言之,就是圍繞基礎設施、球隊、俱樂部以及運營體系,有一個初級的商業模式的構建,希望真正的為中國的足球,做一些貢獻。”回憶起創業的初衷,周亮這樣表達。

▲ 周亮希望為足球基礎建設和球迷文化做出貢獻
?
深扎基層
與在申花工作不同的是,周亮想把足球產業的整套商業化體系,復制到業余足球隊上。
他設想了這樣一個理想的模型:自己想做一個業余的足球平臺,讓每一家業余俱樂部,都用職業隊的方式來建設自己。這其中包括,讓業余俱樂部擁有自己的球場、戰袍和隊徽,建立自己的拉拉隊,“這有非常高的儀式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組織比賽,打造一整套的運營體系。從邏輯上判斷,從基層來切入足球產業,才是對中國足球發展有利的方向。
不過,這個想法也遭遇到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我做這事兒是大炮打蚊子”,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周亮的意志,“你看現在版權價格賣得那么高,球員的身價被炒得那么高,可是,地基并不牢靠。”
周亮所謂的地基,實質參與足球的實際人口,以及為這些基層參與人群提供的硬件設施的完備程度。在他的邏輯里,只有足夠大的基礎量,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育生態。他把整個產業拆解,捋成一條直線,那關鍵的節點便是參與人群、場地設施、賽事、電視轉播、頂尖IP,最重要的,這本該形成一個金字塔的形狀,但現在塔基不穩。
激戰聯盟就是在此設想下成立的。2015年3月,周亮的創業項目正式啟動,險峰長青也在第一時間接觸到了激戰聯盟,成為其天使投資方。激戰聯盟具體的商業模式是,為足球愛好者和青少年培訓提供標準化足球場地、裝備以及周邊衍生服務,擴大足球人口和消費,在此基礎上,創造屬于老百姓的賽事IP,這是激戰聯盟的初衷。用周亮的三句話來總結就是,“擴大足球人口,促進足球消費,創造賽事IP”。
?
對于項目的難度,周亮也有預期,“我們是做基礎性的工作,開拓新的足球場地,而非去做存量市場,所以,一開始,我們的宗旨,就是一個‘重’字。”
?
也有某些意向投資人給周亮建議,認為激戰聯盟的項目過重,有一些單做線上APP的,能夠很快聚集用戶,做社區,做起來輕松。
周亮不為所動,在他看來,越是難做的部分,越有可能成為激戰聯盟未來的亮點。所以他決心從兩個方面來實現自己的“重”。
首先,大膽的進行前期重資產的投資,解決足球愛好者沒有場地踢球的痛點。做增量,不做存量,就是實實在在的去增加場地數量、提高場地的體驗以及服務標準。其次,做重度垂直,將足球領域的服務,做到最深最透徹,不會盲目的擴展到其他體育運動項目。
▲ 擴大足球人口,促進足球消費,創造賽事IP,是基站聯盟的口號
??????????????????????????????????????????????????????????????????????????????? 趁勢追擊
激戰聯盟拿下的第一塊地圣魯迅公園競技場,來自于其種子投資人體育之窗的推薦。
場地運營得很順利,場地上每周都會有組織比賽,同時,將球場周邊的配套制備齊全,這包括,裝備、餐飲、休閑娛樂等一系列體育相關的業態。周亮是想把足球變成大家的生活方式。“足球就是生活是我們2016年的運營口號,只有這樣足球才能成為大眾消費的理由。”周亮說。
“我租下每一塊場地,都會表示,我們不是來做單一足球場的,而是會運營起整個球場周邊,給這個區域帶來實在的人流量。”周亮希望把運營場地的理念傳達給場地原始所有者。
效果不錯,通過幾個場地的運營,甚至激活了周邊的產業,比如寶山的中成智谷園區,原來球場場地邊的小餐飲店鋪周六、日經常關門,在激戰聯盟的足球場以及賽事運營之后,人流量激增,那些小鋪子周末都紛紛開門營業了。周亮笑言:“我們做球場的沒發財,賣雞排的先發財了。”
▲ 虹口足球場是激戰聯盟拿下的第一塊場地
這里有一個背景值得一提,2014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46號文件發布,這給足球產業吹進了一股春風,一時間,體育成為了各地的熱詞。
周亮并不否認政策帶給自己的幫助,他分析說,激戰聯盟符合三個文件,“一個是國務院46號文件,第二個是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要求發改委和有關部門牽頭制定全國足球場地設施規劃,到2020年,全國足球場地數量要超過7萬塊,同時也符合46號文件對于多舉辦民間基層體育賽事的文件。”
?
即便如此,周亮還是很反感別人將他視為在撈政策的紅利,在他看來,因為自己熱愛足球,懂得足球,所以自己做的事,正式符合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的,而非迎合什么。
從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一年多的時間,激戰聯盟建設了13家足球場連鎖門店,近30片場地,每個門店的投入大概在200萬左右,已經主辦協辦了近千場賽事。最近舉辦的UP青少賽聚集了上海多家青訓機構的8歲10歲高水平球員,賽事傳播力度很大,品牌提升也很快。2016年8月,公司的營收過千萬,與去年相比,有2—4倍的提升。“今年我們收入目標是2500萬,去年只有500萬不到,這個增幅是我信心所在。”周亮說。
?
與其他場地略有不同的是,激戰聯盟的場地帶有很大的生活氣息,“不是簡單的鋪鋪草坪,裝裝燈,我們自己建設的每個場地都有看臺,你可以看自己的好朋友、愛人或者家人踢球,有條件的場地我們也建設了小酒吧、淋浴更衣室等配套設施。”
?
除了常規賽事,激戰聯盟還組織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同時,積極參與青少年足球培訓,為足球事業儲備更多的人才。
▲ 激戰聯盟的賽事影響力日漸增大
業余足球消費平臺
因為效果不錯,在拿地方面,周亮并沒有遭遇太多的難題,相反,經常看地的經驗,反而培養出他一種特別的“職業習慣”:“我現在沒事就喜歡隨處轉轉,一看到3000平米以上的空地,我就會有看到美女的感覺。”他很慶幸,自己碰到了不錯的合作伙伴,“大家對體育產業、足球產業很支持,我們拿到的價格都不是很貴,不是為了掙錢才合作,而是基于理念的契合和對激戰聯盟品牌的認可。”
?
周亮希望服務的,是大眾層面的體育消費人群,他希望,為這些人群提供精品化的體驗場景。
首先,激戰聯盟想給整個行業確定一個規范:“7人制就是7人制尺寸,5人制就是5人制尺寸,11人制就是11人制尺寸,你不要用一個6人制、5人制的場地冒充7人制。”
同時,給場地周邊做好配套,有看臺、淋浴、餐飲等,同時也希望能形成標準,為自己打造壁壘。
未來,激戰聯盟希望走社區化的足球教育,回歸到足球的本質,不在學校,也不在職業俱樂部里,足球應該回到社區。“社區足球俱樂部是真正中國足球的空白點,這里要有消費人群、有會員、有青少年足球的土壤,這是根本的基石,也是足球的本源。”周亮說。
周亮的設想是,青少年足球培訓應該跟隨社區場地,而非打游擊戰,“我希望孩子們到我這里,可以穩定、長期的訓練,教練也是穩定的,他們可以在家附近學校附近找到更專業的足球訓練團體、得到比賽的機會和訓練的提高。”
在賽事運營方面,激戰聯盟已經注冊了“上海足球超級聯賽”商標,“我們已經做了兩年的申花球迷聯賽,2017年升級為上超聯賽,繼續用高標準儀式化來運營賽事,希望成為業界的一個標桿。”
作為曾經耀眼的媒體人,周亮坦言,對于離開光鮮的解說工作,深扎基層創業,他自己一點落差也沒有。在他看來,自己曾經也是為老百姓說球,從來沒有把自己擺在很高的位置上。
對于眼下的進展速度,他表示也超過了自己的預期,他希望將來自己的激戰聯盟能夠成為最大的業余足球消費平臺。“往上海以外的地域擴張,會在2017年漸漸嘗試,但主場還是上海,先考慮做好上海本地的消費市場。2017年預計我們的營收支出會打平,2018年實現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