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信號:險峰長青(xianfengchangqing)

坐在面前的陳聰神情輕松,他很瘦,戴副眼鏡,放在人群里,也并不扎眼。
生于1989年的他創立了懂球帝,自2013年創立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國內最大的足球類垂直社區,在3年時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社群發展到垂直社群領域的翹楚,上周,懂球帝對外公布獲得來自天星資本、紅杉資本和蘇寧的C輪融資,成為體育領域發展頗為亮眼的創業公司。
根據懂球帝提供的最新數據,目前App有2860萬注冊用戶,18-35歲的用戶到66.15%。日活用戶在200-300萬人之間,平均每人每日的打開頻次是8-12次。目前,懂球帝已成為全國用戶量和影響力最大的足球媒體和社區。
陳聰毫不諱言自己對“聲名”的不適應,他不喜歡面對媒體,不喜歡參加觥籌交錯的各類應酬。甚至自己的作息也頗為任性,晚上加班熬夜會到很晚,有時候,睡到下午來上班。
關于懂球帝的聲名鵲起,外界的聲音喧嘩嘈雜,有人認為,陳聰是借助了體育產業的風口和移動互聯網的方興未艾,對此,他坦陳:“不了解我的人,可能會覺得我的運氣很好,但了解我的人應該知道,我做懂球帝,是All In的狀態,運氣不是核心,核心是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 陳聰足球專業畢業,有做產品的經驗,是難得的擁有互聯網與體育背景的創業者
資本入局
?2013年下半年,陳聰離開百度。他自己是個重度球迷,當時移動互聯網已經發展非常成熟,可是卻沒有什么關于足球的移動端的好產品。在他看來,球迷之間對于聊球和看球的需求非常迫切,但互聯網的體育大公司在這方面的布局卻不夠完善。陳聰認為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機會,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也能為廣大球迷“謀點福利”。
險峰長青副總裁趙陽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接觸到了懂球帝,他回憶說,當時在五道口的一家咖啡廳,陳聰神采飛揚的與他聊了兩個半小時。他身上,有著創業者的特質——對用戶把握極其精準,對于足球充滿激情。
當時的背景是,足球產業遠沒有2014年之后火爆,險峰長青基于移動社區的邏輯去考察體育產業。陳聰陳列的產品模型是,通過優質的原創內容和新聞,將核心球迷吸引來,以此為內核,向泛人群擴充,形成一定的基數之后,再做社區。在趙陽的判斷里,這符合做移動社區的邏輯,同時,他也考察了PC端的足球社區,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不多,懂球帝的邏輯清晰程度非常難得。
除此之外,陳聰與足球之間的緊密聯系也讓人印象深刻。趙陽說,陳聰畢業于武漢體育學院足球專業,在百度工作,具有互聯網和體育專業的背景,在高中時代,就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成功的足球類網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創業者的加分項。
實際上,當時陳聰剛從百度出來,自身也有一些積蓄,加之項目啟動,并不需要過多的資金。一開始,對于拿投資也沒有做過特別仔細的設想。通過與趙陽的接觸,他意識到,迅速拿到一筆投資,公司的狀態可能會大不一樣。“用自己的錢創業,可能就是小作坊的感覺,如果拿到投資,則是公司化的運作,有人支持自己,做事自然會大膽一些。”
?對于融資的積極態度,讓懂球帝快速獲得了充裕的現金流,同時,主流投資機構的介入,也在戰略、公司治理和核心人才的引進方面給了初期的懂球帝以幫助。
2013年12月,產品正式上線。可是,對于起量的速度,陳聰并不滿意。
“一開始,我認為APP 拿用戶應該很快,應該動不動就有一兩百萬的用戶,”但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事后,陳聰分析認為,一個原因在于體育產業并沒有起來,用戶數本身不大,第二個原因在于,做APP與做PC有很大的不同,PC上的用戶可以通過百度分發渠道來實現,而APP的拉新難度相對較大,要刺激用戶去下載。
?而彼時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大環境也頗為喧囂,陳聰也覺得自己受到了周遭的影響。過了三四個月,他靜下心來,認為這樣的速度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體育產業本身基數不夠大,速度慢一些也屬于正常。

▲ 陳聰與前國米主席莫拉蒂合影,這也是他最喜歡的球隊
體育產業No.1
雖然起量速度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快,但是,懂球帝的次日留存與日活一路攀升,這讓陳聰心定了不少。
從創業之初到現在,懂球帝的方向并未發生過變化。以內容和社區為核心干線,成為體育產業的No.1.
很快,體育產業隨著2014年46號文件的出臺,環境更為利好,這個時候,也越來越多的體育創業項目涌入行業中。不過,主打深度、專業和交互的懂球帝,通過這樣的浪潮,一躍成為行業的翹楚。
陳聰認為,趕上巨大的環境利好自然是重要, 但是,如果自己的團隊和產品做得不好,也不會太大的收益。他歸因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優質的內容,第二則是執行力。
內容隨著不同時期的需求隨時調整。2013年,懂球帝根據移動端信息碎片化的屬性,讓內容呈現出簡短、直接的特點。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懂球帝適時地推出了世界杯的圈子,用熱點內容將用戶吸引到一起討論世界杯的話題。
眼下,懂球帝又推出了懂球號,這是一個內容平臺,讓球迷,球隊,官方足球媒介,有影響力的自媒體的優質內容呈現給懂球帝的用戶。陳聰解釋這個產品的邏輯時表示,優質內容是懂球帝的內核,除了PGC的內容,還應該有UGC的平臺,現在,通過數據分析,懂球帝的用戶黏性比較強,而大家對于內容的需求也有了更大的需求,懂球號應運而出。
截止目前,產品上線半個月,已經有一千多個自媒體入駐,效果還算不錯。
執行力則是懂球帝制勝的不二法寶。
這幾乎是所有的創業團隊都會強調的關鍵,陳聰認為,打造這樣的團隊,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
“我覺得就兩方面,第一,從人的角度,公司人性化。公司的期權、福利、各種待遇,我們都是盡可能給到最好,給大家免除后顧之憂。第二,我們是在尋找熱愛這份工作或者熱愛這項運動的同路人,這個則是價值觀。”
用需求變現
構建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以及如何變現,幾乎是所有以內容起步的移動社區會被問及的問題。
今年年初,懂球帝試水電商,陳聰的判斷邏輯是,看球和踢球者眾,買球衣,買球隊相關衍生品一定存在需求,但也不必操之過急,需求量不見得很大,而且也需要慢慢養。陳聰依然堅持,要繼續把用戶量、用戶價值以及粘性提高,這才是當務之急。
實際上,懂球帝的流量價值并未完全發揮出來。陳聰分析,懂球帝擁有最垂直和最精準的足球人群,圍繞足球或者體育產業來做生意,懂球帝完全是具備營銷價值,“這就是我們對于廣告和垂直行業的價值。”
?懂球帝高質量的用戶不少,對于廣告主的吸引力很大,而電商在陳聰看來,未必是用來變現,而是在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個市場還沒有到掙錢的時候,依然在培養市場的階段。”
隨著國家對于體育產業2020年將要達到5萬億的遠景規劃的刺激,越來越多的玩家卷入了這個產業,很多公司借著勢頭蒙眼狂奔。
會不會擔心競爭對手對懂球帝造成沖擊?
對此,陳聰很淡定,在他看來,競爭對手的入局,反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去刺激市場的成熟,對于所有的從業者而言都是好事。
不過,也有讓陳聰略有焦慮的事情存在。隨著公司規模的日漸擴大,如何保持戰斗力以及高效的執行力,需要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在外人看來,懂球帝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但陳聰依然對創業的節奏不夠滿意。他本以為,懂球帝奠定市場地位和口碑應該比這更快。“因為創業項目還是隨著市場的整體節奏在走,我們沒法以超越行業發展的速度去發展。”
在他看來,看起來火爆的體育產業,實際上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和創新的項目并不多,更多的停留在概念層面,懂球帝一定要堅持的,就是真正的去滿足用戶需求。
對于這個89年的創業者而言,陳聰希望在近期,能夠好好的平衡一下生活和工作的關系,“因為我完全沒有生活。”說完,他露出了略有羞澀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