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公交應用車來了創始人兼CEO邵凌霜講述兩年創業經驗,對各種創業的坑以及應對進行了梳理。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對邵凌霜的演講進行了整理,分期呈現給大家。
和創業之初糾結創業方向相比,如何活下去,也是創業者頭上的一把利劍。不同階段的生存之道,各有不同,不變的是執行力。執行力,也是遠比方向更重要。
初創團隊,定目標就行,管理規范性不要太糾結,因為創業的事情太多。想在某階段就將所有規范確定下來,就會發現創業方向變了,所以該做的是尋找一個執行力足夠強的團隊,給團隊定目標,讓他們去將事情搞定,而不要去管過程。這是初創企業做事的方法,我稱作結果導向。看結果不看過程,搞定就行。這是我的基本思路。
公司稍加成長后,比如達到50人時,這時的招聘就有別初創,你可能很難找到能力都很強的人,這時就需要創業者有寬容心態,允許員工在執行過程只做到80分。但心態雖要寬容,對結果仍要提出高要求。兩者需要辯證看待。
至于執行,具體又指向什么?
車來了問世時,整個團隊不知如何展開推廣,因為所有互聯網產品與我們的模式都有不同。大量移動互聯網產品都是在應用市場進行推廣,但對車來了來說比較難,因為當時上線城市沒有北京和上海,而只有天津杭州重慶等這樣人口較多但較分散的城市。只能嘗試和試錯,去尋找一個優良推廣方案。這就是所謂打樣。
在車來了,打樣一定是一把手親自做,我也曾親自帶隊去發傳單。而且打樣一定要拿出120分的努力,否則復制的時候會有損失。車來了堅持這樣的執行力的結果就是,用戶迅速發展到千萬規模, 同時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地推團隊。同樣是在公交車站地鐵站發傳單,車來了地推團隊的效率,是美團餓了么的兩到三倍。
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小范圍,找到做事的方法后,換一個城市繼續這樣干。這就是復制。
復制涉及管理的問題,我希望它最終能形成一種自優化的管理機制,包括幾方面,一是目標,二是對現在人員水平的了解,三是保持高增長。
初創時期,因為發展快速,在公司內部,我提出的是每周10%的增長。問世兩三年,具有一定用戶基礎,要求的是每周5%的增長,但人員績效每人每月仍是10%的增長,也就是說員工個人績效及總體績效都必須達到10%的增長。
怎樣達準?歸根到底,還是有賴建立一個自行優化的管理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就可以避免人浮于事,就可以從一線進攻,然后結果導向,統一看結果。也可以拔將軍于士兵。
只要還在創業,每天就要解決問題。外面的事情解決完了,還有公司內部,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創業者要搞清楚什么是核心問題,而且要做到只關注核心問題。什么是核心問題?史玉柱有本書叫《我的營銷心得》,他說做游戲時,研發是核心問題,他親自做產品經理,每天玩游戲。半夜打電話,開會,要求改進。腦白金的時候,產品不是核心問題,營銷才是,他就每天琢磨怎么拍廣告,怎樣網上傳段子,親自去找老頭老太調研,最后形成送禮的概念。
業務形態決定業務核心,對車來了來說,最核心的問題是將數據做準。所以初期我花費大量時間求我的師兄師弟,來幫幫我吧,我這兒有很多技術問題沒解決。現在車來了又在做通勤車業務,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運營,車要管好,司機要管好等。
但是問題再多,階段性最重要的問題至多三個。如果遇到十個,就將不那么重要的七個劃掉,只留三個。留下的三個問題怎么辦?第一個問題自己解決,余下兩個問題交給左膀右臂。這就是我處理問題的基本方式。
說到這里,順道說說需要注意的事。每家公司,實現目標都像登山,我們要特別注意那些買旗幟的人。什么是買旗幟的人?公司都需要設定目標,山頭即目標所在,山頭有面旗幟,我希望全公司朝向這面旗幟沖上去。但中途可能有人只到半山,找到一家商店買了一面旗幟。也就是說,你所設定的目標,可能在執行過程中被人有意歪曲,然后舉著買來的旗幟,告訴你問題已經解決。每家公司都有這樣的人,需要注意。
思達派專注創業干貨分享,歡迎各位創業者和投資人聯系我們:
1、分享創業干貨(投稿&申請新聞報道)
2、專業團隊提供免費公關咨詢服務
相關需求,發送相關內容至ganhuo@startup-partner.com,我們會第一時間與你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