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思達派合作伙伴——小飯桌創業課堂上,媒體人馬李靈珊做了媒體關系相關的主題分享。
對于尚無太多媒體接觸經驗的初創公司來說,如何系統化地建立起自己對媒體關系的認知和宣傳體系其實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馬李靈珊認為,要做好這4件事,并且注意這4個小貼士。
公司想要做PR一般有三個原因:
①創業者需要融資,想讓自身被投資人看到;
②出于招人的目的;
③還有一種是和人的真實心理有關,比如在名利上的追求。
①給投資人看,來達到前面說的融資等相關的目的;
②做給整個行業看,向競爭對手們傳達“我強、我行、我征服”這樣的信息;
③給大眾看,這個只有很多面向C端的公司才需要,想要達到好的效果,資金和精力的投入也會非常大。
這里面有一點就是創業者做第一輪PR更多的是對公司商業模式的PR,也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你是做什么事情的,雖然這種事情很少有人記得住。所以這是比較殘忍的一點,因為每天有很多這種關于商業模式的報道,關于你的那一篇并沒有那么容易被記住。
但如果一個創業者他本身比較有特點的話,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被記住的。因為在傳播的受眾心理上分析,人總是會對別人的生活比較感興趣。
在傳播渠道方面,我的建議是重點放在垂直類媒體、但要輔之以大眾類型媒體。
垂直媒體方面,如果能夠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擇專業類的媒體、和受眾目的地相關的地區類媒體(覆蓋度很深)、以及垂直行業內的媒體。
如果高大上的媒體主動找上門來的話就可以考慮去一下,不用專門自己去找。
很多創業者經常問能不能上這家媒體、上那家媒體,但這類媒體一定要因為是自己本身有價值才可以上,這也意味著創業者一定要知道自己的PR能不能有新聞點,無效的曝光其實就是最差的曝光。
還有個渠道是社交網絡方面,比如微博、微信,這些渠道如果能夠用來針對目標用戶做些PR還是很有用的,比如之前支付寶做雙12的活動,找了一些非常垂直有針對性的微信公眾賬號做投放,轉化率非常高。這也涉及到另外一點,不要單單關注轉發量或者點擊率,而是要關注轉化率。
對創業公司來說,某種程度上,創始人就是你這個公司的代言人,你的形象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公司形象。
因為人是有溫度的介質,一個自帶光環的創始人相當于能夠節省不少公關費。如果現在是你需要宣傳自己公司的階段,那還是你自己來上吧。當你什么都沒有的時候,你只能出奇制勝,來吸引人們的關注。你找出一個矛盾點來制造沖突,當然這個點需要有趣,可能很小,但繼續往下挖會很新奇。
不過當你的公司已經走到B輪或者C輪的時候,就不再是單單讓大家認識到你了。你的公眾形象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大家認識你之后需要呈現出更多。
對媒體來說,什么樣的CEO才是一名好的CEO?
①真誠。
你可以不說一些話,但你不可以騙人;你可以有所保留,但不要低估任何一個人;
②最不可愛的人是沒有破綻的人。
人類不喜歡完美的神像,一個人在某些程度上暴露出自己缺點,反而會讓大家覺得你更接地氣、更可愛。當然這個尺度還是很難把握的。
所以在跟記者接觸前一定要自己留心,人和人之間的理解永遠是有隔閡的,所有對外流出的新聞稿都一定要考慮到事后所帶來的影響是不是自己所能承受的。
③懂得示弱。
群眾會對弱者產生同情,人們都會不自覺地站在弱者這一邊,大家關心的都是感覺而不是真相。所以在適當的時候要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一個會示弱的人能夠讓人產生好感,所以當你在一個強者的位置上時,適當的示弱會博得大眾的好感;而當你在一個弱者的位置上時,挑戰權威會給你帶來聲譽,這就是所謂的反差感所帶來的新鮮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創始人來說,被包裝也是一把雙刃劍,名利也會影響你的生活,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還是別讓別人去干涉你的私人生活。可能在中國, 悶聲發大財會更適用。
另外,公司的基石最終還是產品,而不是能通過一個自我炒作就能做好的事情,沒有真正好的產品支持,你還是走不遠。
能讓人記住的永遠都是故事,尤其當你你面對的不是工程師、不是業內人士,而是大眾的時候。大眾想要的只是故事。故事能夠符合以下三點是最好的:
①有種。
如果你敢于去說出一些行業里面存在的負面的、或者通行的潛規則,但這個分寸很重要,建議還是放到相對后期的階段或者團隊里面有這樣能力人的時候再去做;
②有料。
直觀地告訴大眾你優化過的產品。用故事來說服大眾;
③有趣。
如果你能說出一些俏皮的話也是很加分的。
一個爆款勝過99個普通款。
今天能夠生產爆款的媒體、記者人越來越少了。公司發展到B輪以后建議去主動尋找,一個好的記者+渠道很容易產出爆款。但你一定要配合他們,給他們很大的空間和時間;
不要費勁去追逐一些名利,多花一些時間在行業內的事情;
做一個好人。
口碑非常重要,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不要刻意的討好也不要去傷害別人。
(思達派合作伙伴小飯桌獨家,轉載請聯系小飯桌)
思達派專注創業干貨分享,歡迎各位創業者和投資人聯系我們:
1、分享創業干貨(投稿&申請新聞報道)
2、專業團隊提供免費公關咨詢服務
相關需求,發送相關內容至ganhuo@startup-partner.com,我們會第一時間與你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