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又到了眾創空間周報時間。
創頭條(Ctoutiao.com)旗下智庫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推出的眾創空間周報,旨在梳理了上一周眾創空間值得關注的熱點新聞,政策走向、市場特點及走勢等,方便讀者更明晰的梳理近一周來國內眾創空間行業發展的脈絡。
◆2016年遼寧發展眾創空間99家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決議》的落實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遼寧全省發展眾創空間99家,孵化總面積134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團隊2986個。
◆山西省科技廳擬對眾創空間等進行扶持
山西省科技廳12月5日發出公示,擬對該省22家眾創空間和27家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專項資金獎勵扶持。
看點:
1、對此次擬獎勵的22家眾創空間實際發生的開辦建設運營支出費用,省財政將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運行補助。
2、對創新創業項目的獎補,則主要集中在獲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西賽區)大賽二等獎以上獎項的27家項目單位。按照相關辦法,省財政將給予這些項目(單位)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資金支持。
◆浙江臺州市兩年來共建眾創空間21個
據報道,兩年來臺州市共建眾創空間21個,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其中市級眾創空間13家、省級4家、國家級2家,提前實現了全市各縣(市、區)全覆蓋。目前已入駐各類創業創新企業團隊300多個,涵蓋電子商務、創意設計、智能制造等領域,年產值2.5億元。
看點:
1、到2020年全市眾創空間、孵化器等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實現全市各縣(市、區)全覆蓋。
2、通過整合大型企業、公司資源,利用企業現有辦公場地合作共建眾創空間。目前,全市80%以上的眾創空間均依托企業創建。
3、通過對接國內優勢孵化資源,目前已與國內12家創業孵化器達成合作。
◆山東濱海新區建成各類眾創空間48家
截至目前,新區已建成各類眾創空間48家,其中19個國家級、33個市級、1個國家專業眾創空間,聚集了3771名創客、1424個創業團隊和1234個創業企業,獲創業投融資總額32.32億元,市級以上眾創空間約占七成,已培育出一批獨角獸企業和掛牌“新三板”企業。
看點:
1、先后圍繞實體經濟支持領軍企業建設眾創空間,引進騰訊、英特爾等知名企業建立聯合眾創空間,引導瑞普生物、天大求實等新區優秀企業圍繞自身產業鏈建立眾創空間;
2、支持高校院所建設眾創空間,合作建設清華啟迪、北大創業訓練營、南開允能創業基地,支持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浙大研究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利用技術和人才優勢建立眾創空間。
◆廣西電網建成南網五省區首家實體“眾創空間”
目前,廣西電網系統在地市供電局成立了5個職工創新基地和3家創客中心,勞模創新工作室發展到120多家,實現了縣級供電企業全覆蓋,參與職工創新的員工超過3000人。職工創新申報國家實用新型專利94項,解決一線生產問題287個,產生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
看點:
該“創客空間”三大特點:
第一,“眾創空間”將創新工作與培訓工作緊密結合,致力于提升職工創新能力和水平,讓廣大基層創新者在實訓的過程中提升動手能力和理論水平。
第二,“眾創空間”配備了各種創新必備工具和設備,為廣大員工提供了個創新的試驗場。
第三,通過互聯網+建立了網上的服務平臺,為參與創新的3000多員工和120多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提供各種在線的服務。
◆Wework明年來京:中國那么大 可以多去看看
今年11月17日,WeWor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dam Neumann宣布,WeWork同遠洋集團達成地產戰略協議,雙方將攜手在北京共同開設兩個辦公地點——WeWork光華路及WeWork慈云寺。這兩家辦公地點皆位于北京中央商務區的繁華地帶,計劃將于2017年上半年開始營業。
Wework中國區總經理盧書成近日也表示,從進入上海開始,對Wework而言何時進入北京市場只是個時間早晚的事情,現在,終于這只靴子落了下來。
看點:
談到Wework選址的考慮:
1、城市產業結構。只有大量的人員集中在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的時候,自由職業者和中小型科技企業才有生存的空間和環境。
2、企業和產業集中度。大城市有著巨大的產業和企業聚集效應,但是很多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并不具有這樣的區域城市中心地位,不具備這樣的產業和企業聚集效應。
3、寫字樓高租金。從目前情況來看,另一個推動聯合辦公發展的因素就是城市中心商圈的寫字樓的高昂租金。如果,由于寫字樓本身租金低廉,這樣的成本優勢就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4、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必須是核心地段才有價值。
談到下一階段Wework的發展:
盧書成認為,未來聯合辦公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運營會越來越精細化,租金利潤率也會逐漸降低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擁有極大用戶群體,并且激發這些企業的行為,才會產生巨大的需求和市場,如果能夠在租金基礎上進一步承接用戶的“行為(需求)紅利”,是下一階段Wework從租賃模式到服務模式的關鍵。
◆布局中原?優客工場戰略入股UFO
在牽手首創置業不久后,優客工場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模式。2016年12月6日,河南首家眾創空間——UFO眾創空間獲得優客工場2000萬元戰略投資。這也是優客工場繼與首創置業、凱德集團戰略合作后,觸角再度伸向一個全新的市場。
關于UFO
UFO眾創空間由李楊、聶鵬飛、李玄一于2015年1月創立,3月12日啟動運營,為河南省首家眾創空間,更是河南省國家級眾創空間。自創辦以來,UFO眾創空間已布局8個城市,運營11個空間,場地面積逾3萬㎡,可提供3000余工位,服務企業(團隊)超過150家,投資企業10家,主要為企業服務、消費升級類企業。
關于優客工場
優客工場由毛大慶發起,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真格基金、創新工場、億潤投資、清控科創、諾亞財富、中融信托、中投漢富、銀泰集團等多個機構共同投資,與國內多位知名企業家聯合創始成立。目前已完成多次融資,企業估值55億人民幣。
自2015 年4 月成立以來,優客工場快速布局全國16 個城市36 個場地,已入駐企業用戶近千家,合計辦公人數超過2 萬人,初步形成包括無界空間、UFO、AA加速器在內的完整的聯合辦公社群生態鏈。未來三年,優客工場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運營管理面積將達到30萬㎡,入駐企業超過2000家,用戶超過3萬人。
未來如何發展?
伴隨著優客工場戰略投資的展開, UFO眾創空間將打造共享空間內容服務、創新創業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的閉環生態模式,與優客工場聯手,以共享空間服務載體為支點,共同完善河南創新創業服務生態。
在未來將與天明集團、優客工場等更多強勢資源、優質資源展開更廣泛、更深度的合作,緊緊圍繞城市企業發展的需求,以提供物理空間服務為基礎,不斷提升各類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形成城市企業服務強勢品牌。
◆云端眾創空間讓年輕人家里就能辦“文創工廠”
在整合了中國傳媒大學的行業優勢和“天河”超級計算機的資源優勢后,藍海彤翔集團蘇州創意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一個云端的虛擬眾創空間,并對優秀文創項目進行孵化,借助這個“互聯網+文化創意+金融”的新型文創服務平臺,創業者在家也能辦“工廠”,實現了文創產業傳統工作模式的突破。
看點:
1、2014年1月,全球第一個支持文化創意在線創作的藍海創意云平臺啟用,目前已上線需求大廳、創意空間、渲染農場、創意商城、文創資訊等六個服務板塊,初步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線上文化創意產業鏈。
2、在解決文創產業者資金短缺的“痛點”上。2015年底,藍海創意云公司聯合海內外創投資金,開創出國內首家文創眾籌平臺,為進駐“創意空間”的創業者提供多層次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基本覆蓋了創業者從項目啟動、項目中期到項目后期的全部資金需求。
3、依托“天河”超級計算機的資源優勢,創意云擁有超強渲染資源,構建了目前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云渲染平臺。今年底明年初,藍海創意云公司還將在美國好萊塢建立分公司,把國內好的團隊、資源帶到好萊塢去“掘寶”。
◆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劉志陽:三個方面促進眾創空間發展
近日,全國眾創空間發展狀況調查報告發布,報告對于全國眾創空間發展進行了詳盡的梳理,總結了我國眾創空間發展的基本特點,分析了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區域眾創空間發展的顯著集群特征,提出了未來我國進一步完善發展眾創空間的對策建議。
劉志陽提出要從促進產業和空間協同發展、優化空間布局和扶持政策、改善空間運營和盈利狀況三個方面,完善和促進眾創空間的進一步發展。
1.將眾創空間建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作為推進眾創空間建設的落腳點。
2.將眾創空間扶持政策的分類實施和空間布局優化作為推進眾創空間建設的著力點。
3.將眾創空間運營效率和營利模式優化作為推進眾創空間建設的關注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呂政:眾創空間再發展需要對接公共資源
眾創空間的產生和發展本質上還是市場行為。呂政建議,政府在制定促進眾創空間發展相關政策時,要樹立系統思維,立足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眾創空間平臺;要以政府為主導,創新財稅支持政策,扶持和培育民營資本投入的眾創空間;要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制度體系和科技支撐服務體系;要培育合作共贏、敢于冒險、寬容失敗的眾創文化。
◆接力空間CEO王通:眾創空間只有吸引所匹配的創業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王通認為,眾創空間、孵化器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房地產業務,它跟純粹的房地產業務的邏輯不太一樣。在三五年前用純粹的房地產業務還能生存的話,再往后用這個邏輯做眾創空間的業務,沒有太多可能性了。在大浪淘沙之后,每個眾創空間都是在特定的領域或者特定的階段,去施展自己的魅力,吸引你所匹配的創業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2017年全國眾創空間將達5320家
2014-2015年間,中國眾創空間的規模從50余家發展到2300余家,增長了46倍。到2016年底,眾創空間的數量或超過4000家。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計,2017年中國眾創空間數量將達到5320家,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1.62%,2021年中國眾創空間數量將達到11640家。
◆齊魯晚報:眾創空間簡單抱團吃“低保”沒前途
眾創空間的意義是單純的抱團取暖?只是享受園區紅利,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嗎?
近日,齊魯晚報發文稱,目前,眾創空間的現實卻是平均入住率不到30%,國內眾創空間發展存在著物業成本,運營成本以及聯合辦公市場上的價格始終沒辦法提高的情況,虧損自是當然。不能持續盈利,規模擴大后受限于管理水平、場地成本較高等因素的制約,以及非集中辦公區難以為初創企業注冊等等原因造成了難以盈利的局面。
因此,眾創空間宣布關閉的事件頻頻發生也不為奇,在大型眾創孵化器占領市場以后,死去的眾創空間將越來越多。
本文首發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作者:創小巴,郵箱:qinyu@ctoutiao.com。思達派系創頭條(Ctoutiao.com)旗下智庫,專注成為創業者(Startup)的成長合伙人(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