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上,嘉賓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的未來——
“互聯網只是前菜,AI才是主菜”
在酒店,看見一個音箱,您會想干什么?問它明天天氣如何,還是關于酒店早餐在哪吃,抑或就把它當作一個人來聊聊天?8日下午,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新機遇》上,與會嘉賓就人工智能的未來、可能遭遇的挑戰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看來,人工智能的運用,現已無處不在。比如,機器人讀解CT照片判斷癌癥,它的正確率比醫生還高;再比如,機器人自動化工廠、會朝人群中“湊熱鬧”的自動售貨機,公園里自己溜達的清掃車以及自動摘蘋果的機器等等。
人工智能正影響國民經濟命脈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介紹,人工智能已經在影響事關國民經濟命脈的三大產業。在農業方面,通過人工智能的方法,運用遙感工具,可以精準、及時地發現病蟲害,并且精準施藥,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大量農藥上的花費,而且使農藥的施藥量降低50%,從而提升了食品的安全。
對工業來說,尤其是制造業,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有運用人工智能來改進的空間。簡單來說,一個小企業買10臺挖掘機,但會有閑置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就可以讓挖掘機實現少人或者無人就把活干完。
在第三產業,運用人工智能去做早期診斷,發現各色病變、病癥,已經不是難事。“現在的技術可以把它做到有十年經驗的專業醫生的準確率。”李彥宏說。
未來,百度深耕的兩個領域:一是智能家庭,二是自動駕駛。智能家庭的最主要功能是實現人機對話。“比如,智能音箱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人的很多表達都可以被機器理解,并且做出相應的響應。”李彥宏說。另一方面是無人駕駛。今年7月,百度發布的阿波龍(Apollo,一種小巴車),沒有方向盤和駕駛位,進去就可以行駛,已經在10個地方落地,并有了商業化的應用。
未來城建投入更多的是智能化
當無人車日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道路就需要隨之變得更智能。“過去,我們的城市規劃是花錢造橋、修建地鐵以及停車場,但是,未來可能更多的基礎設施投入是要放在軟件、智能化上。”李彥宏說,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來解決道路問題,不僅可以大幅提升人的感知,減少“路怒癥”,而且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帶去更多的生活便利。“互聯網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今后,人工智能會真正改變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說,根據今年8月份的統計,全球最值錢的公司就是買服務器最多的企業。為什么呢?“因為計算力就是生產力”。
要實現AI化,有一個問題是:誰來幫助傳統產業實現AI化?王恩東提出兩點建議:首先,一定要把AI發展的基礎建設,也就是計算平臺搭建好。其次,地方在吸引投資時,最好要把政府和本地的企業建成AI應用的示范,而不僅僅是去做AI產業。“如果把政府的運行AI化,為AI發展提供一個好的實驗平臺,那么就可以使AI發展成為一種健康的態勢。”他說。
人工智能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重視人工智能的風險管控,比如互聯網安全,需要從法律、技術各方面揚長避短,統籌謀劃、穩步推進,把增強原創、技術創新作為重點。”鄔賀銓說。
作者:本報記者付鑫鑫
編輯:周辰
來源: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