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金融業務,讓我們有了足夠的基礎做其他的產業,因為有了產業需求,才有了金融,有了金融,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產業的發展。這幾個板塊實際上是相互促進的。但不管怎樣,京東金融一定是京東數科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一個板塊。”
11月8日,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接受了數家媒體專訪,就此前“京東金融”更名“京東數字科技”的背后內涵進行了深入闡釋。
今年10月份,有網友發現,京東金融的官方微博悄悄更了名,京東金融變成京東數科。消息傳出后,業界議論紛紛,一時產生了對京東金融業務發展方向的種種猜想。
這次是京東數字科技首次正式出現在媒體視野中,陳生強介紹,京東金融現在不僅在做金融科技,還在助力實體產業的數字化。例如智能城市、智能養殖、機器人、IoT(物聯網)等業務,已經超出金融服務范疇,名字有點“hold不住”業務,但金融業務仍是根本。
對此陳生強進一步解釋稱,金融是一個對數據和數據技術要求最高的產業,是核心基礎。可能其他產業都可以錯,但金融產業不能錯,否則錢就收不回來。要讓數字科技成為連接金融和實體產業的橋梁,一手去助力金融數字化,一手助力產業數字化。
金融業務與其他業務的關系
陳生強:
為什么金融是根本?第一,可以理解的是,金融是一個對數據和數據技術要求最高的產業。可能其他產業都可以錯,但金融產業不能錯,錯了的話錢就收不回來了。因此從金融領域的深度積累出發,再衍生到其他領域去,反而更容易一些。所以在京東數科底下,京東金融一定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板塊。
第二,不管金融行業發展到哪個階段,都需要去深度服務產業。我們的金融和其他幾個業務板塊是相輔相成的—有了產業的需求,才有了金融;而金融的力量,又可以反哺產業的發展。如此一個正循環,就形成了京東金融內部的“網絡效應”。我們需要讓數字科技成為連接金融和實體產業的橋梁,一手去助力金融數字化,一手助力產業數字化。
金融科技升為數字科技是順其自然
陳生強:
其實從金融科技到數字科技的轉變是自然而然的,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轉型,而是順其自然的一個過程。
金融一直都是跟實體企業緊密結合的。金融的產生實際上最早是基于貿易的需要,因此電商本身是一個數字化程度很高的行業。
但金融只是其中一個小場景。未來,我希望能夠用數字化金融的能力去服務更多產業,參與更多其他的行業場景,讓金融科技升級為數字科技。將數字化產業能力與數字化金融能力結合起來,真正讓產業獲得科技的賦能。
如何產業數字化?
陳生強:
拿智能城市服務來說,我們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打造一個“城市操作系統”,可以高效支撐多個領域的垂直應用,涵蓋城市交通、規劃、環境、能耗、政務和商業等,為城市打造從合理規劃到高效運維、再到精準預測的閉環和可持續發展生態。這個操作系統目標是將整個城市運營和公共服務進行數字化,并實現智能化。
而城市中的主體仍然有金融的需求,于是我們基于這個系統打造了一個智能城市信用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把城市管理部門、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匯聚在一起,給多方提供信用服務。而這種信用服務本身就是一種數字化,大量的中小微企業,甚至街邊小店,通過將自身的經營行為數字化,使得自己的信用成為“可評價的資產”。如此一來,便可以更容易地獲得各類金融機構的支持。
數據是科技發展最大公約數
陳生強:
一方面,我們會一直做儲備,第一是技術上的儲備,第二是應用場景的儲備。數據是科技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另一方面,在數字世界里,共生大于競爭。中國還有很多的行業和產業有待數字化,這需要所有產業從事者共同去探索,共同去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