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講了深度學習絕不只是一場技術革命,它最重要的是傳遞了一個信息——深度學習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這篇,我們接著說,視角落在數據。
過去半個世紀,計算機也在進步,上一次震驚,發生在超級計算機深藍打敗人類的國際象棋冠軍。但,深藍也只是依靠計算機強大的窮舉能力,還不能像人那樣思考。然而,當數據量足夠大,運算速度的指數級提升,深度學習讓機器有了人類的直覺,再一次震驚發生了:AlphaGo打敗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時代的開始。
它啟示了我們:數據量的與日俱增,量變積累導致的質變,讓機器變得更加智能。相應的,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都應該跟以往有很大不同。
今天,所有問題,我們只要換個思路就可以找到正確答案,其核心就是——變一切問題為數據問題。
從數據的維度看產品,就會變得不一樣
按照我們以前的視角看,沒有一千萬用戶的產品,都不值得做。但今天看,一百用戶產品,如果用戶在里面頻繁交易,甚至比一千萬用戶產生的價值還要大。
怎么理解呢?就是說,從數據的角度看,小規模產品依然有價值。
當然,數據也分強數據。什么叫強數據?比如淘寶的數據就是強數據。它的用戶上來就花一千塊錢買一個東西,跟你在App右上角點擊一下的數據,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強數據的產品,即使用戶量很小,它也可能產生很大的價值。比如,獵豹以前做了一個網購保鏢,一年差不多賠70多萬,后來大家覺得太耗成本,就想關掉。如果換個角度,開網購保鏢的人,都是網上花錢的人,這個數據價值是不是遠高于70萬?當你這樣去想的時候,你再看一百萬用戶的小產品,是不是就變得有價值?
如此一來,我們通過深度運營小規模用戶,重新挖掘出了數據價值。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再做一些功能區分去引導用戶。
只是,思路要變了。
我提出一句話叫——功能運營轉向數據運營。不管你做交互也好,功能也好,做一個App亮點也好,在今天這個廣度紅利結束的時代,已經沒有深入的機會。
任何一個產品經理來跟我交談,我一定不要聽他說,有什么不一樣的點,或哪個功能點做得怎么樣。為什么?第一,好的功能點,大家都想得差不多了。第二,即便你有好的功能點,對手跟進會非常之快。你很難做到獨一無二。第三,如果你能把數據這件事想透,今天具備數據挖掘,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的公司,尤其中小公司,還是非常少的。那么在這個點花功夫,是不是會事半功倍?且對手很難跟進,壁壘還足夠高。
同理,不思考數據的產品經理必將被淘汰。
產品經理不理解數據,產品經理就只承載了交互。交互只是基礎,就像汽車輪子。要想真正做到獨步天下,還需要去思考數據。如果你不去思考你的產品數據,不去理解數據價值,不透過數據去理解用戶,不去做用戶畫像細分,一定會被淘汰。
放棄野蠻增長的期待,信奉數據主義
最近,我在聽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他講到,未來一切都是數據處理。如果你把每個人都想象成一個數據處理器,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數據處理系統,整個人類歷史就是給這個系統增加效力的歷史。
到那時,新的宗教就會出現,稱之為數據宗教,也叫數據主義。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主張信息要流動。哪怕是信息生產者,也不能控制和擁有這個信息。
這些思考還是很讓我腦洞大開的。姑且不管數據是否最終會成為一種宗教,但對于一家公司來說,核心就是要相信。
相信數據主義已經到來。
有了這個思想,我們就可以把一切問題都當成算法問題。機器和它包含的各種算法,甚至有可能比任何一個人都了解一個人。
如果有一天,你所有的喜怒哀樂不貢獻出數據,它們對于人類社會就是沒有價值的,就是和你這個人是沒有關系的。就跟你納稅一樣。你想成為這個世界連接的一部分,你就要貢獻數據。
而今天,對獵豹來說,數據就是我們的優勢。
這個季度發財報時,分析師問,你們做News Republic有什么優勢?這也是我反復講的事情。我們有6億月度活躍用戶,這個用戶本身就在產生數據。而我直接在這些數據之上升級內容,這些內容很快又會產生數據。我就比別人成長周期更短。
如果對手想做,得從零積累用戶,還得一個個國家談渠道,去推廣,組建團隊,經歷磨合的痛苦等等。想半年或一年追上,基本就不可能。
我們還是站在一個高頂上。
包括現在說轉型升級,工具內容化,最核心的一點——其實就是我們把整體數據用好。否則,為什么Q3財報環比和同比都很低的情況,股價反而能漲呢?核心就是大家看到你在轉型的過程中,還能實現增長。很多人有了信心。
本質上還是我們自己建立了信心——堅信有機會踏入下一個模式。所以,我覺得,未來唯一的挑戰就是整個團隊,從上到下,能否思維革命,統一這樣的認知——堅守數據主義的信仰,堅信這條路可達,去做不擅長但目標明確的事情。
如果過程中,哪一個點可能阻礙,那就:改造自己,干掉這個點,繼續前進。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轉自盛盛GO,略有編輯。思達派系創頭條(Ctoutiao.com)旗下智庫,專注成為創業者(Startup)的成長合伙人(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