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100未來領袖峰會暨創業邦100年會于12月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DCM中國聯合創始人、董事合伙人林欣禾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昂貴的競爭與剩下的機會》的演講。
以下為林欣禾的演講全文:
DCM是一個比較低調的基金,通常以A輪跟B輪的風險投資項目為主。 我們的做法跟很多機構不太一樣,在投資風格上并不以數量取勝,而是專注于投得準、做得精。我們投的項目不多,不想以覆蓋數量來降低我們的風險,而是想要以投得準,并在portfolio上持續重倉的投入來增加投資回報率,這也是我們投資的理論。
現在創業風口越來越少,今天講講為什么風口會很快關掉,還有哪些新風口可以看到。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的風口出現,比如2009年左右的UGC視頻,優酷、土豆、酷6等競爭非常厲害,很多錢投進去。
2010年的百團大戰,美團、點評、窩窩團、拉手,這里有好幾家都已經不在了,那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做成行業的老大。在2010年左右PC電商也非常火,有賣鞋的、賣眼鏡的、賣珠寶的,后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移動電商又開始發展起來。
2013年時候最著名的是打車約車大戰,滴滴、快的、搖搖招車、Uber、神州專車,這些大家也都體驗過。
2015年出現了直播,映客是最出名的,陌陌最近做的非常好,還有花椒、虎牙、一直播等等,現在行業競爭非常火熱,都在虧錢競爭。
今年年中時候,突然約車的時代過去了,出來一個自行車,ofo、 Mobike等等,很多PC在追捧這個風口,就是共享單車的賽道。
為什么每年都有這樣的風口? 而且每個風口幾乎在10-12個月內就很快變成紅海?最重要的就是錢太多、傻瓜太多,錢一多競爭就變得激烈。另外,中國人都想賺錢,所以大家看到一個風口,連大媽大爺都趕快想把錢丟進去。
其次,很多創業者覺得自己很牛,認為“連誰誰誰那樣的人都可以做,那我也可以做。 ”所以造成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不去想這個行業是否有壁壘,只想靠運營跟執行成功。還有另外一個錯覺,中國有14億人口,創業者們覺得只要中國人每人買一雙鞋,一年就可以賺多少錢。大家都想成為一枝獨秀,但卻不去考慮壁壘高不高、市場空間和價值有多大。事實上,最終競爭格局通常是winner takes all,或者幾個winner賺比較多的錢或市場占有率比較大,其余都是炮灰。
那么究竟誰才是贏家? 我們VC不一定是贏家,我們投進去的錢太多了,或許剛開始第一年、第二年覺得特別舒服,但第三年、第四年時候窗口關了,公司價值一下子變成“0”。所以很多VC都不敢說自己有沒有賺。最近媒體有很多報道,說LP給了風投多少多少錢,結果過了五年、六年以后縮水了。我覺得這對投資業來說是一個壞事,造成瞎投、亂投,魚龍混雜,VC行業的威望在下降。我希望投資是比較自信自律的去投,而不是一窩蜂看到機會就往里鉆。
風口競爭最大的贏家當然是消費者,看看滴滴、快的、Uber的競爭,大家都拿到免費的午餐。所以多投資也不是壞事,對社會是有進步的。
第二個贏家當然就是創業者: 雖然很多創業者沒有成功,但最起碼得到一個機會去嘗試完成自己的夢想。
創業應該是為了夢想,而不是錢。 如果你的態度是為了夢想而做,那你會在最重要的時候做出最好的判斷,不會為了估值、為了股價被投資者牽著鼻子走。
大家還在講電商,但是電商成本越來越高,客戶忠誠度越來越低,特別是90后。 我們是唯品會最早的機構投資人,前幾天我跟唯品會討論,談到90后客戶忠誠度非常低,因為他們選擇太多了,可以感覺到電商越來越難做,在阿里巴巴跟京東兩大巨頭之外,留給創業者的空間越來越窄。除了打車、外賣之外,很多垂直領域交易的頻次非常低,而眼球成本非常高,所以很多行業開始回歸到商業本質和用戶價值。
移動電商時代和PC垂直電商時代又有什么不一樣? PC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沒有人用電腦了,最起碼在購物時候或者做決定的時候用電腦的機會不多了,PC那一代結局非常慘烈。
那么移動時代是不是有比PC時代更好的機會? 有,移動時代的機會在于它可以給你定位,知道你平時跟誰聊天,是什么樣的背景,對你了解比較多。但是競爭太激烈,按理說應該可以賺比較多的錢,但是因為競爭造成移動電商非常難做,最終可能會導致它變成跟PC垂直電商相似的結局。
不過移動時代還有一些機會可以考慮:
第一個機會,支付。 現在我們用信用卡的機會減半了,大部分用支付寶跟微信支付,這是一個革命,并且革命的紅利還在我們的眼前,大家才剛剛開始用。所以移動支付還是有機會的,以前房租是按月付的,說不定有了移動支付以后可以按天付,以前水電費是按月付的,因為現在有移動支付,可以出現支付的創新,可以實現提供服務跟提供產品的創新。這個是可以好好去考慮的,因為手機等便攜設備可隨時攜帶的特點,所以需要對消費者的了解比在PC上更深,這可能也會制造一些機會。
第二個機會,企業服務。 企業服務在國內一直沒有做得特別大,但海外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家都聽過的Oracle等等。國內比較有名的有金蝶、用友,但是與海外相比差很多。美國的做法是以PC為主,而中國人不用PC,移動端的紅利雖然在C端獲取了很多,但是在企業端、在辦公場景上面剛剛開始,所以有很大的機會。移動革命正在C端上發生,在B端還有一場戲可以看。
第三,出海跟二手電商也有機會。 現在很多人在做出海,中國14億人口,競爭非常激烈,但其他國家還有很好的機會,其他國家的競爭環境比中國要好,也就是說我們在那里做生意可能能力會強一點。但我們也不能太自信,因為我們需要和當地的文化進行磨合。這些年我們也看到一些國外企業入華然后失敗退出的案例,現在變成我們到人家的地盤上做生意,想打贏他們也不是那么容易,不過真的還是有機會的。為什么?因為國外競爭沒有國內這么激烈。
第四個機會,人工智能或者機器學習、大數據。 BAT這樣的大公司是有很多數據的,但創業公司如何獲取這些大數據?那么就要去找哪些領域的大數據可以很容易拿到,就從這些領域去做分析。利用機器學習還有機會,隨著現在云端技術的開發和電腦計算速度的加快,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可以讓小的創業公司有機會打敗幾萬人的大企業。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轉自創業邦,略有編輯。思達派系創頭條(Ctoutiao.com)旗下智庫,專注成為創業者(Startup)的成長合伙人(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