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中國青年天使會副會長,清華校友TMT協會榮譽會長。著名天使投資人。
英諾天使基金由李竹、陳學軍、林森、張春暉共同發起,側重智能產業、O2O、產業互聯網。管理團隊成員歷史投資項目超過100個,擁有多個上市/并購案例,大部份天使項目均獲得A輪以上投資。
12月1日,在“洞見 · 未來——2016中國天使投資高峰論壇暨頒獎盛典”上,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李竹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闡述了自己關于人工智能及各領域投資風向和投資趨勢的看法。

今年10月,英諾天使基金、真格基金、臻云創投等10家機構協會共同宣布發起AI大數據加速器。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AR/VR、ADAS、無人機、機器人、IOT及航空航天等科技領域的創業項目做加速服務。
“人工智能給早期投資留的窗口大概有5年的時間。”李竹稱,AI大數據加速器成立的目的就是尋找在這些領域創業的項目和創業者,“因為從人工智能的發展來說,將是人類社會的一個轉折點,是比移動互聯網大千倍的領域。人工智能給早期投資留的窗口大概有5年的時間。”
在李竹看來,未來人工智能將是無所不在,而中國完全有可能在這一領域領跑世界,包括語音識別,還有人機交互等,所以英諾天使也主動采取一些行動,從天使投資的角度來發現和挖掘這方面的項目,及時給他們資金支持。
“當然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必須有大量的數據。”李竹說,“我們想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找到有數據的人,找到有產業數據的人,跟創業結合起來。”
在2016年,英諾天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李竹透露,今年英諾天使投資的有5、6家公司都發展的不錯,最高達到40多億的估值,“取得了相對滿意的成績。”
李竹介紹,在一線的天使投資機構中,排名前十的基本上每星期都會投1到2個公司,“在中國拿到天使投資的創業公司再拿到下一輪的大概是6%左右。最后到上市的可能就是萬分之幾,整個比率比較小,但對于一線的投資機構而言,平均幾率要比行業要高10倍左右。”
李竹坦言,從大數據來看,最頂尖的10%左右的機構賺了整個市場80—90%的錢。而其他實力較弱的創業投資機構則會有做不下去的情況。由此可見,天使投資人其實面臨的風險很高。
那么作為投資機構如何盡可能地規避風險?李竹的建議是一定要去合投,大家共同分散風險。同時能夠促進大家一起相互學習,讓投資人取得更加豐厚的匯報。
對創業者,對創業項目而言,資本寒冬、資本危機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之所以有的創業者能夠活下來,并活的很好,是因為他們看到市場上真正剛性的需求。
以020為例,在李竹看來,作為本地生活服務一塊,其實一個非常剛性的需求,已經產生了很多不錯的企業。但核心在于分辨那些需求是真正的需求,那些是偽需求。
特別是2015年進入瘋狂階段,出現了很多泡沫,甚至有一些完全是違反客觀規律的項目。
“將來在這個領域里要創業,產生大公司的機會還是比較少的。”李竹說,“所以在這個領域的創業要謹慎,但是這個行業的價值是不能否認的。”
在展望未來時,李竹表示,未來將是科技和文化相結合的一個時代。因此,除了技術創新之外,英諾天使還關注文化創新產業,泛娛樂產業,包括影視、游戲、動漫、體育和健康等。而文化創意產業,將是中國人均GDP達到8000美金后最大的一個消費板塊。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