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推進,中國體育產業近年來逐漸升溫,尤其是2014年10月,被業內簡稱“國務院46號文”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更是點燃了蓄力已久的體育產業投資熱情,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目前,國內出現的體育類股票價格上漲、體育企業估值猛增、國際市場投資并購不斷、體育產業業態層出不窮、地方政府和企業推崇城市更新和園區建設等現象,從多角度印證了這股熱潮的迅猛程度。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資本對于國際優質資源的投資一直在持續,像萬達入股馬德里競技、蘇寧注資國際米蘭等更是堪稱“大手筆”。可以這樣說,中國已成為現在世界上體育產業最有特色和亮點的地區。
不過,在筆者看來,在這股熱潮中,還有很多比較“冷”的元素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在體育產業真正健康蓬勃發展起來之前,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目前很欣欣向榮的現象,有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中國體育產業的困局需要解決一些基本問題,其中包括:體育人口數量和比例有限,消費人群不足;體育場地數量不足,政府投入不足;從業人口數量嚴重不足,質量和結構也有問題……而具體到體育產業消費投資方面,也存在體育賽事服務體系不健全、職業體育和社會體育聯系不緊密、自主IP有限、版權開發不力等問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把體育文化和體育產業提高到“生活方式倡導”的層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高度成熟的體育文化、體育在社會構架中扮演重要角色相比,中國體育的社會功能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筆者認為,體育在促進人們健康、構建健康的社會觀念和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著力構建環境、構建制度,主導建立一個完備的體育生態系統。具體的建議如下:
筑牢生態圈。應讓體育嵌入到國家的整體發展格局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理清利益層。筆者建議,應從個人、社區、社會、國家、全球這5個逐次遞進、相互交織的層面來理順體育產業相關利益層。
延伸產業鏈。在做體育產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尋求利益相關者,即便是很小的一個產業,也必須有產業鏈條上其他團隊來協助。
編織價值網。應注意到不同的群體和層面上的利益團體,要善于合作,要善于分享。
培育增長點。應著力培育體育產業新的增長點,扶持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體育教育與培訓、體育中介、體育信息與傳媒等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