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國家發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到2020年,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水上運動產業規模達3000億元,航空運動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
三大規劃所提的產業總規模累計達9000億元。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官員的解讀,中國將逐步形成山地戶外“三縱三橫”、水上運動“兩江兩海”、航空運動200公里飛行圈等運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打通水上運動產業發展壁壘,進一步消除水上俱樂部經營壁壘,立足自主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上運動裝備制造企業和品牌,到2020年,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水上俱樂部達到1000個,全國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達到10個。
《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切實破除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山地戶外運動產業體系,培育一批具有職業資格的山地戶外運動俱樂部,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到2020年,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指出,當前我國建成并命名航空飛行營地100家,航空運動俱樂部200家,截止2015年,我國已有約33%的低空空域改為按管制、監視、報告三類不同屬性管理。到2020年,航空運動產業經濟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建立航空飛行營地2000個,各類航空運動俱樂部1000家,參閱航空運動消費人群達到2000萬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三大規劃均提到加強相關領域的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另外也都提到豐富賽事活動供給、培育多元主體、引導運動消費等。
目前中國圍繞體育產業的創業也是如火如荼,體育經濟正處在爆發期。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16中國體育消費生態報告》也顯示,登山、遠足、滑雪等戶外消費處在風口。
報告稱,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體育產業會呈現“井噴”態勢, 目前中國人均GDP已到8000多美元的水平,但人均體育消費只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隨著消費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未來體育消費潛力將更大程度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