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卡拉,我們強調,標準的工作程序是:打樣—復制,任何計劃,都不可以一上來就大規模實施,而是必須先選擇一個小樣本進行測試,測試成功并總結出實施方法再大規模進行復制。
這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科學的工作方法,不論是做產品還是做營銷,或者是確立商業模式,都必須遵循打樣—復制原則,凡是違背這個原則的我們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什么是打樣呢?打樣就是打造一個樣本、樹立一個大家學習的榜樣,也稱試點,即選擇一個小范圍,把我們計劃好的方案實施一遍,看看能否達成預期效果,并總結出如何能夠達成預期效果的實施細則。
拉卡拉企業文化中有一個模塊,我們稱為拉卡拉四環方法論:先問目的、再做推演、親手打樣、及時復盤。
在拉卡拉,我們所有的干部,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僵化”地按照這四個環節走一遍。因為方法論是我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必須按部就班地執行,這是我們讓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百分之八十的事兒上達到90分的唯一方法。
方法論是拉卡拉五大文化之一,其中,打樣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打樣的核心原則是一把手親自打樣。
道理很簡單,打樣是找路的過程,找路是天底下最難的事兒,每一個路口都需要判斷向左還是向右,每一個溝溝坎坎都需要逢山開路或者遇水搭橋,如果判斷錯了或者找不到開路、搭橋方法,就是此路不通,如果找到了方法,就找到了正確的通路。而這每一個判斷和行動,都和經辦人的水平密切相關。如果經辦人水平低,很可能就走不通此路,如果經辦人的水平高,很可能就走通了,差別就是如此天上地下,把一條本來正確的路認定走不通,讓成功變成失敗……
產品、營銷、商業模式莫不如此,在試點階段,面對的情況極其復雜,很多都是“前無古人”的新問題,是讓低層級員工去解決,還是讓低層級的員工層層匯報層層請示,還是一把手親臨前線,差別是根本性的。
一個隊伍的頭等大事,怎可不派出最高水平之人?
打樣者必須是隊伍中水平最高者,必須是隊伍的一把手。
隊伍之中水平最高者當然是一把手,水平不僅僅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有資源組織能力,以及要在隊伍之中站得最高,看得最遠,而后兩者不論對于探路還是打樣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力。
在很多事情上,一把手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在需要判斷以及決策時。這是由一把手的位置決定的,只有一把手掌握信息最充分、了解戰略更清晰、調動組織內資源能力最強……
在探路這件事情上,更是不應該把大部隊的希望寄托在低層級人員的判斷力和能力上,否則,如果派出的低層級的員工花了幾天探路回來,告訴你沒有找到出路,或者告訴你此路不通,你該怎么辦?
首先,在等待這些探路結果時,寶貴的時間已經浪費了。
其次,你是相信他們的探路結果還是不相信?
如果不信,當初為什么會派他們出去探路?如果相信,你會不會覺得如果自己親自出面,也許會有不同的判斷,也許就找到出路了?
所以,一把手必須親手打樣,否則就是最大的瀆職。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轉自孫陶然公眾號,略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