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創業者們熱衷于追逐風口這事兒已經不是秘密了。很多創業者的商業模式在2B、2C之后,還有2“VC”(面向風投)的。
前幾天,36氪調侃了一下創業者,它說:“36氪的求報道郵箱后臺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創業風向標。……去年這個時候,大部分硬件項目除了號稱‘中國版Nest’的智能家居單品,最多的就自稱為’中國版Oculus’的VR頭顯。到了下半年Google I/O大會后,‘中國版Cardboard們’就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們,中國的風投當然不會投沒有驗證的模式(實際上,國外的風投稍微激進一點兒,但也差不多)。這樣,要獲得融資,就必須得說服投資人,當然復制海外模式最快,而且最容易打動投資人。
當然,如果你們不是那么著急融資,然后不斷融資活下去的話,我們可以探討一下關于趨勢的話題。比如“決策服務”。
在我看來,“決策服務”已經成為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大趨勢,在近幾年會大放異彩。
什么是“決策服務”?我們先來看一下互聯網過去的趨勢。
互聯網把獲取信息這一最輕量級的內容搬到網絡上。因為省掉了更多生產成本,同時可以到達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這一階段互聯網主要是信息平臺,如果在整個消費鏈中,它起到的作用就是最基礎的認知環節。新浪等媒體,以及早期的大眾點評等都是做這些服務的,我們可以稱之為導航服務。
這一階段,用戶可以在網絡上購買產品和服務了。主要代表是eBay、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此外,蘋果在網上銷售音樂和電視劇也是其中一種模式。
這時,整個消費鏈開始延伸,從基本信息延伸到真實消費服務。我們可以稱之為消費服務。
消費服務在網絡上日益完善之后,全新的困境又出現了。這時,信息平臺和消費平臺已經極大豐富,并且成為底層,而當下的需求是如何幫助消費者決策。因此,“決策服務”正在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大趨勢。
舉例而言,淘寶太大了,怎么樣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呢?怎樣發現更好的東西?就有了蘑菇街和美麗說。
APP Store是蘋果的應用商店,那么怎么樣才能找到適合“我”的個性化APP?于是就有了指尖兒(zhijianer.me)。
同樣的,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這樣的趨勢。
比如,5月7日,蘋果自己上線了一個子站 http://www.apple.com/ipad/change-everything/,主打垂直場景下的應用,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決策服務”。根據用戶需要的場景,為用戶提供決策服務。
再比如,最近硅谷流行的私人秘書服務,幫助用戶訂機票、訂鮮花、選禮物,也是一個“決策平臺”。
再比如,最近誕生了很多幫助用戶決策的服務平臺,明確了“不提供產品,主要為用戶提供知識交流、用戶交互、產品測評、數據工具等服務”。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決策平臺”。
這里還有一個憂傷的故事,我曾經參與一個金融項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打造出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兩個方向:主打金融產品評測和交流的決策平臺;以及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垂直招聘。幾天前,前者有零壹財經推出了決策平臺項目;后者由拉勾網推出互聯網金融招聘平臺。而我們的項目因為股東鬧翻而解體。
幫助用戶發現和決策,在未來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生意。隨之而來的,在信息平臺成為底層之后,消費平臺也將成為“底層”,用戶不會太在意底層的商品有多少個SKU,用戶只要找到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跟著決策平臺找到商品下單即可。
和過去的信息平臺、消費平臺甚至搜索相比,決策平臺將提供更個性化的匹配,而且不是根據需求給出答案,而是嘗試幫助用戶發現驚喜。
決策平臺的到來還意味著,在單一場景開拓用戶之上,決策平臺將起到串聯用戶場景的作用。過去,創業企業需要切入用戶一個常用場景,占領這一場景,然后建立一個生態網。但現在,決策平臺將會串聯用戶的各個場景,捕捉然后提供一系列全新需求。
我們能不能幫助用戶做出更好的決策?這就好比,“會小二”、“淘會場”幫助用戶定會場;而輕輕家教則幫助用戶找到家教等等。
未來,每個領域都可能有一個幫助用戶的決策平臺,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思達派專注創業干貨分享,歡迎各位創業者和投資人聯系我們:
1、分享創業干貨(投稿&申請新聞報道)
2、專業團隊提供免費公關咨詢服務
相關需求,發送相關內容至ganhuo@startup-partner.com,我們會第一時間與你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