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云造科技宣布獲得了數千萬A輪融資。此次融資引人關注的是,富士康、高通等巨頭,在生態上多點布局的順為和真格資本的加入,給這家專注“年輕人出行”的創業公司增加了很多看點。
融資之前,由云造設計的“云馬X1”概念電單車,在設計界“奧斯卡”——紅點概念設計大獎中,從全球61個國家4680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捧回了紅點概念設計至尊獎,這也是智能電單車品類首次獲得紅點獎。
與此同時,由富士康代工生產的云馬X1也在緊張生產之中,為云造即將到來的10·15首個發布會而備戰。其中,首批下線的產品,雷軍、熊曉鴿、徐小平等大佬試騎之后,均給予高度的評價。
實際上,對于此次獲獎,云造科技內部反而比較平靜。云造科技創始人兼CEO邱懿武表示,之所以還參加紅點評選,是希望將設計創新作為靈魂貫穿至整個團隊,甚至影響更多的人。
此前,畢業于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邱懿武,先后摘得了紅點獎、IF、IDEA 國際設計獎等12項大獎,而公司核心研發團隊中也不乏獲得紅點獎的設計師。
對于為什么選擇“智能電動車”作為創業項目,邱懿武介紹說,大學期間校園分為幾個小區,他和伙伴們一直是靠自行車代步。這個念想在一年前終于得到了回響。
當著手這個項目,云造的團隊發現,市場的電動自行車基本上只為了滿足最基本的代步需求,對年輕人沒有什么吸引力,甚至身邊不少朋友表示不會騎“小電驢”,因為太難看了。
“他們希望有一輛時尚、有品質感、有強烈個性標簽的智能電動車。”邱懿武說,作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他能深刻理解到他們的感受。
為了制造出心目中這款車,云馬科技的團隊購買收集國內外大量年輕人喜愛的自行車,拆解鉆研多達數十輛,從功能性、設計感等維度對每一款車型進行反復研究,并結合當下年輕人關注的要素以及生活方式,進行全新的設計和開發。比如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整個車身,2秒鐘輕松折疊,可用手機APP看到行車路線和參數,甚至還可以和附近的云馬車主“輕社交”。
工業設計是云造的核心優勢之一。但實際上,為了造出一款滿意的車,云造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不過,令邱懿武欣慰的是,從一張概念草圖以及工程車、到最終富士康代工下線,這款車一直保持極高的人氣。
比如,在為這款車征名時,48個小時里共吸引了2萬多人關注,共收到1381位用戶為這輛智行車創作了1547個名字,最終代表了互聯網與動感的 “云馬”被很多年輕網友喜愛而勝出。
一年后,邱懿武和團隊最新的成果,先后被浙江省省長,以及雷軍、熊曉鴿、徐小平等大佬“試騎”,獲得高度的評價。熊曉鴿說,“這輛車我買下了!”
而在網絡上,在云造官網主動留言預約并希望盡快買到這輛車的年輕人,也超過了8000多人。于是,邱懿武決定將發布會定于10月中旬舉行。
盡管目前各方面的反饋較為積極,不過在米倉資本創始合伙人沈振看來,與其他硬件團隊的小切入不同,云造團隊選擇做一款更高品質、更高體驗的“智能電動車”,從設計、產品、供應鏈、資金等方面挑戰不少。
實際上,此后多家企業及成功人士帶著大量資源入局電動車時,進一步印證了“兩輪車”造車門檻不低。
沈振坦言,還是為他們的產品和初心所打動,并于2014年在天使輪投資了云造科技。與米倉一同進入的還有順為、太火鳥、銀杏谷資本等機構。據悉,雷軍初見云造CEO邱懿武半小時后,便決定為云造注資,并評價“這是一個有明星相的團隊”。
當年,以設計作為驅動的云造科技,與騰訊、小米等知名互聯網企業躋身美國《快公司》“2014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
隨著富士康、高通等巨頭入局,加上順為、真格等機構,補齊了云造在供應鏈及資源等方面的短板,也使得出行領域變得充滿看點。
另一方面,云造科技也吸引了多名來自于傳統自行車的資深人士加盟,使得團隊結構得以進一步完善。
“未來,云造的目標非常明確,即運用設計、科技、商業的整合,為傳統代步工具產業帶來全新的變革。”邱懿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