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到了眾創空間周報時間。
在上周國內不斷有眾創空間的利好傳來,可以看出,在圍繞激發“雙創”新動能上,多地政府密集出臺扶持政策,搭建載體平臺,推動“雙創”發展。目前來看,蓬勃發展的眾創空間,仍需要直視并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如何保證其孵化能力?如何如何保證其專業度?如何更好地解決盈利?
這其中,一些媒體冷靜的聲音或許能為正在跑馬圈地的眾創空間帶來一些冷思考。
創頭條(ctoutiao.com)小編特別梳理了上一周眾創空間值得關注的熱點新聞,方便讀者更明晰的梳理近期國內眾創空間行業發展的脈絡。
南寧市新增數家國家級、自治區級眾創空間
廣西科技廳公布首批自治區級眾創空間名單,南寧創客城、云創智谷等5家南寧市眾創空間榜上有名。其中,廣西信息產業眾創空間和民族醫藥眾創空間等2家眾創空間獲得國家科技部備案,升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
昆明多個寫字樓項目將打造眾創空間
作為云南唯一的特大型城市,昆明無疑是眾創空間發展的主要陣地。昆明正在開發的寫字樓中,多個項目有意打造眾創空間。當地媒體認為,在昆明寫字樓過剩的當下,通過眾創政策降低寫字樓的進駐門檻,不失為提升寫字樓進駐率的一項舉措。
遼寧省156家眾創空間在孵企業4198家
截至目前,遼寧省已擁有各類眾創空間156家,在孵企業4198家,累計“畢業”企業2066家。涌現出“米庫創服”“錦聯創業邦”、創業工坊、創夢工廠、銀崗創客咖啡等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
湖南株洲市補貼475萬元加快眾創空間發展
在本次的補助方案中,主要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領域,建設的一批專業化的眾創空間。包括國家軌道交通專業化眾創空間、宏達創客空間等8家國家、省眾創空間及項目獲得了260萬元。
另外,根據株洲市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眾創空間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支持眾創空間減免租金為創客提供創新創業場所。按照眾創空間實際租用場地面積,市財政以10~15元/平米/月標準給予運營機構房租、水電、網絡等運營補貼。
義烏發放首本眾創空間營業執照
義烏市市場監管局近日下發《“眾創空間”企業登記操作辦法》,明確了經認定的眾創空間內,經營行業為“電子商務、軟件開發、文化創意、動漫游戲、藝術設計等現代服務業”的主體,可辦理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不含分支機構)營業執照。
實行“工位號注冊”后,創業者依托眾創空間所提供的各種硬件及軟件,只要有工位,就可完成主體登記注冊,省去辦公場所租用的費用,為初期創業者節省大量創業成本,切實降低創業門檻和經營風險。
貴陽市南明區國家級眾創空間占貴州省三分之一
南明區在冊眾創空間共有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有4家,占到貴州省國家級眾創空間總數的三分之一。
據報道,南明區以大數據為引領,經過強有力的推進措施,產業平臺建設初見成效,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除此之外,政策給力、服務到位也是眾創空間極其看重的一方面。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11月14日下午,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現場,上海財經大學發布了全國首份《眾創空間發展報告》(2016)。上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秘書長劉志陽教授表示,當前眾創空間發展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眾創空間呈現加速度發展。
科技部認定的眾創空間從第一批136個發展到第二批362個,直到第三批839個,增速分別達到167%、131%。全社會迎來了一波巨大的雙創浪潮。
二是眾創空間區域分布不均衡。
全國眾創空間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能級:第一能級眾創空間的分布數量在200家以上,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廣東等省市。第二能級眾創空間的分布數量在100家到200家之間,包括河北、遼寧、福建等省。第三能級分布數量在50家到100家之間,包括湖北、內蒙古、云南、甘肅等省。第四能級分布數量在50家以下,包括江西、貴州、青海、寧夏等省自治區。
三是眾創空間創業服務多元化。
隨著近年來眾創空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眾創空間提供的輔助創新創業的服務作為其核心價值逐漸凸顯。眾創空間在逐漸向創造開放式全方位創業服務的方向上發展。
四是眾創空間盈利模式多樣化。
包括投資驅動型、創業培訓型、活動聚合型、媒體推廣型、地產思維型、綜合生態體系型等,各種模式普遍存在。
國內的眾創空間一下子就遍地開花,但大多數都不難盈利,行業是不是過熱了?
表達憂慮的是浦東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浦東創新研究院在調研中,發現在孵化載體方面,國內眾創空間存在如下問題:
1、眾創空間建設體現政績指標化
據其調查,一些地區在當地硬性指標的指揮下,通過政策優惠強行推出一些成長性差、功能性較低的眾創空間,實質上難以服務創新、創業的發展。
2、專業化運營程度不高,服務同質化
從眾創空間運營者的角度來說,大多數人并不具備相關資質或資源整合能力,更毋談空間的專業化運營。從運營團隊的角度來說,眾創空間擴張速度過快,管理團隊水平和專業服務亦難以匹配,出現服務同質化問題。
3、專業實驗室和技術服務平臺缺乏的問題
相比重資產運行的國資背景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專業科研機構,民營孵化器或眾創空間在技術創新基礎條件上較為局限。體制外的孵化機構,受現有體制機制的制約,目前情況下,入駐其空間的創客群體還難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技術研發服務等支持。
4、房租依賴與盈利不足的問題
在地方政府的指標導向下,眾創空間遍地開花,一方面由于發展時間短,大部分眾創空間的盈利模式尚未建立,仍承繼傳統科技企業孵化器提供場地、收取租金的模式。
5、好項目分散及投資風險控制的問題
在孵化平臺越建越多的情況下,爭搶資源的情況也有出現,且客觀上好項目分布比以前更加分散了,對于投資人來說看項目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6、市場開發和運營管理人才缺乏
科研技術或產業資源是眾創空間進行專業化運營的重要條件。但從此類機構中產生的創業者均為技術型創業者,有可能存在缺乏相關市場運營人員,或市場運營團隊與科研團隊融合不暢的情況。
如今的創業服務業已經進入深水區,不再局限于幫企業注冊、代理財務等外圍的公共服務,而是轉入創業者的主戰場,從市場、資本、人才等各個領域幫助創業者。
中國眾創空間聯盟理事長許炳在接受解放日報采訪中表示,就像其他行業一樣,眾創空間剛出來的時候,會涌現很多機構,資本也一哄而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有一小部分有實力并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機構留下了。這也提醒眾創空間要厘清商業模式,過去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但優惠政策不可能一直都有。眾創空間主要服務對象是初創企業,初創企業的購買能力弱,短期直接盈利比較困難,想要走得更遠必須要有中長期心態。
許炳指出,眾創空間要在兩個方面取得優勢:一是一站式信息服務平臺,幫助創業者對接需要的政策和資源。二是專業服務能力,眾創空間專業化發展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一大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將會脫穎而出。
據內蒙古日報報道,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姜寶林認為,從長遠來看,整個眾創空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從政策面來看,國家對創業的政策扶持和鼓勵,會激發更多的人開始創業,市場需求依然存在。
在他看來,未來眾創空間的發展可以從3個方面發力。
首先,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不可或缺。可以支持眾創空間聯合、聯盟,支持有實力的眾創空間開展對外投資并購、股權合作,追求規模化發展。
第二,健全眾創空間投融資體系。租金收入只是眾創空間的基礎收入,要形成一個自足的產業,還必須形成全要素孵化平臺、股權投資平臺、資源合作共享平臺。
第三,應當堅持市場化配置資源的原則。眾創空間和新創企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政府扶持,包括提供一定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但總體應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成長的原則。眾創空間若想在市場大潮的淘洗中生存,不能過分依靠政府“補血”,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正解。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