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正成為全球矚目的國際人才聚集中心
10月14日下午
2018世界著名企業青年人才發展高峰論壇
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召開
市委副書記尹弘出席并致辭
尹弘致辭
尹弘說,青年最有朝氣、最富夢想,青年人在哪里,活力、潛力和創造力就在哪里。上海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注重培養集聚青年人才,注重青年人才的事業發展,不斷擴大上海人才的“蓄水池”。
尹弘指出,青年人才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幫助青年打開成功之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人才服務意識,更加尊重企業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主體地位,為青年人才成長發展鋪路搭橋,讓更多青年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更好為企業發展、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貢獻力量。希望企業尤其是世界著名企業高度重視人才本土化策略,深化與本土教育機構的合作,培養更多優秀的高素質青年人才。希望廣大青年朋友始終胸懷天下,善于革故鼎新,甘于埋頭苦干,從點滴做起,創造美好未來。
10月14日上午,外企高管與相關委辦局負責人圍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人才引進與服務等內容進行交流,副市長吳清出席座談會。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
近20位在華500強企業的全球及中國區CEO圍繞
“全球企業的本土化人才策略”、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賦能于人”、
“人才升級與進化”
等三大主題分別展開主旨演講及圓桌對話
來自全球各地的醫藥、貿易、金融、
快消、汽車、科技等行業知名企業的
800余位人力資源管理者及企業高管參加本次論壇
一起來聽聽這些業界大咖們的灼見
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
全球企業的本土化人才策略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在雀巢,青年人才主導了公司的業務理念。除非是消費者有其他的偏好,雀巢總是樂于選擇本地的原材料來進行研發、制造,從而滿足本地消費者的品位。當然,“本土人才”的策略也在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青年人才的發展是我們實現愿景目標的關鍵支柱。雀巢宣布,到2030年,要幫助1000萬全球青年人獲取更好的經濟發展機會。我們的重點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就業和就業能力,幫助年輕人找到工作,提升智能,獲得支持,獲得更多機會。二是農業企業家。三是培養年輕人中的企業家人才。作為一家全球食品公司,我們在中國的經營是非常成功的,雀巢公司采用了多管齊下的人才培養和“人才本土化”的方法。我們希望企業的年輕人才不僅有本土的深度也有全球廣度,這兩者的結合會進一步加強雀巢公司的競爭優勢。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
我們在中國做到了人才本土化,到了最后整個中國區管理團隊從總經理到管理層只有兩個老外了。我們推出了Plan100項目,主要是以年輕人為主,希望未來3年有100個中國同事可以走上發展中國家或者是世界總部的工作崗位,目前做了一年多,我們已經有40多人從上海或者是各地出發,到全球的職能部門和海外市場工作。
作為跨國企業,阿斯利康的人才戰略是什么呢?我認為有三點。一是保留人才,現在資本市場非常發達,各種機會的存在會讓人才流動的頻率加快。二是吸引青年人才,現在青年人才確實遇到一些困難,用入門的工資支付國際都市的開銷,但我們上海總部非常想吸引優秀青年人才的加入,在這一點上我希望未來可以做得更好。在以上兩點都做好之后,我們才能做第三點——人才本土化,只有人才本土化做好之后才可以做好國際化。
來自世邦魏理仕、保樂力加、瑞穗銀行、資生堂、埃森哲等企業高管共同就企業的全球化人才策略是什么、如何落地中國、企業人才隊伍所面臨的挑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賦能于人
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 、拜耳(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為年輕人賦能”。新生代他們想要的東西是什么呢?他們希望工作是有意義的,他們希望能夠被信任,能夠有自主性,他們不希望別人告訴他們做什么,他們希望自己被賦能,他們需要最先進的技術、新的工作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也希望自己有影響力。他們渴望被認可,渴望自己的聲音被尊重。
拜耳作為一個155年歷史的公司,如何給年輕人賦能呢?? 一是逆向輔導,我們有一個導師,他只有21歲,他輔導我關于數字化的話題,因為他在這方面的了解比我更多;二是給年輕人才被認可的方式,我們有一個“催化劑基金”,年輕人如果有想法,可以去游說我們的高管,讓高管當他們的投資人。三是對年輕人的不斷培養,通過我們的培訓課程為他們賦能,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培訓課程,包括領導力、技能、技術的培訓,包括數字技術的培訓,也會涉及到海外輪崗等等。
來自施耐德、富士膠片、林內、微軟、佛吉亞以及埃維諾的企業高管在隨后的圓桌對話中,從企業自身實踐經驗出發,探討了人工智能對企業的影響、在這一時代下如何實現賦能于人等議題,為在場來賓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熱烈討論。
人才升級與進化
世邦魏理仕北亞區總裁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在亞太地區,我們的挑戰不在于對人才沒有吸引力,我們的挑戰是留住人才。如何去留住人才?我們要有因地制宜的個性化方式,而不是一刀切。研究表明,工作環境質量越來越重要,81%的新生代覺得辦公室的設計和外觀可以改進他們的工作體驗,74%的人相信靈活的工作環境會讓他們更滿意,于是我們給員工提供選擇的機會,讓他們選擇去哪里工作。而在我們的辦公室當中,也有很多的選擇取決于我們的員工,他們想做什么樣的工作就做什么樣的工作。
我最后還想說三點。首先,新生代占到我們員工中越來越高的百分比,我們不能忽視他們。其次,我們的人才戰略需要非常個性化,需要非常靈活,在思考的時候要有全局觀。最后,工作環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吸引新生代和留住新生代是重要因素,這對實現公司未來的目標也是至關重要的。
來自伊藤忠、三井住友海上、惠氏、喜威、思杰公司的企業高管在圓桌對話環節,為大家帶來了企業的人才發展戰略實例與特色分享,并介紹了各自企業核心接班人才的培養與進化戰略,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人才進化如何與業務相輔相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圓桌對話
在此次高峰論壇上
進行主旨演講和圓桌分享的嘉賓
獲頒了上海青年人才發展導師證
未來,這些知名企業高管將作為青年人才導師
以自身專業所長和實踐經驗
共同助力上海人才高地建設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旭在閉幕致辭中指出,中智集團作為一家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中央企業,在人才服務、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在“智領中國”的使命引領下,中智集團將服務人才價值提供與價值增值深度融合,重構中智價值理念與商業模式,讓價值流轉與增值更順暢,共同構建全要素、全產業鏈、全球化的人才服務生態圈。
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書記、市青聯名譽主席王宇在閉幕致辭中,向出席論壇的中外嘉賓、企業代表、政府部門以及大會主辦單位表示了誠摯感謝,并對論壇進行了簡單的回顧。他希望廣大外資企業進一步堅定在上海發展的信心,并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凝聚社會各界合力,為外企青年人才營造更好的成長發展環境,為本土企業向世界著名企業學習搭建更為廣闊的平臺。
本次高峰論壇的舉行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目光。馬來西亞留學生陳姝吟目前就讀于浙江大學,明年就將本科畢業。這次她申請參加了高峰論壇的旁聽,“主要是想了解當前在滬發展外資企業的用人需求以及本土化人才思考。”
她用“震撼”一詞形容參會體驗。“一是因上海集聚全球青年人才的舉措而震撼,二是被出席論壇的跨國企業高管所講所述震撼。”在她看來,上海是一片期待青年人成長成才的沃土,而在滬的跨國企業更能為青年人撘筑平臺。
高峰論壇上的外國青年
此次高峰論壇的舉行也得到了許多企業高管的支持和認可。喜威(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馬鯤鵬在接受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的論壇不僅是跨國企業高管們了解上海相關政策的橋梁,也是企業互通人才管理的平臺。
他此次參與了“人才升級與進化”的話題討論。在談到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時,他認為企業的人才發展理念是“投資于人”,因而會充分授權,充分信任世界各地的管理人員。“我們也在不斷‘本土化’,公平公正地推進中國員工的發展與獎勵政策。”他介紹說,喜威中國的領導團隊中88%是中國人,并實現了很好的成績,可見本土化領導團隊在為企業提質增效。
本次論壇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中智上海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由上海外企青年人才協會承辦,并由埃森哲提供智庫支持。
“建設世界人才強國”
上海正在加快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體系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開發環境
優秀的年輕人們
上海歡迎你!
文字:塔哥、陳曉穎
現場攝影、吳愷、施培琦
責任編輯:唐昱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