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家公司都像我們踏進那個坑的話,那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浪費。”SUBMAIL創始人張明在接受創頭條(ctoutiao.com)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國內云通訊服務商誕生前,傳統的通訊網多以語音和短信為主,成本高、溝通方式單一,運營商傳統通訊模式根本無法滿足互聯網應用對通訊的需求。
張明對此深有體會。在還沒正式創辦SUBMAIL前,張明就在技術領域深耕多年,出于項目開發的需要,要在國內上找到一些類似短信云通訊的服務提供商。但在測試過程中,張明卻發現這類產品無論是速度還是低延遲上都不盡如人意。
在當時的背景下,張明所在的公司決定要通過內部的技術力量去部署一套郵件系統,包括去實現短信投遞的機制。但問題隨之而來,例如,用戶經常收不到注冊郵件,導致用戶實際注冊量非常低;另外,更頭疼的是服務器穩定性問題,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很差。
怎么解決?在當時也沒有其他更好辦法,只有不停地更換服務商,但各服務商的問題大同小異,根本上解決不了問題。張明意識到這時國內企業的云通訊市場還僅是在萌芽階段,遠還沒有成熟。
基于此,張明逐漸有了創業的想法,他要致力于云端通訊以及企業SaaS服務于廣大企業和開發者,通過提供標準化的API通訊開放接口,幫他們提供短信、郵件、語音、物聯網通訊、IM等剛需問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用再掉進同樣的坑里。
2014年,SUBMAIL云通訊應運而生。

SUBMAIL創始人張明
在最近幾年,企業級通訊產品越來越多地受到熱捧。
2016年6月底,云通訊公司Twilio在美國上市,市值接近30億美元。7月5日,國內的容聯云通訊拿到了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中,除了阿里、騰訊等巨頭加入之外,也有多家的創業團隊切入到這個市場尋找更大的發展機會。
特別是在很多業內人士眼里,企業級的云通訊服務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服務的“入口級”應用。
為什么會這么說?張明認為基于以下幾點:
1、應用交互流程的第一步。在用戶完成注冊手機、郵件等驗證之后,企業要還會圍繞云通訊產品和自己的用戶進行一系列地反饋和溝通。
2、開發人員的使用頻次高。無論是從前期的開發接入還是在后期的維護上,開發人員對云通訊產品的使用頻次非常高。
3、運營人員使用的頻次高。像是SaaS化的云通訊產品、郵件短信,還有流量分發等。企業運營人員通常會通過一些活動去跟用戶進行通知,此外還能查看分析報告、數據分析、統計分析。
4、產品的粘性非常強。SubMail不僅提供云通訊服務。還提供一些多維度的分析報告,大數據的統計服務。開發人員和運營人員都依賴于這些數據判斷他們下一步的運維工作。
5、產品的接受推薦度高。對于開發者和運維人員來說,為開發者和企業構建具有通訊能力的應用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而他們的接受推薦度非常高。
盡早布局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領域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2010年前后時間,國內創業圈已經日漸火熱,每周新的項目,新的成果不斷出現,對企業云通訊產品顯性需求也日漸提高。在這個節點,張明開始籌備SUBMAIL可謂是生逢其時,抓住了風口。
“我相信那時候云通訊的未來發展會是非常不錯的。”張明說,“我的計劃是先作我們擅長的,把我們能做的服務先做好。因此我們先上線SUBMAIL的郵件和短信服務,再逐步完善SUBMAIL的云通訊能力和產品線。”

企業級的云通訊服務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是剛需,然而在早期,要想切入這一領域,張明和他的創業團隊還需要面對兩大問題:
技術壁壘:是要求是整個平臺的服務和通訊的高效率和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
資源壁壘:除了郵件和一些特殊的音視頻傳輸以外,大多數移動產品都相當于是運營商的,這需要去整合運營商和第三方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做產品研發是一個慢功夫,并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什么速成的辦法。張明介紹,SUBMAIL在規劃之初就確定了往大數據的方向發展。為此,團隊需要花長時間去搭建底層產品架構,包括整個服務器的部署和底層代碼的優化等。
在兩年多的產品開發周期中,有超過九個月的時間,張明帶著團隊鉆研底層并發的測試和穩定性的設置,特別是在穩定和高效和海量的大數據處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有了這兩年多的時間積累,產品上線也比較順利,SUBMAIL產品上線一個月,企業用戶就突破800家。經過企業樣本的驗證,在處理高效并發響應與海量數據、分布式架構的API 服務器可靠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超出了同類產品的效果。
目前,SUBMAIL的產品線涵蓋郵件云服務、A2P 短信平臺、手機流量分發平臺、物聯網通訊、語音驗證碼/通知,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不同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據了解,SUBMAIL云服務商有超過10000家企業用戶和30000開發者用戶,客戶遍布金融、教育、o2o、電商等各個領域。
張明表示,在2017年,SUBMAIL還將計劃上線IM和企業客服。主要的場景是點對點聊天,以及音視頻流的一些傳輸,主要應用于視頻會議,遠程教育等領域。而企業客服的針對的場景則比較多,大多數網站和APP基本上都會用到。
“我們打算把音視頻流當成未來一兩年著重去發展的場景化的需求。”張明表示,“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更加普及,音視頻流這一塊兒它的使用頻次和應用場景會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當些企業需要用到這些服務的時候,我們能提供一個高效好用的產品,既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又可以給帶來新的機會。”

國內云通訊市場的快速爆發,玩家也越來越多。路子要想越走越寬,只有堅持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培育自己核心競爭力。
張明介紹,云通訊產品分為兩類,分別是兩個不同極端:
一是PaaS純平臺化模式。從形態上看,PaaS沒有SaaS那么細分,主要以解決一個基本的需求,和實現一些數據分析類的功能。因而其主要面向開發者,在開發進度、產品覆蓋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優勢。
二是純SaaS化的模式。其僅針對于運營人員在線使用,沒有接口。SaaS化會牽涉到一些細分領域,比如考慮到用戶的一些特定場景的需求做產品優化,缺點是開發進度跟不上產品線布局的速度。
對于這兩個極端,張明也為SUBMAIL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清晰的規劃。
產品端:需要覆蓋更多的需求和應用場景,需要加快云通訊能力的部署。SUBMAIL未來一到兩年先會以PaaS型產品上線,再做細分的SaaS化服務,“先滿足剛需再去做細分的領域,而且細分的領域一定要做的非常強大。”
簡化流程:包括簡化接入和使用的流程,降低接入門檻,減少前期的人工審查等,去增加用戶的粘性,“通過一些免費服務和開源的產品,是我們將來可能會主打的一個點。”
在SUBMAIL剛上線的時候,國內云通訊市場上還沒有一個能夠將都結合在一起的產品。在張明的設想中,SUBMAIL以SaaS的模式去做前期的短信和郵件云產品,現在正計劃向PaaS服務轉型,即先上線PaaS化產品,之后再去做更多的場景化細分。
另外,國內外大的云服務平臺目前在PaaS方面才剛起步,入局者并不多,這也給較早進入行業的SUBMAIL更多的發展空間。
談到未來行業內的競爭狀態,張明認為,創新才是云通訊領域的唯一出路。“創新不單單指的是產品線的創新。”張明說,“我認為創新應該是無所不在的,無論是產品細節、管理細節、還是運營細節。都要有創新,把這些細節積累就形成我們獨有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文章,本文作者覃羽,聯系郵箱:qinyu@startup-partner.com,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