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全版主題音樂會上,著名女高音吳碧霞的演唱讓人如癡如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橫空出世,收視席卷全國,成為人們永恒的記憶。而電視劇里面的音樂,更是創造了中國音樂史上的經典奇跡,一首首旋律優美、委婉動人、風格各異而又主題鮮明的歌曲被廣為傳唱,至今仍耳熟能詳。這些歌曲不僅道出了紅樓兒女的愛恨情愁,唱盡了人間世態炎涼,也為劇情增添了別樣的感染力。
??9月26日晚,由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國家一級指揮家張列,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佟凡共同演繹的“夢系紅樓——紅樓夢全版主題音樂會”在成都高新區ICON·云端天府音樂廳動人開唱。作為“第24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的重磅演出之一,四位大咖齊聚,加上小提琴國家一級演奏家王大章、成都樂團的通力合作,再現了當年紅樓的經典華章。
??完美展現《紅樓夢》
??天籟之聲帶人夢回紅樓
??演出正式開場前,天府音樂廳就座無虛席。來聽音樂會的,不僅有頭發花白的老人,也有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我們小時候是看著87版《紅樓夢》長大的,現在帶著孩子來重溫一下。”一位觀眾告訴記者。
??一首器樂合奏的《紅樓夢》序曲,用熟悉的旋律拉開當天音樂會的序幕。一聲純凈、清澈、穿透力極強的吟詠,瞬間把觀眾帶入了《紅樓夢》的世界,經由吳碧霞的天籟之聲,回到了那個如夢如幻的年代。收尾時的裊裊余音,更讓人切身體驗了“愁腸百轉”4字的深刻含義。
??當晚的演出,以民族管弦樂、獨奏、齊唱、混聲合唱、朗誦等多種形式呈現。吳碧霞時而化身成心比天高的晴雯、時而化身成敏感多愁的黛玉……《晴雯歌》《枉凝眉》《葬花吟》等13首熟悉的紅樓樂曲輪番上演,在半吟半唱中為大家再現了當年“紅樓之夢”。幾近完美的演唱,將《紅樓夢》音樂中“滿懷愁悵、無限感慨”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現場觀眾如癡如醉,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鼓掌。
??值得一提的是,87版《紅樓夢》電視劇配樂的創作者——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也來到了演出現場。對于吳碧霞的演繹,他稱贊不已,“她的技巧、聲音水平幾乎無可挑剔,有一種心靈的穿透力。”演出結束后,臺下掌聲雷鳴。年近80歲的王立平還與吳碧霞共同加演了一曲由王立平創作的歌曲《大海啊故鄉》,歌聲雄厚、有力,再次博得了滿堂喝彩。
??憶創作之難
??王立平稱贊成都觀眾是知音
??毫無疑問,王立平譜寫了一部傳世的經典。在演出現場,他和大家分享起30多年前的創作故事。“當年創作這一套配樂,我用了4年半的時間。” 在王立平印象中,創作過程極其艱難,“膽敢”接下這份工作的他,更是“膽大妄為”。 從主題歌的選擇、到具體用哪一首詞作為唱詞,每一個決定都經過了王立平和當年的創作團隊的再三選擇。“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才下定決心用《枉凝眉》作為整部電視劇的主題曲。”盡管王立平稱此次創作是“一輩子寫得最難、流的淚最多”的一次,但他也坦言,“這是我人生中最過癮的4年半,我已傾盡所有,沒有遺憾。”
??他還向記者透露了一些87版《紅樓夢》的幕后故事。當年,30多集的電視劇,他一集的酬勞是250塊錢,去掉稅也就200塊錢左右。“王扶林導演和歐陽奮強、陳曉旭等主要演員,他們都是一集75塊錢,30集總共2000多塊錢,但在當時,所有的人都沒拿這個錢當回事,就是想把作品做好。后來組織他們去走穴、演出,就是因為掙的錢太少,讓大家能多賺一點。在我看來,不是這種方式值得紀念,而是這種精神值得傳承——鍥而不舍,做不成不罷休。”
??“從掌聲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對曹雪芹的尊敬和對《紅樓夢》的喜愛。早在10多年前,我和鄭緒嵐就來成都演過這個音樂會,連演5場、場場爆滿,所有觀眾都是滿含熱淚在聽。我相信大家是有“紅樓情結”的,作為一個創作者,大家的傾聽讓我非常感動。”在王立平心中,成都觀眾早已成為他的“知音”。“成都的老百姓對藝術有追求,有音樂修養,我覺得成都成為‘音樂之都’,肯定沒問題。”他表示,未來還將帶領《紅樓夢》主題音樂的演出團隊再來成都,“為大家帶來更大型、更多場次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