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淀推出“智享自行車”租車系統,將社區閑置自行車經過智能化改造,用于公共租賃,租車費用為每30分鐘0.5元。目前,海淀區29個街鎮都已啟動閑置自行車智能化再利用,同步在社區、街道、地鐵、公交、商圈等人流量較密集地區設立“智享自行車”專用停放點。目前,上地街道已投放500輛進行試點,年底海淀區將完成2萬輛“智享自行車”上線使用。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海淀區萬壽路街道復興路26號院社區,一排噴涂著“智享自行車”標識及二維碼的樣車整齊排列著。記者在手機上下載“智享出行”APP軟件,注冊繳納200元押金后,掃描車身二維碼,即實現了車輛解鎖。為了防止找車難,通過APP“立即找車”按鍵,目標車輛還可發出蜂鳴聲幫助使用者找到車輛。和目前街頭出現的一些公共自行車不同,“智享自行車”車體有車筐和車座,平均重量只有10公斤。智享出行APP內設有信用評價系統,根據用車人的使用情況將對使用者進行評價。運營方介紹,每輛“智享自行車”的后架上都有一個帶太陽能光電系統的智能鎖,智能鎖里有傳感器定位模塊和電子傳動系統,內置的傳感器還可以感應自行車是否涉水、智能鎖是否被外力破壞,加速傳感器還可以感應自行車的時速。
取之于居民、用之于居民,“智享自行車”得到社區居民們的積極參與。10時許,社區里十幾位居民正推著自家的閑置自行車前來捐贈。“這車在家都閑了6年了,這下有了個好去處,不僅能投入公共使用,我們捐贈者使用還免除押金,一舉兩得。”2號樓的陳翠花向記者說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周內,萬壽路街道共收集廢舊、閑置自行車1522輛,最多時候一天能收到30多輛捐贈自行車。目前,正在按照報廢和可改造兩類標準對車輛進行分類,下一步,將在萬壽路街道8.7公里范圍內的35個社區投入3000輛“智享自行車”,同時設立停放站點200到300個,保證1公里之內至少1個站點。除了街道社區,“智享自行車”也在嘗試走進校園,前期已在北京體育大學投放了50輛,并為貧困學生提供免除押金、贈送虛擬幣的用車優惠。
“僵尸自行車已經成為影響城市形象的頑疾之一,這些閑置自行車占用了社區公共空間,還影響了環境和安全。‘智享自行車’就是通過將閑置自行車改成智能公租車。”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說。經過前期摸底,海淀區廢舊、廢棄自行車約有4萬多輛,年底前將進行閑置自行車整修改造、技術設備升級和安裝、站點規劃施劃、技術平臺調試,將完成2萬輛“智享自行車”上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