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行業內流傳著資本寒冬的說法,一方面創業者恐慌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涌入新的創業者,如何找準創業方向,把握創業脈絡?小編整理了近期活動上六位投資人的演講摘要,以供大家分享。
一、10月18日,體育產業50人、左馭資本主辦,新華社瞭望智庫協辦的“穿越窄門——體育創業正當時”的活動。在活動現場上,左馭資本執行董事韓澤提到的幾點:
1.目前頂部賽事IP十分稀缺,賽事可開發的商業價值非常大,值得早期投資者進行關注;
2.賽事要做好產業鏈整合,除了賽事本身的價值外,衍生品市場、服務市場都要需要賽事方打好基礎;
3.電影與體育賽事在產業屬性上性質相似,但商業化過程中,體育賽事更具備可開發性,賽事資源的再利用程度也會更強;
4.體育產業在供給側方嚴重不足,體育場館為最明顯的資源不足,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機會為四點,服務產業、賽事打造、信息化改造、目的地與體育產業的結合(旅游)。
二、10月14日,小飯桌聯合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動域資本共同舉辦體育創業班,在創業班中,曹曦深度對話創業者。曹曦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關注文化、娛樂和體育方向,投資項目有英雄互娛、金港賽車、斗魚TV、快手、萬合天宜、懂球帝等。
曹曦在演講中提到,中國體育產業的增量占GDP的比重還是很小,與其他國家對比,結構還相對不是很健康,留給核心產業的賺錢機會還有很多;其次,體育產業目前賺錢的公司不是很多,還要思考賺錢的機會在哪里:
1.機會一是IP。目前IP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價格很貴,二是需要長時間培養。培養一個成熟的體育賽事IP所需要花非常久的時間,這樣的時間對于很多創業者以及投資人來說都是個挑戰。體育賽事IP要做成功,必須要在頻率和參與度上取得提高;
2.機會二是服務。這個比較籠統,2B、2C很多和賽事沒有關系,和基礎設施、場館建設沒關系的業務都可以歸到服務類別里面。對于這些公司所都要面對的一個思考,而且肯定很多VC都會問你,這個行業有多大,你要怎么做大,怎么做到足夠大,我覺得這個事都是很多人會面對的一個問題、一個挑戰。關于這個問題,有一些公司會通過先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壟斷,然后在此基礎上做一些衍生,把公司的未來做大;
3.機會三是基礎設施相關。我們也投了做足球的場地運營公司索福德,金港賽車就是有IP,也有基礎設施。對于VC來說,在看這些項目的時候,還是回到那個詞——“算帳”,算這個場館上能長出來什么,比如培訓、訓練等等。
三、達晨創投李永林在10年的VC投資經歷中對體育一直情有獨鐘,投出體育之窗、體壇傳媒等行業內領先的企業。現在體育創投圈的“達晨系”已初現端倪——體育之窗、體壇傳媒、英派斯體育、好家庭體育、芒果 TV 等。
李永林在獵桔自習室采訪中提到以下幾個觀點:
1.只有創業者先花時間把這個行業的商業邏輯理解透,然后才是投資者跟進,這中間其實應該有個時間差;
2.體育天然就具有O2O的屬性。體育本身就是一群人、在同一個時間、在一個地方的一場狂歡。過去沒有線上,你是無法知道用戶屬性的,用戶也無法找到相似的人去組局玩,去社交。但是如果單純是線上的話,無法觸及運動本身,就是在隔靴搔癢;
3.很多 O2O 公司的衰落還是無法真正打通線下的環節,導致這個商業模式在走通之前就失敗;
4.李永林認為,新興的賽事和 IP 更有機會成長和爆發。體育領的幾個大的公司還沒有樹立起強大的競爭壁壘,未來闖出來的機會還很多。大公司多在搶占一些頂級的 IP 資源,但由于整個市場處于萌發的狀態,新興的賽事和 IP 更有機會成長和爆發。IP是一個泛稱,核心是服務好這個領域的用戶。
四、2016年10 月 19 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首屆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WWSE)。在10月20日下午的“冰雪產業投融資研討會”上,IGD資本合伙人牛奎光發表的演講中提到以下幾點:
1.中國體育產業在政策的引導下正迎來爆發;
2.現階段體育產業中,職業賽事參與度低但受眾廣,大眾賽事參與度高但受眾少;重線上的項目好聚人不好變現,重線下的項目好變現但不好聚人;
3.體育創業在足球、籃球、跑步和健身等項目以及職業和大眾賽事等領域有較大的機會;
4.中國的冰雪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大眾對冰雪運動的需求旺盛,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5.我國的冰雪行業將在2028年達到頂峰,滑雪人次在203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
五、10月24日下午,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在“北大光華體育產業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并概括了體育產業發展的五大要點。
盛希泰提到,體育產業包括文化娛樂這么火爆,有三個大的背景,一是中國人富起來,對體育健身、健康、文娛的需求提高;二是90后崛起;三是移動互聯網崛起。其概括了體育產業發展的五大要點:
1.首先要真的找準痛點,真正創業要有一定的模式,你得賺錢,不賺錢可能沒戲,賺錢要有需求,需求就是痛點;
2.運動要方便,針對健身行業來說,要讓健身房賺錢,要懂行業,對行業熟悉;
3.體育創業的格局要大;
4.體育創業離不開跟資本的結合;
5.任何一個體育創業都要回歸商業模式,實現盈利。
六、8月27日,在維寧體育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的大會上,投資方之一棕泉資本管理創始合伙人徐瑞芬發表了有關體育產業投資的演講。
棕泉資本管理共投資了11家體育領域的公司,涉及IP類、體育培訓、技術平臺、垂直社群、服務類、衍生類、旅游類、體育器材類、裝備等。
1.用數據決策投資方向。在投資戰略上,徐瑞芬表示,數據是幫助棕泉資本管理決策投資方向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中國的體育產業和美國的體育產業相比,棕泉資本觀察到在體育產業各個領域中,像體育賽事、體育服務類等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這也成為棕泉資本管理在體育產業的投資集中在這部分的原因。
2.體育產業的原動力就是IP資源。徐瑞芬表示,棕泉資本管理的體育產業布局主要的原動力是體育賽事平臺、觀賞性賽事IP,它包括俱樂部、球員和版權等周邊的資源。
3.圍繞著IP開發衍生產品。徐瑞芬說:由IP衍生出來的體育創新科技、數據視頻平臺,像目前大家喜聞樂見的樂視體育、騰訊。還有一塊是體育垂直社群平臺,這三塊主要是接通了廣告組、贊助商、企業組,并且和B端、C端的消費端的來打通整體的這個渠道。
4.棕泉資本管理的戰略是中間的鏈條作為主戰場,配合體育培訓、旅游、健身、保險、醫療、衍生品等體育周邊服務,以及配套體育場館、裝備、用品等硬件產品,來把整體的體育產業布局好。
綜合以上六大投資人觀點,可以發現:體育IP是重點,體育IP是體育產業的原動力,圍繞體育IP可以開發衍生產品;其次,新興的賽事和 IP 更有機會成長和爆發;體育IP中的IP是一個泛稱,核心是服務好這個領域的用戶。
體育產業的核心就是賽事版權,處于體育產業的上游,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和基礎。近期,也有部分體育創業公司關閉,投資人因沒有回報而苦惱,然而投資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勝敗是常事。最關鍵的是,投資者和創業者共同振興體育行業的發展。
思達派轉自投資界,略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