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舉行了主題為“機器革命”的峰會,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圍繞著AI大膽創新,從家庭到商圈,從商圈再到城市,賦予了人工智能在未來承擔基礎設施的角色,為人類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本次峰會主要包括四大重磅產品: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升級至3.0,新增行動能力;服務型機器人發布——天貓精靈太空蛋和天貓精靈太空梭;天貓精靈車載版-TmallGenie Auto發布,這是汽車版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并將于2019年與沃爾沃汽車進行融合落地。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也公布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以感知基站為核心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以及支持智能骨干物流網絡的L4級別自動駕駛新能源智慧物流車。
同時,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還獲得了杭州首個自動駕駛駛路測牌照。
從這些產品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做機器人并不是只做一個產品,而是要打造一個擁抱機器智能時代的數字經濟體基礎設施的“神經網絡,讓家、商圈、城市變得更聰明。
值得注意是,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車載天貓精靈推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展現的新成果,都是機器智能與行動力結合的產物。

峰會結束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經理陳麗娟(淺雪)、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永川)、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D-Lab負責人李劍葉、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聶再清、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高級總監杜海濤(釋空)、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人實驗室總監劉旭以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終端總經理茹憶(忘之)等實驗室的重要人員,在今日頭條開通賬號,參與了今日頭條“科技微訪談”,通過這種新型的社交互動方式,向網友進一步解讀有關峰會發布的最新科技成果,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機器革命。

在回答網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做自動駕駛起步為什么是車路協同智能時,淺雪表示,經過大量的理論以及實際路測論證,單車智能在諸如安全、成本、交通系統效率等緯度會有一些瓶頸,這些瓶頸的最優解就是車路協同。基于整個交通體系數字化全局思考,車路協同智能一體化解決方案給社會和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將遠大于單車智能,所以最后選擇車路協同,讓聰明的路成為數字經濟新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王剛隨后也補充了車路協同方案中與主流自動駕駛研究的差異化,在他看來,車路協同智能增加了路端與云端的能力:通過智能感知基站,首次讓道路擁有了信息采集、精準識別、互聯互通等精裝感知能力,為云端和車端提供信息與服務;云端可以綜合車端與路端的信息,進行大數據統籌分析。車路協同方案超越單車自動駕駛,能夠有效賦能全域交通。
從這些回答中,我們不難看出,在自動駕駛領域,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不僅是商業的參與者,更是基礎施設的構建者,自動駕駛車輛也是一種“機器人”,在我們的認知中同樣屬于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之一,對路的改造則是對基礎設施的刷新。
此次峰會的主題是“機器革命”,而且還發布了兩款服務型機器人,這個也成為眾多網友關心的話題,特別是服務型機器人在未來將如何應用方面。
在被問到服務型機器人在商業上有什么樣的應用時,劉旭表示,我們的理念是"人機接力",目前支持無人配送、精準投遞等多類商業場景應用。
在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展臺搭就建了一個演示數字經濟體基礎設施的“神經網絡”的展臺。在展臺上,毛細物流機器人天貓精靈太空蛋從自動駕駛物流車上拿去貨物,貨物交接通過機械臂完成;天貓精靈太空梭負責精準投遞,將貨物直接遞交到人。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一大使命, 就是將人從繁雜、重復、低價值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服務機器人的推出, 也同樣希望能夠服務于人, 能夠更加聰明地幫助人們完成一些服務性的工作。服務機器人有可能成為未來商業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之一。”
那么天貓精靈太空蛋和天貓精靈太空梭這兩款最新的服務型機器人,到底有什么特點和優勢了?劉旭在微頭條上提到,目前它們支持語音、手勢、觸摸、燈光等多模態主動交互, 并且支持可變艙體空間和雙向往復行進, 可以為終端用戶提供無人配送、精準投遞等多種貼身服務。
有醫護工作者的網友還特別關心服務機器人在醫療上的應用,劉旭舉例說明,像剛發布的天貓精靈·太空梭主要針對的是更容易被忽視的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天貓精靈太空梭上集成了多種人工智能技術, 使其能夠輔助護理人員完成一部分藥品的發放和宣教工作, 減少醫護人員機械化重復勞動, 減輕工作壓力, 使得她們能夠更關注患者, 從而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

而在人工智能設備的研發方面,杜海濤認為,人工智能設備根本上還是不斷推進人機交互的新升級,更好的讓機器服務于人,無論何時深入了解用戶的痛點和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時代無非是利用新的技術再去解決用戶問題和發掘用戶需求,技術任何時候都是需要通過設計和落地才能夠實現服務用戶的價值。
從今年發布的一系列的“機器人“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對“機器智能”已經從單點突破到生態構建,點線面兼具。值得肯定的是,技術研發與商業化落地原本就是雙輪驅動的良性循環,它不僅不會影響到技術的縱深發展,軟硬結合與商業化落地反而可以提升產品的延展性與想象力。
在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的AI產品中,天貓精靈無疑是網友們最熟悉的。淺雪在回答網友提問時,就提到因為具有高性價比和更具年輕化的設計,天貓精靈方糖是銷量最好的型號。但在她看來,從品牌影響力、口碑、服務上,所有的天貓精靈都一樣優秀。
淺雪還表示,在智能音箱領域,中國主流企業確實與國外路線不同,更加強調普惠科技,這是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增速最快的原因之一。而合理的定價是新產品進行市場教育階段的必須手段,并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是“低價補貼”,對比美國市場,我們的潛力還很大。
淺雪還透露,天貓精靈正在尋求除中國大陸外,在更多其他國家或地區落地市場合作的可能性。這其中也包括此前在香港和臺灣地區推出的、為當地市場定制的、滿足當地生活服務的天貓精靈。
對于近年來智能音箱越來越火爆的原因,聶再清在跟網友分析時認為,這是因為深度學習技術的使用,大幅提高了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語音助手關鍵算法的準確率,讓人和語音助手的交互變得越來越自然。在他看來,最理想的AI語音助手是一個貼心的,能夠幫主人把各個分散的智能家居和辦公場景打通的,無時無刻不在為主人著想的虛擬數字世界的替身。

而在技術層面,茹憶(忘之)也向廣大網友解釋了藍牙mesh的概念和應用前景。藍牙mesh是藍牙官方組織SIG在2017年7月發布的一項新技術,可以通過藍牙技術來快速方便的組建mesh網絡,這項技術可以說是專門為了物聯網制定的,比較適合用在小數據量沒有屏幕的產品上,比如燈,空調,電扇,開關等。他還提到,藍牙mesh作為一項非常新的技術,目前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還是起步階段,中國目前在藍牙mesh應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藍牙Mesh與天貓精靈語音控制結合,極大提高了IoT設備的連接、控制的便利性,而天貓精靈智能家居的藍牙mesh網絡也將會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mesh網絡。
從對天貓精靈的定位和未來發展中,我們或許能看到,與國內大部分廠商將“智能音箱”品類 Copy To China 不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打一開始對智能音箱的定義就不單單是能”聽懂“人話的機器,或是擁有智能反饋功能的”音箱”,而是解決“陪伴”需求的機器人。
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滲透進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那么到底該怎么認識人工智能了,這些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嘉賓也回答了網友們的疑問。
可能很多人比較關心人工智能在未來是否會徹底取代腦力工作者。聶再清認為,我們可以將腦力勞動者分為基于經驗的腦力勞動者和基于創新的腦力勞動者,人工智能發展對于那些金融、客服等基于經驗的腦力勞動者,可能不算是好消息,但對那些在藝術文學等創新領域的腦力勞動者來說不會受太多影響,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仍然無法和人類匹敵。在大量的人類創造性腦力勞動是不可替代的,人工智能會幫助人類把這些工作做得更好。

具體在一些特定的工作領域,李劍葉也特別提到,人工智能時代,設計師必須要加強自己的創造力,如果設計師只是在做一些重復性的甚至是機械性的設計工作,那么可以預見其被人工智能替代只是早晚的問題。創造力是人類這個物種得以進化到現在的核心能力,未來的設計師應該創造性的解決人對更好生活體驗的要求,利用更有效率和聰明的智能機器去打造低消耗低污染更人性化的生活環境。
在談到中美人工智能發展時,聶再清表示,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還是有差距的,很多人工智能領域的開山之作還是來自于美國的企業和高校,但是我們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這包括人才、應用以及政府的關注和投入,在國家政策指導下,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總得來說,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在云棲大會上,再次通過對系列產品的發布秀出了AI肌肉,也通過科技微訪談的形式,回答了網友們關心的熱點話題。從這次的產品發布會來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 希望天貓精靈類家庭陪伴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類移動出行機器人都能成為連接線上線下平臺,服務“車、家、商圈”高頻消費場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基礎設施。可以預測,在未來3-5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將圍繞下一代交互入口、自動駕駛和服務機器人三大方向做產品研發,推動技術賦能產品,逐步實現家庭、商圈、城市應用場景的落地。
在最后,我們也期待并密切關注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室的最新科技進展,今日頭條也會為最新的科技進展提供一個全面而及時的信息分發與共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