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回過頭來看,最牛的投資人,是出現的最多,投的最多,還是投的最好?美國的標桿資本(Benchmark Capital)的投資團隊就只有 5 個合伙人,每年也就投資不到 10 個項目,但其中有 eBay,Twitter,Uber,Snapchat 等公司,累計凈回報都超過兩百億美金了。"藍湖資本合伙人胡博予認為,越是繁榮,就越需要穿越表象看到本質。" 無論是投 100 個項目還是 10 個,能給一個基金帶來大部分的回報的,通常只是其中的一兩個。"?
藍湖資本要做一個專注而自律的 VC,與其瘋狂撒網,不如多花時間觀察和瞄準,才能在真正好機會出現時,毫不猶豫地開槍。

藍湖資本的目標是:要做一個 " 研究驅動型 " 的基金?!拔覀冋嬲诳葱马椖康臅r間可能有 1/3,還有 1/3 是在幫助公司,另一部分的 1/3 是在做研究,我們做大量研究,然后來尋找行業的機會?!?/p>
藍湖是 " 去規?;?" 的匠人組織。藍湖的合伙人必須沖在一線,新人也用一對一的形式培養。" 藍湖幾個合伙人都想好了,要么守在一線好好干,如果干不動了就徹底退休讓位給別人。"
一旦看到好項目,他們會迅速出手。否則小機構怎樣和大機構比拼?最夸張的一次,胡博予早上見團隊,下午飛去上海做盡職調查,第二天又飛去深圳走訪項目的客戶,當晚連著第二天討論,一周內搞定。最后幾天他眼神渙散了,反應遲鈍了,但思維始終保持清晰。
當初在 Kellogg 商學院讀 MBA 的時候,胡博予從母校的招生變化看出了教育行業的創業方向。
他發現 Kellogg 商學院在上世紀 70 年代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商學院,但在 80 年代時異軍突起,而后 30 年間長時間盤踞美國商學院排名前幾名。經過研究,發現突變的發生是源于 70 年代末,一個新上任院長把 " 面試 " 作為招生的重要環節(那時候所有的商學院招生都不面試),因為會面試的學生容易找到好工作,而優異的就業情況又促進了學校招收更優質學生、吸引更優質的教授,建立了良性循環。
對此,胡博予舉一反三,教育領域的創業者應該向 Kellogg 學習,認清誰是真正的用戶,什么是真實需求,更聰明地建設自己的品牌。
整個藍湖資本都滲透了一股宅的味道。成立大半年了,也投資了八九個公司,很少露面做宣傳。
對此,胡博予說," 我覺得產品為王的時代已經來了,做營銷還不如讓口碑自己來傳。"胡博予最喜歡的投資人是孫正義,看了《孫正義傳》,發現這位投資人也很內斂,卻投了那么多偉大的公司。其實孫正義除了內向,還有一個特性是:只愿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