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Uber的技術總監Pedram Keyani的一篇博文,全文以Facebook為例子作為切入點,描述了在互聯網和軟件公司中,編程馬拉松是如何起到了塑造公司文化并催生創新的作用的。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是非常熱衷于編程馬拉松的。這就是為什么過去在Facebook的7年時間里我組織舉辦了將近40場編程馬拉松的原因。
一開始的時候,我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我喜歡在工作之余和其他同僚一起拋開所有條條框,無拘無俗的,天馬行空的為代碼揮灑汗水。隨著時間的轉移,這些編程馬拉松從原來的業余愛好逐漸演變成Facebook的一個重要的公司文化。讓我們的編程馬拉松緊跟Facebook的勇猛前進步伐是個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們經常需要付諸認真的思考和實踐以確保我們沒有和Facebook脫節。
正是在不斷的去捕獲,增強,和擴大那些讓編程馬拉松變得如此特別的神奇力量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編程馬拉松自身其實已經在我們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得到很大的鞏固,甚至起到了營造我們公司文化的作用。
一個很遺憾的事情是,現實中往往很多創意都會胎死腹中。因為那些孕育它們的人一旦意識到需要將這些創意變成現實的話竟然需要的如此大量的步驟的時候,它們就會打退堂鼓。
這其實也挺容易理解,是吧?一個沒有實現時間限制的創意其實就有如我們桌面很不顯眼的那個角落上已經發霉的“明天再做的任務”列表,眾所周知,其實這個“明天”是永遠不會到來了。這就反過來襯托出編程馬拉松背后所存在的吸引力和驅動力了——刻不容緩!
編程馬拉松從開始到原型的演示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正是這種客觀事實讓大家會用不同于上面描述的另外一種心態進行認真對待 - 你沒有時間去前怕狼后怕虎的瞻前顧后。你沒法對自己說在今后有時間再來完善這些點子,你只能驅使自己和團隊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該最簡的產品,無論該最簡產品是可行的(MVP)還是不可的。在有限的幾個小時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可行性驗證實踐,究竟要做的這個東西是否真的可行。
這種深受時間約束的簡單驗證會帶給你難以置信的效果,因為它將會迫使你去權衡功能的利弊并做出合理的折中考慮,同時也會刺激你的腦神經讓你的創新意識最大化以使得所實現的東西可以真正工作起來。約束乃催生創新的非凡的倍增器!
在開展編程馬拉松之前我經常會先建立起一個維基頁面或者一個共享文檔來讓大家將他們的想法以及各自團隊所需成員的技能發布在上面,比如會有如下這些項:需要后臺工程師,移動工程師,產品設計師,等等,下一步,附帶該頁面連接的編程馬拉松正式開始的郵件就會發出去,這樣大家就可以在該頁面上面列出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了。
這樣做的一個額外的好處是,就算成員中有人自己并沒有什么點子也依然能夠提供幫助并加入相應的團隊以為推動相應的點子變成現實而作貢獻。通過組建小團隊并快速實時的一起對點子進行思想碰撞,一起進行設計,一起解決問題的這種行動其實有點像學跳爵士舞,因為它也是鼓勵參與人員快速的進行調整和即興的發揮。
這種狂熱的節奏讓整個團隊的力量大大超過了他們各自加起來的力量的總和,并會在今后公司任務的協作上體現出來。當你投身于編程馬拉松之中時,你會真正的領會到,這是一個多么美妙的事情。
編程馬拉松在公司范圍內摒棄所有從上到下的條條框框,有機地鼓勵公司文化的營建和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這一點非常的關鍵,因為文化并不是一些你可以簡單通過條文規定下來的東西。團隊成員會開始碰頭互動并進行思想碰撞,就會加強大家對事情的優先級進行排序的重要性的意識,進而就會提醒老員工和新員工該如何才能更高效的進行合作。
有機的自組織會讓來自公司各個部門的同事有機會一起協作并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而這些在通常的企業運作過程中是不大可能出現的。
隨著這些跨功能團隊成員的深入協作,人們就會開始互相認識并建立起相互之間的友誼,并加深對公司不同的團隊和職能所承擔的任務的更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一個成員之間互不認識的團隊,其效率往往比不上一個成員之間知己知彼互相信任和認同的團隊。在引進編程馬拉松之前,一個前端工程師也許會認為“噢,嘗試跟系統操作員一起在這個項目上公司將會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
在經受過編程馬拉松的洗禮之后,該工程師更可能這樣說 “看來我要找找系統操作員Rachel才行,商討下我們該如何快速的搞定這個問題。”?
在編程馬拉松這個好時段建立好成員間的良好關系,會讓成員們更好的在公司碰到困難時幫助公司渡過難關,因為人往往會對一起共事的同事有一種互相連系的感覺,并且他們會對這種關系產生一種信任依賴,所以更容易的在困難時互相幫助并共進退。
樂于挑戰風險的人往往也勇于承擔失敗。編程馬拉松可以說是失敗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通過將失敗正常化,我們鼓勵大家要勇于接受挑戰。
編程馬拉松會幫助你教育你的團隊清楚認識到失敗其實是個好事,這其實是創意的另一個的呈現方式。愛迪生發明個電燈泡還經歷過無數的失敗呢?如果他沒有勇氣接受失敗的話,哪來的電泡給大家用呢?當人們為充滿激情的事情而忙活的時候(對比通過KPI進行衡量的任務),他們往往會大膽的在一個新的和有意思的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
在這些無拘無束的探索中,甚至會催生出一些改變整個公司進程的創意(我就曾經碰到過這種情況,這種感覺真是棒極了)。
這同時也會讓你的團隊培養出一個不怕失敗敢于接受挑戰的可貴文化。無論怎么說,編程馬拉松的歷程其實就是對你和你的團隊很好的一個嘉獎(況且,編程馬拉松成員的嘉獎往往包括定做的T恤發放了。^v^)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爭吵往往都是由聲音最大的一方或者死不認輸的人獲勝的。幸運的是,在一個關系到編寫代碼的公司中,沒有什么比可行的代碼更有說服力的了。編程馬拉松讓大家在此時此地一起角力來將點子變成現實。
編程馬拉松敦促人們將那些過去還只是假設的點子進行實現,以驗證該點子究竟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因為編程馬拉松是一場扁平的,臨時的,以及人員流動性強的活動,大家一起共建一個可靠的環境來排除萬難將一個點子付諸實現。
以Facebook網絡聊天這個功能為例,開始時候有一大堆質疑的聲音和壓力來反對將Facebook網絡聊天這個功能實現到Facebook上面去。謝天謝地的是,其中一個小團隊期間舉辦了一個編程馬拉松并通過實踐證明了反對者的擔憂是多余的,是錯誤的。當我們今天往回看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當時他們反對的功能在今天已經成為無數人進行網絡交流時一個必不可少的Facebook的功能點了。
并不是每個點子都必須——或者說應該——關注在巨大的改變上面的。事實上,如果總是過于強調高強度的重大改變的話,你往往會對那些顯而易見的創意視而不見,讓它們在你眼皮底下偷偷溜走了。給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來一起圍繞著點子進行開心的互動會喚醒我們小孩時最活躍的那顆好奇心。
本文來自techgogogo,作者天地會珠海分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