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三星、蘋果、華為三足鼎立已有一段時間,近況似有改變。華為卻因無意中幫南非商人“擋彈”而聲名遠揚。似乎就在不經意間,華為已從PC大廠轉型成為手機大廠,年銷售規模超3900億人民幣,擠進世界500強公司,體量是大陸互聯網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的總和。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華為已占9.7%份額,居全球前3
華為靠的是品質。探究其成長之路,可見穩健、專注、清晰的企業價值觀。

定位。相比三星突出的商務功能、蘋果不斷創新的用戶體驗,華為像是中規中矩的選手,但同等價位機型,其品質高出一籌。機型定位也比較合理,從2012年開始,華為走精品路線,將華為榮耀和華為手機品牌拆分,雙線發展。華為手機產品線只保留Mate和P系列以及麥芒系列,主打高端;而華為榮耀則主打2000元左右的市場。這使華為代表作頻出,且各個系列形象穩定。
戰略聚焦,與小米借力互聯網行銷以及多領域跨業發展的策略不同,華為專注做通訊。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曾說:“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上不碰軍工,下不碰機密”??梢娙A為清醒的戰略定力。
華為至今未上市,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股權激勵機制留住了大量人才,繼而能專注于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
知識產權投入,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能力。目前華為公司在全世界范圍內累計獲得專利5萬余件,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準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專利“爆棚”背后是高投入。2015年研發經費596億,占銷售收入15%。17萬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45%。近3年,約有700名全球尖端科學家加入華為?!”3謪⑴c市場競爭所必需的知識產權能力,為華為奠定了業界地位。
營銷穩、準。華為不屬于行銷的“高調派”,但出手穩、準。擋彈行銷、專利戰行銷,華為都懂得“借勢”。專利戰有助于打開難啃的美國和歐洲市場,目前,華為手機在波蘭、芬蘭的市場份額均突破了20%。而“擋彈”事件無疑為打開中東、非洲局面做了有利鋪墊。
華為是大陸手機制造行業崛起的一個代表。小米、VIVO、OPPO、樂視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閃亮成績單背后,是各國消費者對大陸制造從低價劣質到“高性價比”的印象轉變。
不僅是手機產業,大陸的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甚至許多科技服務,都已站在全球的浪頭尖端,甚至領先全球;大陸從一個勞力密集、生產低階商品的國家。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