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公眾號:西南兒童醫院官微(cdetyy)

有句名言:雄辯是銀,沉默是金。說的是在社會中,很多事情沉默反而讓人覺得你有內涵,深沉,智慧感,而令人尊敬,敬佩,甚至恐懼。
然而,事情并不全都是這樣,有些沉默并不是金,比如自閉癥患者。對于他們來說,沉默是常有的事,時常孤立自己,不愛合群。
順利入學 ,自閉癥孩子不再“孤獨”
成都某兒童醫院內,在媽媽和眾人的鼓勵下,7歲的鵬鵬(化名)拿著自己畫的一幅畫(畫面上是3朵不同顏色的小花),走到護士長的面前,將畫遞上去,輕輕地說了句:“謝謝阿姨。”鵬鵬媽媽熱淚盈眶。要知道,半年前他還是一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與人溝通的自閉癥患兒。

故事回放:
鵬鵬是個白凈可愛的小男孩,8年前當他降臨在這個世上的時候,全家人都開心不已。可是,隨著鵬鵬的日漸長大,父母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
鵬鵬很少講話,5歲時也只能與家人進行簡單溝通,對別人講的話也只能部分理解;他的記性很不好,稍微復雜的內容就無法回憶;對親人表現冷漠,父母問話都不愿回答。常常發脾氣,不順意時常亂扔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就去搶。偶然有自語自笑的怪異行為。
為了讓孩子正常的成長生活,家人將他帶到某兒童醫院進行檢查。經檢查診斷為“自閉癥”,當時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通過給他做語言發育及構音器官評估發現,其交流態度較差,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相當于正常子3.5歲水平。
通過一系列的治療,現在的鵬鵬語言交流能力基本接近正常孩子水平,會主動和人溝通,也能認真的跟著媽媽做各種訓練。媽媽開心地說:“他正在漸漸走出自己的世界,回到家人和社會溫暖的懷抱,我終于重新感受到做媽媽的幸福。”

治療要趁早
目前的觀點認為,是由于胎兒發育早期大腦發生病變,致使其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和本體感覺發育存在障礙,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嚴重,從而影響語言發育,進而影響到思維理解能力以及智商的發育,導致患兒智力水平發育落后。
由于自閉癥的具體病因不明,所以也就很難對此癥進行預防,目前關鍵問題是及早發現,從而給予他們及時的診療。
專家提醒,診療自閉癥的較好時機在6歲以前,12歲以前也能起到良好的診療效果,但往后診療的難度就加大了,可以說自閉癥的診療越早效果越好。
通常自閉癥的孩子會有一些“與眾不同”之處,家長不能陷入“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好了”或“貴人語遲”的誤區而疏忽大意,從而錯過了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的黃金時期。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