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思考篇:

1、《創業維艱》
本·霍洛維茨,他是互聯網先驅,與網景之父馬克·安德森絕佳拍檔18年,帶領公司在互聯網泡沫中存活下來,并最終天價賣給了惠普,震驚業界;是眼光獨到。在《創業維艱》中,本·霍洛維茨從自己的創業經歷講起,以自己在硅谷近20余年的創業、管理和投資經驗,對創業公司(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公司)的創立、經營、人才選拔、企業文化、銷售、CEO與董事會的關系等方方面面,毫無保留地奉上自己的經驗之談。他還談到了與比爾·坎貝爾、安迪·拉切列夫、邁克爾·奧維茨等硅谷頂級CEO和投資人的交往經歷,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寶貴經驗,以及他和馬克·安德森這對絕佳拍檔為何能夠一起奮斗18年還能合作得這么好。
大多數創業書所說的都是如何做正確的事,不把事情搞砸,而本·霍洛維茨還會告訴你:當事情已經搞砸時,你該怎么辦。

2、《優勢談判》
談判大師羅杰?道森通過獨創的優勢談判技巧,教會你如何在談判桌前取勝,更教會你如何在談判結束后讓對方感覺到是他贏得了這場談判,而不是他吃虧了。無論你的談判對手是房地產經紀人、汽車銷售商、保險經紀人,還是家人、朋友、生意伙伴、上司,你都能通過優勢談判技巧成功地贏得談判,并且贏得對方的好感。

3、《精益創業》
我們正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創業興盛時代,但無數創業公司都黯然收場,以失敗告終。精益創業代表了一種不斷形成創新的新方法,不斷地試驗和學習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靈活調整方向。如果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敗、廉價地失敗”,而不要“昂貴地失敗”;如果產品被用戶認可也應該不斷學習,挖掘用戶需求,迭代優化產品。

4、《窮爸爸,富爸爸》
《富爸爸,窮爸爸》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使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最終他接受了朋友的父親的建議,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富爸爸”的觀念,即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并由此成為一名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資家。
職場奮斗篇:

5、《像希拉里那樣工作-像賴斯那樣成功》
作者是韓國人,他在這本書講述可從韓國輾轉于哈佛大學、伊拉克、華盛頓等七年來的經歷和思維轉變的過程。來自世界最高職業女性的熾熱的自我革新法。兩位女性的傳奇,蘊涵著個人由平凡通往卓越的成功真諦。一對雙子座的光芒,張楊著從自我革新到實現杰出的智慧,本書一直雄踞韓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受到世界女性的熱烈追棒。

6、《向前一步 : 女性,工作及領導意志》
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1969年8月26日出生于華盛頓。曾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辦公廳主任、谷歌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副總裁。現任Facebook首席運營官,被媒體稱為“Facebook的第一夫人”,她也是第一位進入Facebook董事會的女性成員。同時,她還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的商業女精英之一。2013年,她榮登《時代周刊》雜志封面,并被《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目前,她已經成為千百萬女性眼中集家庭與事業于一身的成功典范。

7、《女總裁告訴你》
本書是艾米·亨利專門為年輕女性所寫,想與你“面對面”地分享她在商界的經驗和心得,為你的發展和升遷提供一些關鍵的建議和忠告。職場的規則長期以來都是男人們寫的,艾米·亨利想要講述的,是年輕的女性如何讓這些規則為已所用。在10余年的商界生涯中,艾米已證明自己具有符合當今職場要求的、成功者的素質。艾米在書中將向你深度展示,她在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中,以一種什么姿態和形象立足、發展,運用了哪些策略和技巧。

8、《30歲前別結婚》(別被書名嚇到)
作者陳愉,從一個在美國長大的、羞怯的中國小姑娘,成長為一名國際公民,一個敢于挑戰規則、懂得說“不”的成熟女人;31歲時她當上了洛杉磯市的副市長,現在為全球化企業做獵頭。這本書寫的是愛,是獨立,是最嶄新的世界觀、愛情觀、婚姻觀,是最有效的職場建議,她將與你分享,如何運用獵頭的技巧將你夢寐以求的男人“收入囊中”。她將用最精彩的故事給你做個示范,告訴世界,什么才叫“不枉此生”

9、《綻放》
國際頂級職場教練洛伊斯?P. 弗蘭克爾博士發現,90%以上的女性身上,都有一套特有的行動作派,正是這些為人處事的方式,讓女性把自己置于不利地位,導致她們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事業停滯不前,甚至每況愈下。更要命的是,眾多女性根本就沒意識到這一點,更不知道自己在舉手投足、言談話語中,正在神不知鬼不覺地自毀前程。

10、《時間管理幸福學》
本書講述的是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努力,完成的事卻不多?是否覺得老是很忙,卻沒有對等的收獲?一個人的時間管理,和他的自信、對生活的掌握和他的能力與理想,都有絕對的關系。吳淡如跟你分享不再被時間玩弄的獨家秘訣。
溝通交流篇:

11、《學會提問》
面對提問,你有能力組織更多確鑿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嗎?還是只把聲高當有理?一遇到別人提出相反的觀點時,就認為別人是沒事找茬,有意和自己過不去,甚至為此惱火:他為什么橫豎不肯接受我的觀點?過于感情投入,最大危險就是你可能沒法識別謬誤和操縱。遇到一個難回答的問題,將它直接槍斃掉比仔細思考然后做出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這樣做一定讓你顯得一言九鼎霸氣外露,但也在無形中關閉了通往批判性思維大門。

12、《銀座媽媽桑說話術》
桝居櫻子,研究生學歷。她在日本經濟最低迷的時期,在全世界最昂貴、競爭最激烈的地段,成功經營了兩家銀座夜總會。2001年,桝居櫻子出版了《銀座媽媽桑教你魅力說話術》,傳授她的成功之道。該書連續兩年榮登日本年度暢銷書榜首,并風靡東亞10年不衰,成為亞洲暢銷書歷史中的奇跡,并引發連綿不斷的跟風書風潮。

13、《溝通的藝術》
羅納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致力于有關溝通的研究和寫作。他的著作主題涵蓋了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組交流、獨斷力以及社交技巧。寫作之外,他還在大學授課,以幫助專業和商務人士改進他們在職場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拉塞爾?F?普羅科特(Russell F. Proctor),北肯塔基大學教授。1990年在一次溝通學會議上與阿德勒相遇,兩人就使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達成了共識。多年來,他們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并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

14、《10秒鐘讓自己不同凡響》
你是不是很羨慕那些擁有一切的成功人士?他們在商務會議中自信地與人閑談,參加社交宴會也顯得十分自在。這些人往往手捧金飯碗,嫁娶令人稱羨的配偶,交的是最酷的朋友,銀行帳戶里的數字多得嚇人,住的是豪華高級的黃金地段。且慢!這些人大部分都沒你聰明。教育程度不如你。甚至長相也不怎么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說這類人要不就是繼承祖產,要不就是選了好婆家或好夫家,再不然純粹是好運道!其實這些說法都不正確。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深諳與人交往之道。

15、《誰在操控你》
在布瑞克博士從心理理論、研究和臨床技能等方面著手,分析了操縱者慣用的一系列伎倆,并明確提出,這種關系之所以存在,操縱者和受害者雙方都有責任。一旦你明白是自己的哪些想法和行為讓操縱者鉆了空子,以致于使自己陷入受人魚肉、壓力頓生的被動境地,就可以學到許多有效地對策,從而識別操縱者的圖謀,從這一控制網中逃脫。
生活情感篇:

16、《親密關系》
這本書講的是夫妻關系。 它不是傳統的親密關系的指導書,而是從一種有趣的視角對親密關系各階段的不同問題提供一些解答。

17、《男人這東西》
作者從自身的感性經驗出發,以醫學和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詳盡剖析了男性從少年期到壯年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歷程,他們在社會角色與情感生活中所呈現的與生俱來的優勢與弱點,以及因此而導致的兩性在價值觀、情愛觀上的歧異和沖突,旨在幫助男性更正確地認識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18、《女人本性》
弗洛伊德曾感嘆:“雖然我花了30年時間研究女性的靈魂,但有個大問題我仍然無法回答:女人渴望得到些什么?”契訶夫也說: “女人是個猜不透的謎。”在某些哲學家的眼中,女人常常是愚蠢與猥瑣的,不信就去看孔夫子、尼采的論斷;而在詩人眼里,女人是美的化身,不信就是看泰戈爾、普希的詩歌。
19、《一個專審離婚案子法官的雜感》
這是由天涯的一篇貼整理而成的書,作者是專門審理離婚案件的法官,通過十幾年的審理案件經驗對婚姻關系進行反思,觀點比較實在,不管是未婚的和已婚的都推薦認真看看。

20、《雅致生活》
書中,亞歷山德拉·斯托達德提出了新穎的觀點。她認為,一些簡單的修飾可以使平凡的生活變得不同尋常,從而創造出美麗、寧靜的生活氛圍。如果我們在一切細微之處享受人生,體驗到生活中最大的幸福,那么平凡的事物將得到升華,我們的心靈也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21、《女人明白要趁早》
2010年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瀟,書中將披露作者及其閨密團體“滅絕組”的親身經歷以及其同齡女性朋友的生活體驗,分析作為自立、自尊的獨立女性應該具備的思考和基本人生態度,所探討的是成長過程中。

22、《我愛問連岳》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每個人都面容平靜;其實在這平靜之下,有多少只能在郵件里隱姓埋名的苦痛?作家連岳的情感問答專欄,值得一讀再讀的療傷之書。
23、《三十歲前,我和我的四個女人》
也許,一切緣盡。你我這一世相遇相知相識,在這之前修了千年,終于等到因緣巧合,在一起同床共枕,是緣已盡,還是緣未到,我的那點小小的要求同枕共眠也不能心心相知。
人生思考篇:

24、《人生定位》
定位理論創始人里斯和特勞特先生用輕松幽默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通向成功的方法。更努力地工作、更堅定地相信自己、更積極地思維,并不能讓你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你能自發產生的結果,成功的關鍵是你能從別人那里獲得什么。

25、《社會心理學》
戴維·邁爾斯是當今版稅收入最高的心理學家,在霍普學院擔任了三十余年的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學教授。本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富有邏輯性的組織結構引領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思索、影響他人并與他人建立聯系的。是人們了解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最佳的指導性書籍。

26、《哪怕兩手空空,也要看見生命的璀璨》
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行。剛踏入沙漠,馬洛·摩根的錢包以及酒店房卡、照相機、護照就全部被同行9的原住民付諸一炬,后者只給了她一塊破布裹身,并強迫她與部落一起過最原生態的生活。 從最初的不愿,到無可奈何跟隨原住民一起在滾燙的沙漠中行走,漸漸地,馬洛的“煩惱”死了,心靈活了——討厭的蒼蠅在幫她清潔身體,帶走污垢;沙子能帶走身體上的臭味;食物和水也總會在恰當的時間出現……原住民也變得可愛起來:他們對著傷口說話;他們用樹枝在樹葉中去挑、去掏吃的;他們用唱歌的方式測量距離和時間…

27、《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文案天后李欣頻·北大廣告創意課的生命教學筆記,脫胎于李欣頻在教授廣告創意課時的筆記,在授課時,李欣頻認為不需事先準備具體的教程,因為世事變化太快,每周都會有新的生命教材在發生,還來不及寫進教科書里。于是她在每周的廣告文案課里,以當周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為每次上課的開頭,依自己的體會和心得,開始了她的生命教學。

28、《這些人,那些事》
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知名導演吳念真暌違12年感人之作,是吳念真導演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記事。他用文字寫下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臺灣各個角落里最真實的感動。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那些靜靜流淌的命運卻喚醒了我們沉睡的記憶。

29、《斷舍離》
山下英子,生于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并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隨后便致力于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欲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

30、《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
這本書是一本整理書,同時是一本心靈療愈書。從精神層面到整理方法俱全。本書介紹“一旦整理,就不會變亂”的整理方法,教授按照心動的標準選擇物品,按照先丟東西,后收納的順序,按照物品類別,進行一次性、短期、完善的整理等,使人通過整理找回人生決斷力,找到最初的夢想,找到怦然心動的幸福人生。
社會當下篇:

31、《看見》
該書講述柴靜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32、《血酬定律》
本書深入剖析貪官污吏的斂財絕技、商賈巨富的坑害手段、市井小民的反抗策略、書生才子的求財之道、盜匪土霸的獲利模式等現象。不僅探討了歷史上不同層級人們的生存妙法,更為我們揭開了中國社會表面現象下的真實面貌,以及隱藏在規則背后的終極規則。

33、《娛樂至死》
由尼爾·波茲曼所著,他指出,現實社會(書中主要以美國社會為例)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的成為娛樂的附庸。
經典名著篇:

34、《瓦爾登湖》
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

35、《麥田里的守望者》
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游蕩的三天時間內,并借鑒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

36、《飄》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后美國南方人的生活。

3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小說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歷史背景,圍繞著托馬斯、特蕾莎、薩比娜和弗蘭茨等人物,以托馬斯與特蕾莎的愛情為主線展開故事。愛與做愛,靈魂與肉體,拯救與放逐,忠誠與背叛,昆德拉把一個個的矛盾擺在面前,“到底選擇什么?是重還是輕?”“重便真的殘酷,而輕便真的美麗?”重與輕不再是物理上的簡單對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說:“重與輕的對立是所有對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38、《三體》
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中國科幻的最高峰。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作品“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39、《活著》
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后所有親人都先后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40、《象與騎象人》
人類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頭桀傲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是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這兩個分裂的部份,造成人們常陷與理智與非理智的思想爭戰中。

41、《我與地壇》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后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

42、《我的前半生》
1964年由群眾出版社出版,作者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溥儀作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偽滿洲國皇帝13年。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

43、《烏合之眾》
解析群體心理的經典名著,雖然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但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一經問世,便廣受歡迎,已被譯成十幾種語。顛覆了人們通常對群體的認識,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讓人先是驚異,后是佩服。

44、《君主論》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的代表作,是一本毀譽參半的奇書,一直被奉為歐洲歷代君主的案頭之書,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的治國原則,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斗爭技巧最獨到最精辟的解剖。
生活技巧篇:
45、《結婚時間安排表》
46、《打掃衛生是需要竅門的》
47、《出國旅游必備清單》
48、《天涯強貼——教你自制各種零食》
49、《天氣熱食欲不振 7款養生粥開胃》
50、《中國十大名茶及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