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與風險社會的面孔
這是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時代,“危機四伏”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重要標簽,作為現代性的后果,“在危機中”?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任何組織與個人都無法脫離這樣的環境而存在,這是風險社會最通俗的解釋,也是其外在的重要指征。而這一切,在互聯網的巨大信息流動空間中被局部放大,以更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現出來。
反觀這一時代的個體,對社會環境深刻變動產生的巨大沖擊存在著揮之不去的焦慮、不滿和逆反情緒,常常一觸即發。價值與立場多元,在各個場域里形成碰撞,沒有什么必然是對的,世界的豐富性與日俱增,人們沉浸在五花八門的物質與信息碎片中,浮華與喧囂并置,而這一切對于很多人來說反會帶來無助感,浮躁的情緒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韻腳之中,茫然、無力、焦躁……而科技所懸筑的高墻橫亙在人與“真相”之間,讓“轉基因”、“地溝油”、“三聚氰胺”成為焦慮與惶恐不安的緣由。

我們需要了解,公眾的安全感,即風險感知,不僅要靠相關部門的高效監管,也要靠信息的公開和透明。風險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實質風險與人們對風險的感知往往并不一致,而公眾則會依照其對于風險的感知與判斷做出的規避風險的行為。所以,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商家,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人們正確理解風險并做出行為反饋,以共贏為目標去做好風險研判與危機管理。
●現代餐飲企業的風險研判
總體來說,“現代餐飲”是一個投資大、風險高、回報慢的行業。要想在這樣并不“友好”的環境中嶄露頭角,就需要謹慎的研判環境、評估風險。
1、環境風險
這里面包括外部政策的變化,市場的季節性差異以及競爭對手的跟進與對抗。高投入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風險,一個現代餐飲企業的運營過程充滿著不確定性,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個餐飲品牌想要獲得成功,必須有著非常敏銳的嗅覺,對政策與市場變化能夠迅速感知,并了解與掌握選址區域的消費需求,在自身定位明確、特色突出的情況下適季節、競爭對手等要素的變化而調整行動策略。
任何組織都不可能身處真空之境,因此必須擁有能夠靈敏感知環境的觸角,并以專門的、制度化的方式存在,而必要的人力與資源投入亦應伴隨始終。
2、食品安全風險
這是一個餐飲企業所必須要面臨的固定領域風險,包括“食品衛生”與“食物中毒”(細菌性中毒&化學性中毒)等不同層次的風險。而這些風險的誘因基本明確,如原料變質、燒煮不熟、存儲不當、員工污染、餐具衛生等等。雖然大部分餐廳還無法做到先檢驗是否合格,再上桌讓人食用的過程,但是通過嚴格的管理與制度保障,這些風險問題基本可以避免。
既然可以規避,那為什么此類食品安全問題還會發生?越是現代化的餐飲企業,越是存在龐大復雜的管理系統,而這一切的運作過程都是有人參與的,人可以接受制度的約束,也同樣擁有破壞規則的能動性,尤其是在餐飲業這樣的服務性行業,對人的依賴更大,而人員素質又參差不齊,這無形中增加了風險轉化成危機的概率,組織必須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做好危機預警,準備好危機應對的種種。

●從未雨綢繆到短兵相接
正如上醫治未病,最好的危機管理發生在風險問題的預警層面,了解所處行業的風險,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與預警方案,讓危機不發生或少發生,讓已經發生的危機的破壞性降到最低,并在這一過程尋求組織繼續生存與發展的應有之義,這大概就是危機公關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現代餐飲企業,亦不能免俗,與諸君共勉~
存而不忘亡,
安而不忘危,
治而不忘亂,
——《周易?系辭下傳》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