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整整一年前,我認識了硅谷投資人、創業家Joe Lonsdale。
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這個偶然認識的人,竟改變了我和奇霖傳媒的發展路徑。

▲武卿在硅谷采訪
整整一年后的9.8日晚8點,奇霖傳媒耗時一年、投資200萬精心打造的——中國首部針對硅谷科技創投圈人物的6集深度報道《硅谷大佬》首集《神秘的天使名單》,全網上線。
?
▍無知最苦?▍
朋友說我創業后這一年干的最高調的事,就是特別低調,幾乎人間蒸發、杳無音信。我不是刻意低調,只是喜歡一口憋住、沉在水底做事的感覺。在無知無畏的狀態下選擇創業,干了才知道,這事兒跟別的不同,創始人必須專注到封閉,專注到瘋。
2016年元旦,城外爆竹零星,小有過節氣氛。那時《硅谷大佬》項目啟動近五個月,我初嘗創業之味。在新舊年交替之際,我跪在臥室做了個禱告:上耶,是你給了我不甘平庸的靈魂,想要更加卓異;我想知道如果足夠努力,自己這樣的普通人可以走多遠。創業這事,看來是個磨練人的機會,因此這一年,我愿接受任何來自你的捶打、熬煉。請你煉去我的渣滓,早日讓我成為赤金。
此后近一年,當我因為跨界、跨國做項目受到質疑時,因為一人兼任總導演、總制片人、主持人而嚴重透支心生懼意時,當我因為無休止地修改節目、事無巨細地管理事務心生倦怠,因為愧對家人心如刀絞、痛哭流涕時——只要想到那次祈禱,就能歸于沉靜。說話總得算話吧?一切都是自己要的。在通向最終結局的道路上,一切磨練和痛苦,都是必經之路,增之一分太多,減之一分太少。
《硅谷大佬》項目整整延期三個月,千呼萬喚,講述全球股權眾籌鼻祖Angellist團隊創業故事的首集——《神秘的天使名單》終于要在9.8上線。
上線前兩周,我從被書籍和資料淹沒的屋子里爬出來,脫下大布衫、大褲衩子,換上裙子、高跟鞋,扔掉眼鏡戴上美瞳——為了這部6集深度報道的發行,我要去播出平臺見人——自認一年磨一劍,《硅谷大佬》是嘔心瀝血之作,但是在當下,科技、財經內容依然屬于小眾,我不得不去一家家談,試圖說服人家給我更好的展示位置。

▲武卿在拍攝現場
這是近來和朋友們閑聊的精華,雖然創業后經歷不少人情冷慢,我的“真實”依然不想改。
問:這一年你主要干什么呢?
武卿:除了工作——打磨《硅谷大佬》,別的真沒啥。
問:這一年,你都有哪些變化?
武卿:糙了,low了,狠了。“糙”是指心態,一顆敏感的水晶心,換成石頭的了。Low是指生活上,不再那么精致、講究了,洗把臉就敢出門。狠呢,既有菩薩心腸,也有霹靂手段,行事果決,不為善良天性所誤。
問:你覺得創業快樂嗎?
武卿:痛苦多于歡樂。
問:那你后悔了?
武卿:創業好比生孩子,是個干了肯定不會后悔的事。痛苦本來就是生命常態,我對此習慣了,并不十分敏感。
問:你遭遇的最大的困難是?
武卿: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問:你靠什么在困難中撐住?
武卿:本能和后天的訓練。2001年來京,經歷得多了,性格里沒有“撐不住”這種東西,見了棺材不落淚,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目前正在修煉一種我投資人老郝說的“事來則應 事去則靜”的功夫。
問:創業后,你最擔憂什么?
武卿:身體崩盤,誤掉兒子的成長期,沒時間看好書。前不久做了體檢,啥毛病沒有,可以放心折騰了。至于家人和閱讀……不管我忙碌,多認真,多成功,因為這兩塊缺憾心里永遠都存著一個巨大的空洞。我說“痛苦”,多因這兩個事兒吧,別的都不是事兒。
問: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武卿:我要夢想實現,也要商業成功。
問:你的夢想是什么?
武卿:改變人心,打撈靈魂。
問:商業成功……你似乎對商業很不齒嘛?
武卿:我過去腦子里有水……一年過去,蒸發得差不多了。前不久和羅胖哥做了次深聊,最后一滴水也被擠掉了。我要夢想實現,也要商業成功。這并不容易,也顯得有些貪心,但是既然要就得付出代價,我愿意用痛苦交換。
問:你怕失敗嗎?
武卿:不怕,如果失敗了,我會認真寫篇文章和創業者分享:《告訴你,我是如何把這家叫做奇霖傳媒的公司弄死的》。失敗不可怕,那意味著新的玄機。《圣經》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問:聽你公司員工說,你從來不罵人?
武卿:罵啊,主要是罵自己??
問:罵的最多的是什么?
武卿:SB。
問: 為什么?
武卿:……有時候我真的會“恨”第一位天使投資人任老師。一年半前他說服我創業時,我是老老實實交待:自己除了會做好內容,別的啥也不懂。可他說這不是個問題。沒錯,我是善于快速學習,可是創業需要人懂得太多了,我越學越覺得無知,越學越覺恐慌。世界那么大,我來了,卻被證明是無知、渺小的。你說生老病死皆苦,我卻道,無知最苦。我這一年掉的肉,長的白頭發和皺紋,都因無知所致。我已因之“不要臉”了,無論氣色多難看、皮膚多粗糙,我都視而不見。
? ?▍?投資人給我設計的“墓志銘”?▍

我有一個主內姊妹,叫鄧紫棋。創業七八個月后我才意識到,我創業的第一“因”,竟然是她。
?
2014年,我寫了一篇關于鄧紫棋的文章。之所以寫她,主要原因是被他們做“產品”的態度打動。鄧紫棋所在的蜂鳥音樂是一家創業公司,多年以來,公司只簽她一個藝人。蜂鳥做音樂(產品)的路數,跟很多人不一樣,沉心靜氣,不浮躁,極其注重品質。就像樂壇的一陣清風。
?
我敬重那些追求極致、注重品質的人。在這個破銅爛鐵充斥、車水馬龍不停、人心惶惶、浮躁成風的時代,你能慢得下來嗎? 蜂鳥音樂能。他們這種靜心做事的范兒特吸引我,因為我自己就是這范兒。正因為這個,我想采訪鄧紫棋。
?
可是當時我和紫棋、她經紀人張丹都不認識,我發出的采訪邀請,遲遲沒有回音。熱愛,能給人以不竭的動力。為了這篇文章,我下了血本,把百度上能找到的關于鄧紫棋的資料幾乎全部找了一遍;紫棋的新浪微博當時有70多頁,我也全部都篩了一回。一般人寫這樣一篇文章,一個禮拜應該完成,但是我邊研究邊寫,做了一個月。花一個月做的活計,跟花一周做的肯定不一樣。
?
文章寫好后在我的微信公號“卿談”上首發,當時微信粉絲量才七八百,這個文章獲得了2000多的閱讀量。但是被大號《灼見》轉發后,閱讀量達到了57萬,再加上其它幾個大號自主轉發,單是在微信上的閱讀量就有100多萬。微博上更是,微信微博,刷屏好幾天。
?
這樣的文章,自然會吸引很多同道,我投資人任旭陽是其中一個吧。任看到文章后加了我微信。很奇怪,我微信從不隨便加別人,但是居然通過了他。他發過些資料,我一看,牛人哪。我當時處于職業發展迷茫期,做了一個選擇,但是依然迷茫不開心。也不知為啥,對這個人天然有種信任,于是就跟他敞開心扉。任在微信說:“職業規劃正是我擅長的事情,咱倆見見吧。”
?
2015年4月29日,我和任在盤古大觀七星酒店一層咖啡座見面。見面半個小時后他忽然說,武卿你創業吧,你要是創業,我投你。我有創業打算,但是根本不想在那會兒開始,一來孩子才兩歲多,二來我覺得應該讀幾年管理學再說,三來,我已經答應一家境外媒體要去做高管,薪水也是個誘惑。
?
三四天后,我收到一封奇怪的電子郵件。任在郵件里說:你有沒有設計過自己的墓志銘?雖然此前不久,我有過一段大難不死的經歷,但是還遠沒到要設計墓志銘的時候。他說,我給你設計了一段墓志銘:武卿,是 21世紀上半葉中國最卓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刷新了人類個體生命成長的極限;因為她的存在,許多人的命運得到了改變。?
雖然這一年和任有過爭吵、不快,但是因為這封信,我永遠感激和信賴他,永遠不會和他真的生氣。我的人生只有兩個終極追求,一個是不停地突破自我,一個是堅定利他、為他人創造價值——這個只有一面之緣、深談不過一小時的陌生人,竟然知道如何擊中我。
?
第二次見面,我和任旭陽對節目細節做了溝通。我們都對“人物”“思想”“價值”感興趣,確定用我做《“起底”鄧紫棋》的路數,做人物類紀錄片,給人們提供好的精神資源。此后,我開始做節目的前期策劃,為了做周鴻祎特別是柳青的節目,和他們的團隊做了大量溝通。又過了不久,因為我又寫了兩篇文章,奇霖傳媒意外得到了另外三筆投資。一切都按部就班。只是我們誰都沒有想到,2015年9月7號認識的一位硅谷投資人,完全改變了之前設計好的那一切。
▍幫助美國政府抓住本拉登的硅谷富豪?▍
2015年8月底,任旭陽說,我介紹個人給你認識。
?
整整一年前的今天——2015年9月7日,我在北京認識了硅谷投資人、創業家Joe Lonsdale,并于當晚做了首次關于他的采訪。?后來我才意識到,這個人,改變了我和奇霖傳媒的發展路徑。

《硅谷大佬》資料:Joe?Lonsdale?在家中工作
?
2015年9月8號上午,牛文文邀請Joe 在黑馬營做演講,我和任旭陽、任的朋友海濤等在臺下聽。
?
Joe在演講中說:“在美國,醫療保健、教育、政府、能源、金融這些大的行業,其實都沒有達到本應達到的那種狀態,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大問題,這是我創業的動力。”
?
中文互聯網上找不到多少和Joe有關的信息,可見他在中國并不為人所知。借助有限的外文資料,我終于勾勒出關于Joe的簡單畫像——
?
Joe?Lonsdale,出生于美國硅谷,2003年20歲時畢業于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2004年21歲時,和彼得蒂爾等人創辦全球第一家大數據公司Palantir,這家神秘的公司曾服務美國中情局、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據說是幫助美國政府抓住本拉登的主要力量,目前估值200億美金;
此外,Joe還有Addepar和opengov兩家高科技創業公司,以及一家名為formation8的投資公司。這位現年僅32歲的年輕人,還被美國媒體評為硅谷排名第二的投資人。

▲Addepar歡迎奇霖傳媒
Joe的履歷、業績和財富確實耀眼,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
我好奇的是,他是怎么做到的?Joe在黑馬營的活動中曾說,他們的思路和技術對中國和中國的創業者、投資人意味著巨大機遇。像我這種學文科的人,老實說,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發展的好處,可是一點兒也沒趕上。我想知道,這機遇到底是什么?對于中國、中國的創投界人士特別是我自己、我的奇霖傳媒又意味著什么?

?▲《硅谷大佬》資料:Joe?和未婚妻在家中
?
因為這個,我和團隊放棄已經著手在做的人物紀錄片項目,用了整整四個月時間,一邊大量看書、看資料、做研究,一邊不停地和硅谷方面溝通。
?
這四個月的功夫,一點不白下。我由淺入深地理解了科技、互聯網,跳出跳進地打量自己。我是一名文科生,擁有中文、新聞、法律、MBA學習背景和在教育、企業、傳媒領域的工作經驗,此前的人生,和科技從來沒有交集。當我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找到了久違的“癡迷”。一種尋尋覓覓凄凄慘慘多年,終于覓得如意郎君的歸宿感油然而生。
?
2015年秋冬之交的某天,我在工作筆記上認真寫下這樣一句話:我要跨界,轉型,也要跨國。奇霖傳媒——一定要成為中國最好的科技類視頻新媒體公司。我們不再做人物紀錄片,而是要去關注中美科技、互聯網領域的人物、企業、技術、產品。這個戰略確定后,再沒有過任何變化。
?
12月5日,奇霖傳媒五人攝制組經過11小時的飛行,來到了硅谷。此后近一個月,我們在每天只有四個小時睡眠的情況下連續采訪、拍攝。
▍發現雄性硅谷成功的“荷爾蒙”?▍
?
“The future is here.”這是用來描述硅谷(Silicon Valley)的金句。

在過去,這個地方曾創造無數神話。
?
在這里,幾乎每十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在美國排名前一百強的公司中,來自這里的公司占了四成,包括惠普、英特爾、蘋果、思科、雅虎、谷歌等;在世界前二十大估值達到百億美金的創業公司中,有超過八成來自于這里。這里還擁有世界上頂級專業數量排在前兩名的——斯坦福大學和伯克利大學。科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這里的創業者們充滿無窮動力;全球各地、心懷夢想的頂尖人才,匯聚在這里。
?
在我心目中,硅谷是個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這里充斥著改變世界的夢想和令人咋舌的財富故事,很多中國創業者都渴望一探硅谷大佬們的成功秘笈,——這是中國大量企業家、投資人組團前往硅谷的原因。
?
不過,我之所以要來硅谷采訪企業、大佬,并非直奔“成功”而去。我想弄明白:這個地方為什么總是能夠創新?他們的“創新”,到底有多新?到底是什么在決定一個人或企業的創新意志、能力?他們身上有哪些有利于中國社會進步、企業發展、個人完善的因素?奇霖傳媒可以為中國和硅谷科技創業者的連接,做些什么?

?▲?《硅谷大佬》資料:某硅谷孵化器
在硅谷的主要工作就是拜訪各路豪杰,我們走訪了十五六家企業、孵化器、投資機構,采訪了30多個人,他們大部分都是所在領域的頂尖人物。
?
經過整整一年的精心打磨,這部名為《硅谷大佬》的深度報道系列終于完成,首集、講述全球股權眾籌鼻祖AngelList故事的《神秘的天使名單》,即將于2016.9.8率先推出。
在原來的計劃中,關于人物的6集長片項目《硅谷大佬》和關于硅谷企業、技術、風土人情的30集短視頻項目《硅谷荷爾蒙》要同時推出。但是因為公司人手少,為了保障《硅谷大佬》的品質,幾個月前我決定擱置《硅谷荷爾蒙》,把所有人力都投在一個項目上,率先推出偏重把人物當做支點的深度報道《硅谷大佬》。

一年前去硅谷時帶的問題,絕大多數已經有了答案——我完成了工作,也學到了東西。在我看來,硅谷人有三個群體性特征,對作為創業者的我特別有啟發。
首先,他們信仰科技改變世界。我采訪了硅谷排名前三的增強現實眼鏡公司Meta的創始人,他是位以色列前軍方人士,非常聰明、有魅力,他告訴我,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人變得更像人,而非恰恰相反。八個月前我體驗到的產品還像大頭磚一樣沉,現在他們的產品已經進化得非常輕便,比我們平時戴的眼鏡只重那么一點點。我采訪的另外一位泰國籍虛擬現實技術專家說,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將會顛覆目前我們目前已知的所有行業。想象一下,簡直覺得莫名興奮,未來世界,到底會是怎樣一個世界?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
?
其次,在硅谷,是個人就夢想改變世界 —— 他們有種真誠的精英救世情結。
我和顧問們開會時,大家對情懷有爭議,他們通常會提醒我,這組系列報道,不要過多涉及人的夢想、情懷,顯得很虛很空。可是,我是這三十個人組成的團隊中對人物、素材最了解的人,是投入精力、時間、心血最多的人,作為一個前新聞人,我覺得“準確”第一。
按照我的梳理、分析,真心認為,夢想、情懷,是他們能夠變得卓越的最本質、最大的原因。?至于觀眾覺得講夢想是空對空,那是人家的認知,我無法干預。我只負責做真實的呈現,準確的分析,和忠于事實的評論。
硅谷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他們如果僅僅為了賺錢,以相同的智商去做律師,做金融,會賺得更多更快。這么多精英之所以聚集在一起,以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為刻度,一點點努力,沒有改變世界的夢想是支撐不下去的。我分析《硅谷大佬》這部作品里頭的人物,他們有很多理由走彎路、不成功,正是因為沒有忘記夢想,他們在人生的岔路口總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武卿和豐元創投聯合創始人吳軍
這對我啟發很大。首先,我也是有夢想有情懷的人,不管誰開玩笑、誰來噴“情懷”,我都不以為然。我會比較嚴肅地說:對自己的夢想,我是慎重和認真的。
特別重要的一點是,硅谷人不急于求得成功——我喜歡這一點。當初寫鄧紫棋,是因為這一點。后來轉型做科技媒體,是因為這一點。跑到硅谷、用一年時間做《硅谷大佬》也是因為這一點。
在我看來,信仰、夢想和慢創業的心態,就像硅谷體內的激素一樣,是它能夠保持旺盛創新力的重要原因。這是短視的、浮躁的中國,缺乏的東西。
我自不量力而又一意孤行,想要刺激他們。以準確但是柔軟的批評醒世,以美好的人物立言,這是我和同事們參與改變世界的方式。

▲武卿采訪AngelList合伙人Kevin
?▍想要搔到——浮躁的中國消費互聯網?▍
?
一位相熟的記者朋友問,你認為中國科技、互聯網界和硅谷科技互聯網創投圈有什么不同?
?
我一時感慨萬千,覺得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
《硅谷大佬》立項之初,我和總策劃齊驥經常討論這個問題,甚至這是我們要到硅谷去的原因之一。那時,我們常常坐在喧鬧的館子里,從下午坐到半夜,他要著一瓶又一瓶啤酒,我手捧一杯熱水,酣暢淋漓地聊。
我們希望中國的消費互聯網領域,不要再這么浮躁、喧囂;希望政府更多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家們沉下來真正做科技創新,真正做創新的人能活得安穩、有尊嚴;我希望中國投資界,能多些真正想成就創業者夢想的大佬投資人,多些對創業者保有尊重和善意的正派而聰明的資本。
?
中國互聯網界,多的是商業模式創新,而少真正的科技創新。商業模式的簡單復制,使得一些企業越長越壯、幾家獨大,很多中小企業不得不生活在他們的羽翼之下,要么去死,要么去賣。他們豐富了我們的選擇,可能最終我們只有他們一個選擇。這個世界不能只有一個聲音,需要改變一小下。
?
這是“舊的互聯網創業生態”。
?
那么我想,什么是新的創業、創新思想?什么是該有的、新的互聯網創業生態?有一些模式更值得尊崇,有一些成功更值得復制。
?
作為科技視頻新媒體奇霖傳媒的創始人、CEO,我把是否有益于實業和可持續發展,是否具有突破性科技,是否有利于改變普通人的生活,作為判斷科技、互聯網項目好壞的標準;將是否對創業者保有善意和尊重、是否愿意成就創業者夢想并影響世界作為判斷投資機構層次的標準。我要找到這樣一群人,虔誠地低下身子,服務甚至服侍他們。成全他們的事業,就是成就我們自己的夢。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我確定,未來十年、二十年,要帶領奇霖傳媒以超越此時此地局限之大視野、不急不慌不浮躁之沉靜狀態,深度沉浸于科技、互聯網領域,為這里的人和他們的企業做點事情。
?
我希望重新定義成功,重新定義新的創業浪潮。
?
在研究、訪問硅谷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中國以及自己企業的機遇,每一天都為此激動——這是支撐我創業并一定要成功創業的驅動力之一。因為這個,即使我有10000次因為身心疲憊想過放棄,就會有10001次因為熱愛而重新振作。
?
長大后的奇霖傳媒,會是思想啟蒙者?新技術解釋者?新生態倡導者?信息報道者?智力輸出者?不知道,且慢慢走,自由生長。我只是想為中國的創新、科技創新做點事,同時做一個疏闊而有趣的人。道路阻長,《硅谷大佬》項目結束后,我們將繼續深潛,緘默,克制,釋放全部的野性,并且極致努力。(武卿)
▲《硅谷大佬》之《神秘的天使名單》
《奇霖榜》
奇霖傳媒首個科技類視頻內容品牌,關注中國、美國、以色列三國科技互聯網創投圈、真正想推動社會進步的頂尖人物。他們影響世界,我們解釋他們,重新定義成功。2016年9月8號推出年度特別節目——《硅谷大佬》。
?
《硅谷大佬》:
是由奇霖傳媒創始人武卿,帶領30人團隊、耗時一年、投資200萬,精心打造的中國首部針對硅谷科技互聯網創投圈人物的深度報道。項目共分6集,每集45分鐘,講述6位硅谷科技創投圈擁有較大影響力的投資人、創業家的故事。這些節目,涉及五個中國科技、互聯網圈高度關注的領域:股權眾籌、 高科技項目投資、 新能源、 大數據、 新型交通工具。節目首集《神秘的天使名單》定于2016年9月8號上線。
奇霖傳媒出品:守正出奇 霖潤眾生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