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lson,僅六年光陰,1988年生的他已然從曾經的追風少年蛻變為如今移動營銷行業領軍翹楚。五年前臨危受命獨自駐京擼BP,帶領有米廣告應對數百家廣告平臺的窮追圍堵,從四面楚歌中殺出一條血路站穩腳跟。如今,談笑間已難窺當年的風雪與蕭殺,唯雙指間熏黃的煙跡記錄著那些年孤寂與惆悵的時光。現任有米科技COO,統籌有米科技廣告事業群運營管理。
“有一件事,改變了我一生,就是大學時期和一群小伙伴做成了中國第一家移動廣告平臺!這是一份我真正熱愛的事業。”

雖然從業僅六年多,Wilson在移動營銷領域已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多年來,Wilson長期走在中國移動廣告行業的一線,服務了京東、唯品會、昆侖、芒果TV等數以千計的各業廣告主。作為一個領略了無數艱險而始終追求攀爬上生態鏈頂端的男人,他說,在這個行業中生存就如同在海上行船,既要做好糧草的儲備和生產(造血)能力,還要時刻做好與各種臺風海浪抗爭的準備,更要提防各個海域的海盜出沒。能成功上岸的船少之又少,其中歷經的艱難險阻只有真正置身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到。不少人認為有米科技成功掛牌新三板上市,已然安全上岸,其實真正的艱苦卓絕才剛剛開始!
從2010年有米廣告橫空出世到2011年移動廣告平臺的遍地開花,移動廣告價格戰的序幕拉開;從2012年第一次洗牌到2013年積分墻廣告入場,市場的硝煙愈加彌漫;從2014年行業的浮躁不安到2015年的行業兼并爆發完成第二輪洗牌,移動廣告行業走向規范,格局逐漸成形;2016年乃至未來,移動廣告又將遭遇怎樣的挑戰?這一次,有米科技是否還能把握機遇從容面對?
全廣告行業增速趨緩,移動廣告一枝獨秀
根據2015年的第三方數據公司的調研數據,廣告全行業的市場規模大概是在6000億的水平。主流的五大媒體中,除了互聯網廣告呈較大幅度增長,其余幾種廣告媒體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萎縮、停滯,甚至下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平面媒體,13-15年之間平媒甚至呈現出腰斬式的大幅下滑。從艾瑞提供的數據上可看出,僅14-15年這一年,報媒的營收和存量更是達到了夸張的對半減少。這從側面反映出傳統廣告行業已經進入寒冬。
與之相反,作為互聯網廣告的生力軍,移動廣告的春天似乎才剛剛開始。
2013年以來,互聯網廣告行業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率,這30%的增長率中,絕大部分的增長來源于移動廣告。僅移動廣告,2016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340.8億元,約占互聯網廣告的五成,占整體廣告行業比重的20%!顯然,智能手機、便攜式終端依然在強勢地輸出其影響力。
“渠道為王的鐵律告訴我們,用戶的更多注意力在哪里,廣告市場也就在哪里。有米相信,移動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項有意思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類別的媒體形態的受眾大都相對集中和單一,并依附于這些窄小的人群苦苦地支撐。比如電臺廣告,其主要的人群集中在城市白領、有車一族;比如戶外廣告,主要人群集中在商圈、寫字樓;比如報紙廣告,主要集中35歲以上的國企、事業單位人群;比如電視廣告,主要人群為45歲以上的人群。
唯獨只有移動互聯網廣告的受眾是大眾化的,幾乎所有年齡段、區域、職業通通涵蓋。這實際上體現了主流媒體不斷運動和變遷的過程,移動互聯網已經取代報紙、戶外、電視、廣播媒體,成為大眾生活的必需品,其廣告價值也隨市場的變化迎來巨大的變化。移動廣告行業的商業價值遠遠沒有得到最大化的開發。
廣告市場規模變化本質,技術變革決定媒體變革

葉文勝在梅花網傳播業大展發表演講
影響每種廣告媒體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毫無疑問是媒體增量趨勢;而影響媒體增量的因素是什么?答案是技術變革。
報紙、雜志的流行是因為印刷技術的變革;電臺的流行是因為廣播技術的變革;電視的流行是因為模擬電子、數字電子、芯片技術的變革;戶外廣告的流行是因為LED技術、 云技術的變革;互聯網廣告是因為網絡傳播技術,視頻技術的變革;而移動互聯網廣告的流行又是因為芯片技術,操作系統的普遍流行。鄧爺爺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廣告行業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也是為什么移動廣告公司必須要將技術實力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核心競爭力的原因。
“對有米而言,我們總結了兩句話:技術變革決定媒體變革,媒體發展決定市場規模。我們并不一定要追求創造新的廣告產品改變廣告市場的格局,我們要適應市場的變化,在有限的廣告市場格局中占據自己的有利位置。因此對有米科技而言,我們的競爭力在于我們始終在關注媒體與廣告技術的變革,對于存量與增量同時具備的媒體市場,有米會毫不猶豫地搶攻,在藍海期就迅速搶占并形成自身的優勢資源。”
不管是最早應用SDK插件方式進行移動廣告投放,還是有米命名及推廣積分墻廣告模式,引領行業, 或是首創“移動廣告+游戲聯運”的商業模式,以及大刀闊斧涉足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創新舉措,都在印證有米一路走來的策略——保持危機感,始終關注技術與媒體的變革。“有米內部有句slogan,要么牛逼,要么滾蛋!用產品來證明價值,是企業唯一的出路!”
市場愈加嚴酷,構建壁壘需練好內功
在移動廣告行業浮沉的這幾年,危機感是環伺在葉文勝腦中最大的夢魘。“每天最深的感觸就是,說不準一早醒來就看不見太陽了。”廣告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實在太嚴酷了,激烈程度絕不亞于餓狼搶食。雖然整個行業的體量在不斷地增長膨脹,但對于置身其中的從業者而言,成千上萬家移動廣告公司的發展實況依然讓人惶恐。
一、 行業門檻低,廣告經營單位數量迅速增加,競爭殘酷。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2015年中國廣告經營單位超過50萬家,平均每家單位年營收為120萬,按照二八法則,尾部80%的廣告公司平均年均營收為30萬,生存岌岌可危;
二、行業發展迅速,新媒體異軍突起,沖擊巨大。“新”是相對而言的,歷史上每一次行業的變革,都伴隨新媒體的沖擊,這實際上也是技術變革的一種體現。掌握了大量用戶流量的微信、微博等大媒體平臺帶動的新媒體營銷方式的異軍突起, 切走了移動廣告的一大塊市場, 尤其對以APP廣告為主營業務的移動廣告平臺帶來強烈沖擊,不少平臺開始把業務擴展到相關領域;
三、區域集中度下降,三四線城市區域發展迅速。90年代-2010年以前,廣告行業的集中區域主要為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一線城市;2010年至今區域擴散:中西部、二線、三四線城市。這的現狀一方面體現了發達地區廣告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較快,購買力越來越高;
四、宏觀經濟蕭條影響廣告行業。國內方面,中國廣告行業在全國GDP占比1.1%,GDP增速變換導致廣告市場規模增速變緩;國際方面,外銷經濟轉內銷經濟,促進本土行業發展,外資廣告企業進一步進入中國,而中國企業也在尋求低成本的出海營銷方式。
如此看來,在競爭激烈環境下生存,如何構建自己的行業壁壘成為企業最大的命題。“經歷過三次行業大洗牌的有米,能在弱肉強食的移動廣告行業堅挺地活下來,公平地講我覺得因為有米對市場的敏銳度比較高,執行力比較好, 同時運氣不錯。”葉文勝提到,掛牌新三板后的有米科技,在人才、品牌、資金三個方面可以說已經拿到了一手好牌。我們需要不斷修煉內功,不斷提升技術、運營實力來適應市場的變化。
區域社媒營銷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目前市場上的營銷方式已經漸漸從硬廣向社媒廣告轉變。事實上,目前是移動營銷市場,APP廣告和搜索廣告呈現平分天下的狀態, WAP廣告存量非常低。而APP廣告中, 近年來又出現了社媒屬性較重的廣告形式,他們大多依附于大流量的社交媒體, 比如微信、QQ空間、映客、微博等。由于這類媒體的用戶體量大, 品牌與受眾之間能實現高度的互動,受眾與受眾之間能形成高度的傳播,從而高效地提升產品銷量,所以呈現出非常猛烈的發展態勢。尤其是進入2016年以來,粉絲經濟和分享經濟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最直接的體現是直播行業的大熱,打造了一大批網紅、KOL,勢頭直逼兩年前的微信公眾平臺。
區域下沉是社媒營銷的顯著特點。有個有意思現象:許多月入十萬、百萬的90后運營公眾號、 做直播,都是扎根在三四線欠發達的城市,而絕大多數的受眾也是以三四線城市為主。這類人群有比較充沛的時間,內心孤單,有非常強烈要表現的欲望。這與此前我們研究發現近幾年廣告行業區域集中度下降的結論是不謀而合。社媒能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都受到追捧, 這必定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區域社媒營銷的后續發展力量不容小覷。
有米在2015年已經看到社媒的巨大潛力,旗下的米匯社會化媒體平臺,擁有眾多微信公眾號、微博大號、網紅直播資源,用最新、最潮的玩法來幫助廣告主做好營銷推廣。事實證明,社媒形式下,用戶的參與度、互動性更高,對品牌輸出的效果也更強。目前,有米科技也成立了一個專業團隊研究區域社媒營銷的新玩法。未來我們希望不管你身處中國哪個城市,不管你想營銷還是擁有粉絲想變現,我們都能幫到你。社媒的爆發如同打開了一個零成本創業的窗口,這也和有米科技的愿景不謀而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內容創業”。

這是一檔不裝逼的移動營銷大咖分享欄目。
拒絕高冷、拒絕諂媚、拒絕裝逼。
我們尊重少語而多思,我們倡導鉆研和專業,我們更渴求分享與發現。
有米大咖談,分享思考的力量,讓移動互聯網更加精彩紛呈。
Make our point powerful,Make the world colorful!
有米大咖談|一檔不裝逼的移動營銷行業大咖觀點分享欄目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