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TMT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臥底觀察,以及同受害人交流,終于厘清了山東省一家明星P2P企業的坎坷創業歷程。在70后創始人劉某經濟陷入困頓之際,其背后是大量工薪階層面臨的血本無歸的困境。

如今,要錢無門的投資人自發建立了維權群,來同創始人進行博弈和溝通。但是,除了偶爾的抱怨幾句“劉總失言了”,他們似乎也沒有什么解決辦法。藍鯨TMT和多名投資人進行了深入溝通,試圖還原這家明星企業從誕生到陷入困境的全過程。
1,明星P2P的誕生
2013年11月,濰坊晚報對當地首家也是唯一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濰微貸進行了報道。當時,P2P貸款被作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備受推崇,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天內完成6筆業務,貸款總額是20余萬元,共30多位投資人出了錢。
單純的從數據來看,平均每人出資額不到1萬。這也意味著,投資方只是一些期望獲得高額回報的工薪階層,而不是土豪和富翁。也正是這個原因,當得知錢要不回來時,這些普通工薪階層的心理反彈更加厲害:因為他們掙點錢太難了。
一位參與投資的工薪階層提出:把錢存在銀行利息太少,而且存錢時間長,購買理財項目,最高也只有4%左右的年息。但投資貸款就不同了,借款人年息可以付到18%到19%,投入少,時間還短,這是其它理財項目沒法比的。
這意味著,被濰微貸吸引到的投資人,實際上看重的是高額的回報率。這也是他們放棄銀行存款而選擇P2P貸款。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之下,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危險的到來。
2,失敗的風控!
中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巨頭的P2P公司,比如宜人貸,陸金所,翼龍貸,人人貸。這些公司在同藍鯨TMT溝通時,總是會特意強調自己的風控體系。
比如翼龍貸,把聯想控股的品牌背書作為自己的核心亮點。聯想控股的創始人柳傳志,是中國企業的標志性人物,很多人出于對老柳和聯想的信任,加深了對翼龍貸的信任程度。
濰微貸也有一些風控辦法。比如,會對借款人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記錄、近期銀行流水情況、總資產及負債率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達到審核標準后,再在平臺上發布貸款需求和借款人能夠承受的利率信息。
此外,濰微貸為了打消投資者的顧慮,還提出了一些專門的做法。比如,該公司創始人強調:一旦出現貸款收不回的情況,將進行債務轉讓,借款人的債務轉至公司,公司將向投資者償還本金,然后再向借款人追賬。
3,危機爆發了:P2P沒錢給投資人兌現
2015年下半年,微機爆發了。實際上,這只是眾多P2P危機中的一個,但因為涉及到的投資人是以收入不高的工薪階層為主,所以,在當地產生了較大的振蕩。
從2015年開始,網站創始人劉某發現,已經無力償還投資人的錢了。于是,對于用戶的提款需求,劉某的方法是打欠條。
現階段,唯一能安慰這些投資人的,是“欠條還沒到日期”。根據藍鯨TMT和多個投資人交流,大家的看法趨向一致:真到了欠條擬定的還款日期,也不一定能收上錢來。
在打欠條的同時,劉某同時會支付數額很小的金額給借款人,以安定借款人的情緒。同時,很多人反應,劉某雖然未還款,但是態度非常誠懇的和投資人交流。但這種態度誠懇是為了故作姿態拖延時間,還是真心還款,目前還不好說。
4,維權:一場看似無意義的努力開始了
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錢有可能要不回來了。于是,投資人開始拉QQ群,微信群,很快,他們就成立了一個接近百人的社交群,里面,全是借錢給濰微貸的用戶。
為了增加自己還款的可信度,劉某甚至向大家公布了自己的家庭基本資料等信息,并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會給大家還款。
不過,很多投資人私下也有擔心,覺得這個錢要回來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原因是,因為風控體系的風險,有些用戶借了錢沒有歸還。而網站創始人,亦無力墊付數額如此之大的墊款。
5,P2P該何去何從?
濰微貸采取轉型的方式,來應對目前的危機。
公司公告中聲稱“為進一步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形式,公司將進行內部股權調整,平臺將進行升級改造,由此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股改能否解決辦法?目前不得而知。但對于投資人來說,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P2P企業顯得尤其重要。濰微貸只是中國P2P貸款的縮影之一,在此,藍鯨TMT也呼吁廣大投資人: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P2P貸款,因為,一旦投資失利,血本無本是遲早的事情。
附小貼士:
截至2014年12月,出現提現困難、倒閉、跑路等問題的P2P平臺已達338家,其中最短壽命為半天,最長壽命也不過2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