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一期“創派對”活動受到廣泛關注之后,思達派&創頭條繼續追尋熱點,“體察民意”,結合時下熱門創投行業,積極籌備新一期活動。7月3日,以“人工智能的文藝復興”為主題的第二期“創派對”于俠客島聯合辦公室如期舉辦。
本期活動,有幸邀請到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SONOS中國首席策略官、新媒體天使會創始人劉興亮,百度機器學習科學家夏粉,科大訊飛開放平臺架構師胡惠陽,智齒科技聯合創始人&戰略官龍中武,以及納人資深行業產品專家葉思。五位技術領域專家與到場百余位觀眾一起討論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首位發言嘉賓劉興亮,結合自己多年行業經驗,通過對人工智能自1990年至2020年“五個十年”的預言分析,總結出人工智能提前到來的原因:包括硬件基礎設施的完備和普及、大數據分析能力的迅猛發展、云計算的高效以及與人工智能緊密聯系的機器學習的不斷發展和演進。此外,劉興亮還認為,人們對于人工智能“侵犯”人類的設想完全是杞人憂天。如他所說,機器最終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實現,這個能力必然是無法與人類的思維匹敵的。
來自百度的機器學習專家夏粉從大數據的角度切入,通過講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關系,以及在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分析了大數據的巨大價值。他認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應該體現在對大數據分析之后的預測能力上。真正的智能應該具有在某種領域超越人類的能力——比如想到人沒有想到的事情,相關案例如預估廣告點擊率等。當然,這種能力考驗的不僅僅是對機器學習算法的開發,而且包括數據量的增長和計算能力的提升。
除百度以外,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進行深挖的還有垂直于招聘領域的納人。來自納人的葉思分別從當前招聘市場的行情、人工智能在招聘領域的應用方向、人工智能應用于招聘領域的意義以及人工智能道路上還需要攻克的難題等角度進行分析和講解。關于納人招聘系統的詳情,可點擊右邊智能“納人”: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幫企業精細化招聘和招聘市場離“機器面試”還有多遠?看納人如何用機器學習幫企業招人進行了解。
除具有普適特征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也可通過不同專業類型進行劃分。來自智齒科技的龍中武將人工智能分為四種類型:
1、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即機器學習、自主推理、人工意識等;
2、讓機器像人一樣看懂即視覺識別、圖像識別;
3、讓機器像人一樣聽懂即語音識別、語言處理;
4、讓機器像人一樣運動即運動控制、運動分析。
在本期活動中,胡惠陽所在的科大訊飛和智齒科技一樣,都主攻語音識別和語言處理領域。
科大訊飛是一個以語音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胡惠陽詳細介紹了科大訊飛在技術層面的能力,包括平臺如何實現“快、智、穩、易”四個特征。
智齒科技致力于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在線客服結合。據龍中武介紹,早期語言分析時,為了讓機器人懂語言,人們會制定語法和語法規則,將一句話拆成若干個詞,然后標出幾個關鍵詞進行反復匹配;而現在主要是利用概率和數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因為同樣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當中的意思是不同的,利用過去的語法規則,會影響語義判斷的準確性。
對此,智齒科技在客服場景下自主開發了一套技術——在語義分析技術領域內,用統計語言的模型替代過去語法規則模型。這項技術的開發大大降低了知識結構維護的難度并提高了效率,同時讓機器學習更加完善。如龍中武所說,人工智能最根本的價值在于幫助甚至替代人類完成任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在下半場的圓桌會議當中,嘉賓積極回答現場觀眾提出的技術問題,包括人工智能如何保證圖像識別的精準度、圖像大數據的抓取以及分析能力如何提高的問題、還有技術革新時期,新舊產業更替過程中有哪些機遇和問題等。
可以看出,在技術驅動下的當今時代,人工智能的課題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也亟待新技術和新思維的支持,真正的智能不僅僅是物聯網和單一的人機交互。未來人工智能能否達到人類智能甚至超越人類智能?這條“文藝復興之路”還有多遠?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