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會成為互聯網的標配這句話說了并不單單意味著產品層面的標配,更加重要的事情是,互聯網其它行業都在尋找與直播的契合點。

把時間再往回拉一點,上一個大規模通過直播平臺做營銷的是杜蕾斯,他們做的百人體驗 AIR 空氣套活動算是賺足了噱頭,各個平臺加起來超過 500萬的觀看人數,之后還刷爆了你的朋友圈。
直播會成為互聯網的標配這句話說了并不單單意味著產品層面的標配,更加重要的事情是,互聯網其它行業都在尋找與直播的契合點。
過去做事件營銷,文案和內容做的再深刻,總是不如同呼吸共命運來的直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人涌入到各個直播平臺,我氪已經有同學在直播寫文章了,下一步可能就是直播采訪。
新手村的新手開始進場了。

當更多人開始直播的時候,直播平臺該怎么去迎接他們,或者說,哪個直播平臺是適合我去直播寫字或采訪的?
直播這件事情金字塔型非常明顯,誰能抓住更多頭部內容就意味著更多用戶,這跟現在的視頻網站競爭很類似,大家除了會說我的網站上有多少視頻,更加強調的是我有《歡樂頌》或《太陽的后裔》而你沒有。
目前來看直播平臺在的頭部內容是主播,將游戲直播撐起來的是退役選手和解說們,秀場直播則靠的是美女網紅,想要切入社交的17和一直播則選擇了找明星。但跟視頻網站格局相對穩定的形勢不一樣的是,這條跑道上更多的是創業公司,如何找到主播以外的競爭方式是直播平臺需要考慮的。斗魚能成為 10億美金獨角獸,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其社區氛圍成了護城河,在 A 站種子用戶的彈幕腦洞下,他們造星的速度要比其它平臺快。
那上面那個什么直播平臺適合寫字就變成了直播平臺進化的過程中該如何做內容選擇,你有林志玲而我有劉濤的局面該如何進化?
屬于直播的《奇葩說》在哪里?
說這個問題前,先講一個我觀察到的現象:我的宿友跟我一樣是個游戲動漫宅,在去年游戲直播熱起來之后,我們原本花在 A、B站上的時間基本被對半折扣掉了,一些喜歡的 Up 主也開始了自己的直播。
直播已經開始吃原本屬于視頻網站的時間了,在熊貓 TV莊明浩的觀點中,不管是彈幕網站、視頻網站還是直播在用戶的手機和電腦上都屬于視頻娛樂時間,那么在未來的競爭中,大家都是在同一個圈子里玩,用戶爸爸都是同一批人。
之前直播在孕育到爆發的過程中,輻射的用戶群可能還是過去某個特定的用戶群,比如移動直播的爆發抓的大量用戶是過去被 PC端門檻限制的人群。當真的要跟視頻網站搶時間的時候,就需要去思考更多不懂直播吃飯時怎么回事的人了。
這些人跟當年不懂日和這類網生內容的人有些相似,合一這樣的團隊敲開網生內容大眾化的門后,更多傳統做內容的人開始進場,迎來了網生內容的爆發。
那么同理,在直播迎來爆發的節點,除了過去的主播,直播內容該怎么進化?
還會有多少過去的內容人來做直播相關的大眾化內容,屬于直播平臺的《奇葩說》是長什么樣子的?會不會向芒果TV那樣出現幾檔節目撐起一個直播平臺的現象?
直播時代個人 IP 的樹立和延續
最后一個問題來聊聊人,現在和未來將會成為主播的人。跟發微博一樣,未來發的可能就是一個直播了,那么如何在直播時代樹立自己的個人IP還沒有標準教科書。
目前游戲直播平臺跑出來月入百萬主播主要的基礎是會 “玩”游戲,而秀場則靠的是美女屏幕前的扭動和笑話,還有謝謝寶寶送的黃瓜共有套路。當直播成為標配之后,進來玩的就不止游戲高玩和秀場美女的,曾經在微博和秒拍已經活躍的大V網紅們應該不會放過這個領域,或者說他們的粉絲需要他們直播,那么他們進來后該怎么將自己的個人 IP 延續下去?
直播社交這個詞隨著17的回歸又重新被提了出來,在圖文的微博時代,從博客轉到微博的公知們將其擁躉帶了進來,催生了大批量的段子手,以小咖秀為代表的段視頻社區出現后,我們發現原來愛演的人這么多,還藏了個
Papi醬。那當直播成為社交的基礎設施,誰又會站在浪尖上?
或者換個角度看,當Papi 醬招標招到2200萬之后,涌現了大量的網紅孵化器,搶占還在風口的短視頻和秀場,那如果有一天 Papi在某個平臺開始直播脫口秀,秀場 “謝謝寶寶送的黃瓜” 運營那一套會不會進化?
以上是直播未來進化,關于直播平臺、直播內容、主播的一些問題。直播真的太火了,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人都開始進入了這個領域,而關于這個領域為什么成為風口、未來的格局、直播為什么會火已經有些內容過剩了,所以我們想往未來看看,無關格局和風口,只想看看上面三者在未來會做什么樣的選擇,進化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