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全球移動互聯網論壇(GMIC)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人工智能專家邁克爾喬丹分享了一些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的例子。
“目前的人工智能,大多是個體的智能,而不是體系的智能。”喬丹教授表示,即使是個體領域,人工智能還存在一些缺陷。“就如同今天的AI速錄,很多語音、翻譯就無法準確。這是一個過程,人們必須理解。”
喬丹舉例,目前他發現很多做音樂的人都不賺錢,演唱會沒人聽,專輯賣不出去。但如果依托人工智能,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出某一位音樂人的受眾主要集中在深圳,那這個音樂人就可以去深圳開演唱會、去深圳賣專輯。”喬丹認為,實現技術到市場的轉化,這才是人工智能的最終意義。
另外,很多應用在推薦餐廳時,大多沒有考慮到商業領域。比如只是根據個體情況,進行推薦。“如果引入競爭機制,你這個餐館實現3%的折扣,那個餐館能實現30%的折扣,將整個體系智能化,就能夠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喬丹相信,目前的AI體系并沒有考慮這么多。
他認為,人工智能產業化,除了依靠科技人才,也同樣需要商業、經濟學的人才。只有不同專業的人湊在一起,才能實現更多的可能性,人工智能產業也會更加“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