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18中國(寧波)青年創新創業峰會在寧波東部新城圓滿落幕,此次峰會由蜂巢孵化器、創頭條主辦,獵云網、起風了協辦,寧波市經信委、寧波市科技局、寧波市東部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特別支持。
此次峰會上,中國科技開發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世明博士就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話題進行了分享:(根據張世明博士演講整理,略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智能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最近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都非常火,中國科技開發院也想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做一些工作,所以成立了一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我們的任務主要是想使人工智能、數據管理變得更簡單、更方便。大家都在說人工智能,但是如何做好人工智能,以及如何把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結合,這是大家現在,包括投資界、創業者,都想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我在這里跟大家做一些淺薄的分析,共享一下,大家相互學習一下。
大家知道,我們經歷了四次的工業革命——從機械化,電氣化,現在大家生活的數字化時代,以及這里提到的智能化時代。我們暢想人工智能,但是能不能做好人工智能,能不能真正進入到第四次革命,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包括科技界、產業界相互合作才能做到這樣的發展。

人工智能是智能時代技術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說到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講網絡化,真正的智能化發展是由網絡化推進的結果,只有網絡、4G、互聯網的共同發展,才能真正推動智能制造的進一步發展。包括我們有了谷歌,國內有了百度、騰訊、阿里,阿里的戰略布局非常好,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大數據發展、科技發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們有了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這個階段是一個消費互聯網,包括阿里、騰訊、百度,我們現在做的也就是消費互聯網所得到的結果,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人工智能最大的戰場是在智能制造,包括O2O、工業、采礦、石油等,這些應用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價值,但是價值多少,能不能真正優化這個企業的生產,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取決于我們的基礎設施是否走到這個階段,就像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后,我們的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有了深度學習,我們才能夠把人工智能的應用推廣得更好。
人工智能ABC
人工智能真正要發展,最重要的是我們有大量的數據,要有很好的計算的設備,以及算法的進化,這三個的疊加才能夠真正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在全方位的發展。我們有了數據,有了算法,我們以云計算為基礎,大數據為背景,我們的算法進一步強化,這才是人工智能崛起的必要條件。

關于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包括在金融、醫療、教育、自動駕駛、電商等領域的這些應用場景都已經有大量的應用,另外以安防為主的頭像識別、人臉識別,也出現了像商湯科技這樣的獨角獸企業,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會在各領域遍地開花。
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
前面講的是所有的人工智能在消費互聯網方面的應用,但是人工智能如何來幫助制造企業,這是我們現在企業,包括國家和各個戰略層面正在考慮的一個問題。這是算法在機器領域和自動化領域的一個應用——如何把我們相應的規則和個性化的定制應用在生產系統,人工智能在制造方面的應用,實際上是人機一體化。我們有推理、有設計、有分析、有驗證,我們通過網絡、數字化、智能的形式,形成一個智能化的管理,關于這塊走出第一步的應該是富士康的郭臺銘和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這是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時刻。制造業,我們要有一個產能基礎,在消費互聯網行業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一個基礎,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我們也要有一個基礎,幫助制造企業進行產能的共享。

簡單來講,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的驅動力,我們如何把消費互聯網領域的大數據與智能制造的技術很好地結合,并且用現有的智能制造技術,幫助制造企業分析和管理工業大數據,這是我們的方向。消費互聯網連接的是人和人,工業互聯網連接的是人和機器,如何使機器和人有很好的優化合作。現在講的是這個大數據,實際上我們需要管理的是工業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基礎上的人工智能。
工業大數據是智能制造的基礎
工業大數據是智能制造的基礎,這個方面我們從世界幾個大國針對智能制造方面的戰略可以看到,包括美國推崇是工業互聯網,他也不講工業4.0和智能制造,他就講工業互聯網,結合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企業,激發生產力。德國是講工業4.0,移動計算、社會化媒體、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優化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在這個基礎上,也許是因為德國在消費互聯網上落在世界的后面,所以他提出了工業4.0。而在中國剛好是這兩個方面的融合,在消費互聯網方面也做得很好,在制造業方面要向德國學習,所以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所謂的智能制造,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等的融合創新,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這是我們國家的戰略需求。
我們講了這么多,什么是智能制造呢?智能制造如何來走向這樣一個過程中呢?我們前面講了四代產業的工業革命,基于我們走過了第三次產業革命,在數字化和工業互聯網這兩項基礎之上,我們才能真正走向智能制造。現在的制造企業想做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他需要擁有自己數字化的工業大數據,包括他所有的數字化工廠,所有的物聯網,實時監測大數據,有了大數據,必須所有的數據都可以應用以及管理起來。
個性化定制+區域化合作是智能制造的趨勢? ??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為什么智能制造很重要,在產品的多樣化方面,在全球化合作方面和產能成本方面,智能制造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個性化定制和區域化合作是智能制造未來的趨勢。
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結果,我們要明確,誰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有人講了,是企業,也有說是產品,其實都不對,客戶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我們所有的目的最終是為客戶生產出個性化的產品,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結果,我們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相應的體系化的東西,我們要以企業互聯網為中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的智能制造2025,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有了企業,有了智能化改造,有了工業互聯網,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戰略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優化產能的結果。
中國的智能制造現狀是什么樣的,我們的基礎是什么樣的,能不能達到信息化的基礎,我們的技術支撐達到了多少,商業模式能否合理支撐智能制造,我們的配套設施是否夠?各個企業的決策者是否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否覺得這個是必要的,是不是馬上要做這件事情?很明顯,我們現在整個來說,制造業的信息化程度還是比較薄弱的,據我了解,我們只考慮大的全國54家國有制造企業,實際上它的信息化程度還是比較落后的,還處于工業2.0到3.0之間。但我們工業互聯網還沒有形成起來,現在大家都講互聯網很好,實際上你們現在關注的只是消費互聯網,我們的消費互聯網做得很好,但是我們現在的工業互聯網非常薄弱。針對企業的認識方面的問題,企業想做這件事情,國家也作出這樣的戰略,各地政府也有相應的政策支持,但是真正要落到實處,把人工智能落到企業中來,這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人工智能落地智能制造的路徑:人工智能專家+產業專家
至于人工智能落地智能制造的路徑,我認為就是人工智能專家加上產業專家,必須是人工智能專家和產業專家之間相互融合,這是為什么吳恩達和郭臺銘走在了一起。像富士康有一個很好的大數據基礎,如何優化制造企業的生產過程,如何做好相應的物流配套,只有產業專家知道些,而人工智能專家有的是技術,所以這兩者之間都需要相互適應的過程,人工智能專家需要產業專家的數據,產業專家需要人工智能專家的技術,只有兩者真正結合,才能把人工智能很好的落到智能制造上。
? ? 智能制造將是未來人工智能的主戰場,把我們的技術嫁接到實體經濟來,促進實體經濟包括商業模式的轉型,才能更大發揮智能制造的價值。謝謝大家!? ? ? ??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
2021-12-06 蜂巢孵化器發布了 《阿里云創新中心(南昌)與南昌皓躍物聯舉行簽約儀式》的文章
2021-11-22 蜂巢孵化器發布了 《阿里云創新中心星云計劃·數「智」化主題沙龍圓滿落幕!》的文章
2021-11-18 蜂巢孵化器發布了 《阿里云創新中心(南昌)云招商項目對接會成功舉辦》的文章
2021-11-01 蜂巢孵化器發布了 《全國專精特新企業數據地圖首發 |「直通北交所」行業沙龍杭州專場圓滿落幕!》的文章
2021-09-30 蜂巢孵化器發布了 《蜂巢「最美工位」評選結果出爐!有你嗎?快來看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