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海外研究機構的目光在聚焦“中國新常態”,這其中就包括以私立研究著稱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4月初,互聯網領域明星企業家雷軍、影視界大腕陳凱歌、韓三平等出現在為期3天的賓大沃頓中國峰會上。如此跨界,這是個什么組織?據了解,賓大沃頓中國中心(Penn Wharton China Center)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沃頓商學院共同創立,致力于賓大與中國的溝通和交流。
國外盯上了中國創業,此前徐小平、劉強東和高瓴資本的張磊等也多次跑到美國高校里去巡講,呼吁留學生們回國創業。大佬們為何希望年輕人回國創業?中國創新如何成了創業者的新沃土?看看這些大佬們怎么談論國內大好的創業趨勢。先來看一下賓大沃頓中國峰會上幾位大佬分享了什么:
雷軍在演講中稱,中國是創業成功率最大的地方,“除了美國,在互聯網領域中國是最先進的,不過中國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模式上的創新都領先于美國,以前是 C2C 即 Copy to China(將美國的創新抄襲到中國),現在則是Copy to Global,即將中國的模式和創新復制到全球”。
他還梳理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狀況:
中國互聯網經過15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從市值上來說,全球最大的5家互聯網公司,美國有3家,還有2家是中國公司,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過去5年,中國創業和創新環境的改善讓人無法想象,20年前,我創辦金山軟件時,在市場上無法籌到錢,十多年前也同樣困難。而今,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好的團隊及好的技術,很容易找到投資人。
未來10年,是在中國創業的黃金期,更多機會一定是在中國。
雷軍還是以那句“臺風來了,豬都會飛”,勉勵中國留學生加入中國萬眾創新的浪潮。
峰會還組織了關于傳統房地產領域投資討論,中國的房地產形勢復雜,國外資本不敢輕易染指。
易居中國董事會主席周忻表示,在中國經濟不好的時候可以買房,而房地產市場的差異化將成為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熱衷于買買買,在境外做資產配置,這也是房產相關創業的方向之一。他說:
圍繞互聯網+很重要,但是圍繞房地產+更實在。
他還表示,房產、住房相關的創業領域呈現了另一番變化:在過去30年,國內企業多是造房子,未來諸如萬科或者綠地的住宅建造面積排名之爭會成為歷史,房地產+時代來臨,不僅住房子將成為一種產業新常態,圍繞著房子和住在房子里人的服務將成為未來中國創業最大的機會點,未來房地產+文化、房地產+教育……也會成為創業風口。
一波又一波的大佬去美國召喚莘莘學子回國創業到底為什么?中國為何成了創業者的新沃土?
讓我們回到2015年,那年,還在靠奶茶上頭條的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哈佛中國論壇上也進行了相關主題演講,會上分享了自己創立京東以及二次創業的經歷及經驗。
劉強東說,留學生趕緊回國吧,現在是創業的黃金時代
劉強東就關于如何創業稱,創業要想取得成功,關鍵就一句話:只要你能夠解決一個問題,那么你的項目就一定會成功。現在中國創業非常火,是創業最好的時代,現在只要有一個主意,就可以拿到3000萬美金的投資。
人類的需求在幾乎毫無節制地、進一步貪婪地、快速地增加,這就給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消費者有需求,只要你解決問題,滿足消費者需求,你就能獲得成功。
關于西方經常在討論的中國經濟連續增長十年,經濟會不會出問題的話題,劉強東認為,只要無數年輕人拼命努力、在創業、創新,中國經濟就不會出問題;只要有無數中國人美國留學、歐洲留學、日本留學,學習全世界知識、經驗,中國經濟就不會出問題。
對于在海外的留學生,劉強東建議,不用沿著以前的舊思維,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時代,每個留學生都值得回國加入中國的企業,中國的民營企業并不比世界其他公司差。
國外積累經驗已經是陳舊的思維,因為如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已經很強了,對人才的需求遠遠超過硅谷。
坦白說,從中國有第一名留學生出國起,留學生學成回國后總能成就一番事業,他們的價值總是更大的。現在過了一個多世紀,留學生的優勢還是必然存在,祖國依然很需要這幫人。
我在真格基金看到留學生回來會有迷茫,有挫折,但這片土地對他們的需求仍然是炙熱的,并且帶給他們的回報是豐厚超額的。
現在是國內創業的好時機,千載難逢的機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笑)你也應該回去,明天就回去,后天也回去,但是大后天回去就不一定了。為什么?因為中國機會在今天這樣是處在青春爆發期,時機不等人。
對留學生來說,屬于擁有夢想但還未完成財富積累的人,泡沫越大,反而對留學生的機會越多。
你別管是不是泡沫,你加入了公司拿了這個公司的股票行不行?三個月前這家公司銷售額三百萬,現在兩千萬了,這難道不是國內一天等于三十天,所以常常讓我有做夢并且夢想成真的感覺。中國人民的創造力被喚醒了,被點燃了。十幾億人民,就像毛澤東當年說的人多力量大干勁足,這個事實現在就在我們身邊,前所未有的,理性的騰飛。
回國創業能不能成功呢?不一定,失敗的幾率要比成功的幾率高的多得多,但這就是中關村的精神,也是真正的創業家的精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想法發揮出來。整個創業的氛圍,整個創業的觀念,整個創業的條件,包括天使投資人,全社會對創業者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這個時代。
張磊:做成大格局觀企業
京東商城去年5月2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之后,最耀眼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今日資本總裁徐新,但還有一個起更關鍵作用的推手,那就是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畢業于耶魯管理學院的張磊,恩師是耶魯投資基金負責人大衛·史文森,史文森是與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師。
張磊第一筆投資的對象是騰訊。高瓴資本成立后,張磊把從耶魯大學投資基金籌集的大部分基金都投給騰訊,結果回報非常豐厚,目前仍繼續保有騰訊股份。
高瓴資本在風險投資上的成績已經不能用優異來評價,而是讓人難以置信。由于低調的作風,張磊和高瓴資本讓人覺得有點神秘。去年,張磊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演講時說:
長期投資者有巨大的優勢,我所謂時間套利的期權價值。現在中國的股市就像1999年,還要乘三倍。任何股票改個名字沾上互聯網,估值立即翻幾倍。有些人說長期投資在中國不管用,因為大家交易太頻繁。
我深信價值投資,但與傳統價值投資哲學不同,我喜歡投資變化。我認為變化產生價值,并且要投資那些驅動變化的人。特別在中國,技術已經成為游戲更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在傳統還是新的行業。
從張磊的投資信條“做企業的長期合伙人”來看,高瓴投資的特點是所投資的公司數量不多,但長期持有股份,追求長期收益,即所投公司上市后,只要業務發展前景可期,都會繼續持有。這恐怕也是他認定的做投資人應有的野心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