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日前,在新三板上掛牌的食品企業,大約有109家,食品加工89家,飲料制作11家,餐飲9家。
其中,9家餐飲企業分別為香草香草、伊秀股份、紅鼎豆撈、華鼎團膳、望湘園、粵珍小廚、紫羅蘭、百富餐飲、豐收日。

在餓了么被315點名后,食品衛生安全再次上升到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危機公關也使事件持續發酵。今天三板哥就結合品牌公關學,聯系“餓了么”曝光后其公關的各種應對,淺顯談談:如果315被集火的你,你該腫么辦?
內省永遠第一,真誠始終為要
所有的品牌危機都要第一時間從內部找原因。擺正這個態度。
餓了么在被曝光后,官方聲明發出之前,餓了么還在自己的媒體微信群中表示希望借此事件漲粉。這立馬傳遞出企業逃避自身責任,態度不端正的信息,被曝光后被媒體集體聲討。
隨后,餓了么發布了官方聲明,然而這一道歉并沒有把用戶的怒火怨懟平息,反而有越燃越旺的趨勢。直接原因是套用模版、缺乏真誠。如圖:

記住,消費者和用戶是情商和智商很高的正常人。如果你說的理由和解釋,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也別妄想能騙過消費者。
鑒于第一版道歉無效,3月16日上午,餓了么的CEO張旭豪再次道歉。在內部郵件中他表示,這暴露出公司在資質審核和管理環節存在著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必須承認,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餓了么確實存在失職之處。我和管理層也應對此承擔責任。”
這一誠懇的道歉,對于事態的緩解,有一定之功。大眾其實知道黑作坊的存在,也知道通過平臺無法完全避免掉黑作坊。但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態度,認錯,整頓,給大眾一個交代。
這個時候,企業要做的就是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堅持統一出口,別讓豬隊友上線
這是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那就是企業對于危機事件的回應,一定要保持有且僅有一個輸出,一個代言人或者一個口徑。
當晚微博上一位名為“餓了么大先生”標簽為餓了么網上訂餐高級經理的ID發出了一條令公關界人瞠目結舌的微信:

一句話,有時候可能讓企業做的所有工作前功盡棄。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場景,一大堆記者帶著話筒、攝像機圍堵暴風中心的企業家或明星,而只得到“無可奉告”四個字。對于企業來說,很多時候,這些非官方的聲音確實應該保持緘默。
靠撕逼轉移大眾注意力?下下策。
要撕,你立場要正,否則就別攪渾水,誰都不傻。
今天撕逼已經非常頻繁地發生了,兩家各執己見的企業這樣做,目的是為了作秀給不明真相的大眾。但是,這種招數不適合本身有問題的企業使用在曝光他的主流媒體身上。

餓了么身不正,央視本身曝光的是事實,這種自嘲和撕逼,完全不會讓大眾覺得“餓了么”受了委屈,或被央視敲詐了。
同行間撕逼是不是就OK?No,這里要批評的百度和美團。在餓了么事件后,百度和美圖的表現,只能給兩個字“昏招”。
百度百科第一時間審核通過了“餓了么被315曝光”的更新條目。而美團則連夜出了“遠離黑外賣”的海報。

媒體給了百度百科“最無節操推廣獎”,給了美團兩字“呵呵”。黑外賣的事情,百度外賣和美團外賣上都有,誰也不比誰干凈,這種時候,踩著被曝光的小伙伴上位,實在有些幸災樂禍的小人嫌疑。
小結
餓了么糟糕的公關應對,與它如此知名的品牌調性嚴重不符,顯示出這家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公司在公共體系方面的不健全。
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基礎是,無論遇上何種危機,企業品牌都應該爭取傳達給大眾、消費者一個有擔當、有社會責任、非常靠譜的形象。你的一切原則、一切技巧都應該為此服務。
事情還沒有結束,昨天,餓了么“問題餐廳”更名換姓“披上馬甲又復活的事件上演,并被曝光,無疑又是一場雪上降霜。在挽回品牌形象的同時,餓了么在做好產品服務的路上更要加把勁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