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網報道】近日,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分享經濟”成為繼“互聯網+”后的最火熱名詞,在兩會上國家以前所未有的態度支持分享經濟的發展,大膽預測“分享經濟將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鼓勵分享經濟從滴滴快的交通出行、木鳥短租的民宿短租領域,延伸到金融、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等其他領域。
不可否認,分享經濟正在中國掀起一場巨浪,傳統行業站上風口浪尖以最新姿態面世,而筆者將會帶著各位看官一探分享經濟的魔力。

分享經濟的基礎引擎作用:閑置就是浪費,變閑為錢是王道
百度百科對“資源”的解釋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對社會分散的個體而言,資源分布不平衡是社會常態,由于時間、空間等條件限制,資源成為一種不可多得的占有品,并非每個人都擁有全部的資源,一種資源注定是一部分人綽綽有余,另外一部分人求而不得。如東部沿海城市水資源豐富,而西北地區非常缺水,如果東南部閑置的水源可以共享給西北,將產生不可比擬的價值。
在我國閑置資源數字是驚人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閑置房源數量達到5000萬套,這和中國房產市場一房難求的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交通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月1日中國的私家車數量超1.24億,但每日依然有35%的人的用車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中國知識分子數量龐大,遍布傳統與非傳統行業,且素質極高,但仍有成千上萬的企業在沒有大神救助的困境中死掉。由此可見,“未合理利用”、“閑置”是一種浪費,中國無形中正在流失著巨大的資產。
為了有效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如今專車企業、短租企業借助互聯網技術,重新盤活原有資源,讓其煥發新活力,達到“廢物變寶”效果,創造持續性的價值,促進經濟發展。木鳥短租、自在客使人們有償分享閑置房屋,在行、靠我、8點后、1英里為人們提供知識有償共享平臺,滴滴快的合理解決碎片化時間內車資源的浪費問題,阿姨幫、阿姨廚房讓“阿姨們”的廚藝有了“用武之地”,閑魚讓人們能快速處置舊物,分享實現“變閑為錢”、“變廢為寶”,同時也滿足了資源缺少者的需求,為經濟增長提速。
引擎動力二:各領域滋生兼職,就業刺激經濟增長
如果說變閑為錢是基礎引擎作用,那么分享經濟下滋生的各種新興職業又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引擎力。筆者認為龐大的分享經濟下的各大產業拓寬人們就業領域、增加就業內容、增加就業人數。解決社會就業問題不僅能提高人們收入,還能拉動經濟增長。
以分享經濟下的在線短租行業為例,“大眾旅游”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旅游市場朝著大眾化、精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并創造了大量的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吸引了眾多大公司的員工跳槽創業,非標準住宿由于其市場廣闊的前景和創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大眾創新和萬眾創業的首選,木鳥短租、自在客、換客等都是鮮活的創業案例。
同時由于分享經濟在房屋租賃領域的滲透式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自家房源通過木鳥短租等平臺出租,如書店老板允許愛好讀書的人在書店過夜,畫家將文藝畫室租給藝術愛好者,設計師將工作室出租給喜歡創意的年輕人。這些人身份發生轉變,不僅能以第一職業身份在本行業精耕細作,還擁有“兼職房東”的第二重身份,為有特別需求的用戶提供“專屬服務”。這種身兼多職的就業模式為更多的個人服務者提供了就業機會,使擁有各類技能、興趣及碎片化時間的勞動力資源得到有效解放。
除此之外,在線短租行業還衍生出短租攝影師、房客伴游等多種職業,如木鳥短租的特約設計師根據當地人要求改造房屋,打造別具一格民宿;當地專業攝影師或攝影達人根據木鳥短租等平臺要求,去現場采集房源照片;當地人根據房客的年齡層次、生理狀況、個性化心理需求等限定條件,定制私人旅游路線;甚至當地房東共享私家車給有交通出行需求的房客。
類似于木鳥短租的網絡平臺還有很多,這些平臺既能為人們提供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為其技能發揮提供舞臺,也能增加人們收入。“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被國家認為是“新常態”下的新引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兩會上表示,“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還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促進旅游、租房、租車、金融、家政、教育等互聯網新業態發展。”
社會發展的內在引擎:改善社會關系,改變社會理念
隨著分享經濟在各個領域深入發展,社會個體都將分得分享經濟“一杯羹”,社會理念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人們出行不打車改坐別人的私家車,旅游住當地人家體驗風土人情而不必“非酒店不可”,社會精英的知識能影響除本公司以外的其他企業的命運,我們不必苦練高超廚藝依然可以在自家享受美味佳肴,共享讓社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這種關系之下,即使我們不占有資源,也能坐享其價值。共享模式不斷沖破傳統“底線”,打破陌生人間的隔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建立信任關系,甚至發展成親密的朋友。
當今80后、90后年輕群體出游的目的趨向復雜化、個性化,自然美景、人文風情不再是旅游的唯一目的,年輕人的旅游更傾向于社交帶來的感性的心理體驗,民宿是一個開放的場所,經常設有茶社、娛樂棋牌室等社交功能室,民宿經營者經常舉辦歡聚一堂的群體娛樂晚會,一方面游客和當地人建立親密的聯系,另一方面不同游客來自全國各地,本身帶有故事性,交往中能滿足彼此的好奇、冒險等心理,因此民宿社交屬性越來越受重視。
除了民宿之外,滴滴快的的專車司機被要求為乘客開門,乘車過程中和其愉快聊天,傳統出行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行為模式不斷受沖擊,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系逐步形成,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了良好鋪墊。
分享經濟正在由“一枝獨秀”步入“遍地開花”的階段,發展過程中不斷改變社會傳統思想、改善資源浪費現狀、增加就業,以輕資產、快復制的特點成為新型經濟體。但分享經濟的弊病也會日益凸顯,主要是安全問題,在各行業表現為出行是否安全、民宿入住是否安全、資金共享是否可靠、技能共享的風險如何解決等,這亟需平臺、國家、個人各個參與者不斷努力,只有三力合一之后,才能使分享經濟從“花開春季”步入“碩果累累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