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28日,由創業邦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5創新中國總決賽暨秋季峰會”在杭州洲際酒店隆重舉行,130個炫商業、酷模式、潮產品項目從3225個報名團隊中脫穎而出上臺展示,與500位頂級投資大咖、1萬名現場觀眾進行創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本屆峰會共分8大專場+2大論壇,將有8個項目晉級28日下午的終極對決環節,爭奪DEMO GOD榮譽稱號。創業邦孵化服務BangCamp 的學員也將集體亮相Bang Camp專場,迎來自己的畢業典禮。
在28日上午的海外專場中,愛呼吸負責人吳秉宗進行了項目展示。他表示,愛呼吸是中國第一個霧霾預報的APP,主要關注PM2.5。愛呼吸的目標希望有一天大家想起PM2.5,想起愛呼吸,想起預報想起愛呼吸。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吳秉宗:大家好,我是愛呼吸的吳秉宗。
我來自香港,愛呼吸是中國第一個霧霾預報的APP,主要關注PM2.5。先放一個視頻。
我們愛呼吸沒有辦法解決每個城市PM2.5的問題,但是希望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能避開或者躲避PM2.5嚴重的日子。其實謝謝柴靜之后,出了視頻之后,APP火爆上了10倍。我沒法提前安排第二天的生活,這個對父母來說很重要,對于父母之外,在北京生活時間,有一年冬天周末想滑雪,但是不知道周末空氣污染會不會很嚴重,那時候就想有沒有辦法預測到,愛呼吸希望做的就是為大家全中國300多個城市預測未來PM2.5。有一個功能。
有地圖,有每天空氣濕熱的計算器,也有污染指數的分類,也希望做個性化的預測。
這是我們的團隊。我們很多都是工科都是物理系出身的,傳統來說做B2B,跟香港的天文臺做事,做環保這個事待到B2C為全國人民服務,我們核心技術科學建模和數據計算,我們用大數據,每個月處理大概10T的數據,從300個城市變成未來1000個城市那時候是100T。建模,用數據反推,用排放清單加上氣象預報做這個事情,拿氣象局數據來看,實時用國家統計的,但是預報都是特有的技術做出來的。
愛呼吸的目標希望有一天大家想起PM2.5,想起愛呼吸,想起預報想起愛呼吸。
產品內容我們產品已經上線,如果搜PM2.5,我們是前三名。
我們是自己研發出來,敢說現在中國領先一個預報系統,現在能做到準確率85%,也會在這個上面做一點個性化提示。
剛才說競爭對手有,開放尋找合作,跟小米跟墨跡天氣在談,希望提供一部分數據給他們,希望做的數據希望公開,交換一些流量,為APP帶來更多的用戶,未來的夢想希望在空氣領域里面做Waze。
希望這個監測儀放在出租車里面或者司機上面實時獲得數據,分享給幾十萬的用戶。為什么這樣做,因為看到很多用戶給我們的反饋,比如說你在杭州,給你一個數據,對他來說不夠真實,因為他想知道附近這個場景或者外面現在的情況是多少,希望通過這個系統去給一些自愿者分散給大家,大家帶著這個東西到處走大家不愿意,希望用別的方法做成這件事,這個事情要很多資源跟很多功夫去做,希望大家提供意見和資源交流一下。
評委:墨跡天氣非常早的投資,所以可以給你們拉個線,跟你們合作一下。特別想要知道數據源的獲取,應該有自采或者從國家氣象局這么取回來?
吳秉宗:如果實時是氣象局提供,如果做預報是我們自己的研發的模型。
評委:自采的數據規模多大?
吳秉宗:自采數據沒有采集,用數據做模型預測未來。數據模型自家研發的,花了10幾年的經驗,因為團隊以前做B2B,所以有這方面的硬件。
蔡翔:你是將來靠智能硬件做收入?
吳秉宗:一部分收入。
蔡翔:有沒有考慮墨跡的基礎他們做硬件有問題,這方面有遇到挑戰嗎?
吳秉宗:有很多挑戰,希望不單只做硬件,希望能收集可能幾百萬到幾千萬用戶,在上面做健康類的電商廣告,甚至提供數據給商家,不一定APP,可以給零售行業或者百貨業,其實空氣污染對他們銷售有影響,在香港有一個賣涼茶的公司,天氣好不好熱不熱對他們賣什么涼茶直接產生影響。就是有些大數據的關系。
評委:我來自北京很期待你的產品,你目前產品準確性是多少?
吳秉宗:85%左右。
評委:在城市級別是嗎?有的時候非常好的事業是否成為非常好的商業創業,因為我父母在中國氣象局,氣象預測預是最大的工程,咱們做公用事業的事情是由國家政府提供,你們有可能成為國家政府的嗎,是追求一個理想中的事業還是想做商業的創業?
吳秉宗:一開始希望走B2B,跟環保局和氣象局這樣合作做,發現這個路走的比較慢,所以把一些數據直接帶給用戶,當然兩條路都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