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時候,谷歌宣布 Google AI —— AlphaGo 在圍棋上以戰勝了 5:0 歐洲冠軍樊麾的消息引起極大關注,谷歌人工智能在圍棋比賽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隨后,谷歌 AlphaGo 還向韓國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公開發起挑戰,李世石代表當今人類圍棋界的最高水平,如果他輸了,那就幾乎意味著,在圍棋領域,人工智能戰勝了人類。
谷歌 AlphaGo VS 李世石挑戰賽將于 3 月份舉行,之前,谷歌 DeepMind 實驗室負責人 Demis Hassabis 通過 Twitter 宣布,YouTube 將直播這一比賽。
今天, Google DeepMind 公布了 AlphaGo 即將與過去十年最佳圍棋手李世石之間的終極挑戰的詳細情況。
公告顯示,3 月 9 日至 3 月 15 日,AlphaGo 將在韓國首爾與李世石進行 5 場挑戰賽。比賽完全平等,獲勝者將得到一百萬美元獎金。如果 AlphaGo 獲勝,獎金將捐贈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STEM 教育,以及圍棋慈善機構(Go Charity)。
比賽將于北京時間中午 12 點在首爾四季酒店舉行,具體日程如下:
1. 3 月 9 日 (星期三):首場比賽
2. 3 月 10 日(星期四):第二場比賽
3. 3 月 12 日(星期六):第三場比賽
4. 3 月 13 日(星期日):第四場比賽
5. 3 月 15 日(星期二):第五場比賽

關注這場比賽的同學請留意好時間,或者定好鬧鐘,以免錯過比賽直播。據了解,比賽將采用貼 7.5 目的中國規則(比賽結束時,后走棋的棋手貼目)。每位棋手各有兩個小時布局時間,3 次 60 秒的讀秒,每場比賽預計需要大約 4-5 個小時。
雖然之前深藍曾經打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巴羅夫,不過國際象棋的算法要比圍棋簡單得多。國際象棋中取勝只需“殺死”國王,而圍棋中則用數子或比目的方法計算勝負,并不是簡單地殺死對方棋子。
圍棋要比象棋更加復雜,更具深度。這需要計算機掌握相關技巧,需要更多類似于人類的模式識別和直覺判斷技巧。
圍棋看起來棋盤簡單、規則不難,縱橫各 19 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 19×19(361)個交叉點。比賽雙方交替落子,目的是在棋盤上占據盡可能大的空間。

因圍棋步驟的絕對數量比宇宙的原子數還多,就機器學習的角度而言,圍棋的計算最大有 3361 種局面,大致的體量是 10170,而已經觀測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數量才 1080。國際象棋最大只有 2155 種局面,稱為香農數,大致是 1047。
圍棋一直被視為最復雜的電腦游戲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始終未解的挑戰。這也是為什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研發者們始終希望在此取得突破的原因。
谷歌為什么要研發智商爆表的人工智能?因為谷歌希望運用這些技術解決現實社會最嚴峻、最緊迫的問題——從氣候建模到復雜的災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