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日正式和銀聯合作,并開通線下場景支付功能的Apple Pay而言,除了挑起了猴年開始之際“對陣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線下圈地運動的輿論大戰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讓人們看到了銀聯在失去了線下傳統場景收單業務的絕對壟斷地位后,開始逐步認識到支付寶、微信支付這樣的二維碼掃碼支付帶來的業務沖擊后,開始聯合國內19家銀行,企圖在線下傳統收單、支付領域重新奪回絕對主導權。
首批宣布支持Apple Pay的國內銀行共有19家,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四大行以外,還有很多主流銀行被列在內。用戶只要擁有這些銀行的信用卡或借記卡,并將他們與Apple Pay關聯,就能使用新的支付服務。
也就是說,Apple Pay其實是利用一種類似于NFC的近場支付技術來幫助消費者利用先進的支付技術實現線下的快捷、安全支付需要,有點像一個移動端的現金和卡錢包,在支付的時候只要和帶有閃付標志的銀聯POS機相互連接,就可以快捷安全支付。
不過,這種線下的場景化支付技術目前在國內全面推行也還面臨各種難題。
首先是生態圈的問題,在目前整個國內的支付行業中,線上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不僅僅占據了70%以上的線上支付份額,在線下領域也開始逐步滲透,并且用過線下掃碼的方式來圈占了數萬家的商家和商戶,而這部分線下收單的市場,本來就是銀聯和銀行POS的市場,可想而知在移動互聯支付產品的滲透下,傳統銀行和銀聯是面臨了一種怎么樣的內外交困的境地。
那么,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這種線上的移動支付和目前銀聯引入和Apple Pay的近場支付,到底哪一種支付系統會更能獲得用戶的青睞?
個人認為,這種移動互聯的虛擬賬號支付系統,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都是這種類型,優勢在于遠程支付,快速,可以融入很多線上場景和APP,而銀聯此前自己搞NFC支付一直沒搞起來,國內整合銀行,運營商太費事,這次把蘋果支付引進來,本質上也是以NFC支付來替代目前已經被微信,支付寶瘋狂滲透的線下支付場景,據傳是1秒鐘的支付體驗,不知實際如何,這個和目前支付寶,微信支付的pos掃碼支付相比到底有無優勢?畢竟市場快被虛擬賬號支付給滲透完了,這個時候銀聯引入Apple Pay,感覺是叫好不叫座。可以說,線上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牢牢掌控,線下銀聯傳統的pos收單也在慢慢被滲透,用支付寶同樣也不用帶錢包,感覺銀聯是歇斯底里,最后一博了。即便是在線下,個人也看好支付寶,微信的近場支付,NFC需要的技術改造和體驗流程前期成本太大。
或許這個很難改變銀聯聯合Apple Pay對抗目前已經十分成熟的虛擬賬號系統在滲透線下傳統支付場景的各種難題,因為正如前所述,一個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在線下支付方面已經先下一城,占據了較多的市場領先優勢;而是即便是銀聯引入蘋果支付開展合作,短期內也很難大面積、全面鋪開這個產業鏈,因為這其中涉及到設備更新、產品維護、運營商溝通以及銀聯與銀行之間的內部利益協調。之前國內也有個別銀行單獨搞過手機NFC支付,但是受制于產業鏈并不成熟,因此最多是在很小的范圍內進行實行。
即便是銀聯這次能通過和Apple Pay的合作來優化這個產業鏈條,但是消費者會輕易買單嗎?可能一開始很多消費者會抱著嘗試的心態來使用這個產品,但是新鮮勁兒過去之后,銀聯如何進一步留住這些已經被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洗腦”的消費者?或許又要開始補貼之路?
說到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包括電商、金融、O2O的產品,一開始為了獲得新用戶和建立互動關系,往往要發放補貼政策,從打車、理財到O2O等各種場景,好像也只有不斷的補貼能夠將用戶從另一個已經成熟的平臺和使用環境中引流到一個全新的用戶環境之中。
百度錢包在大力推廣線上移動端業務時,除了利用百度旗下各種應用場景進行植入外,另外一個決心就是補貼計劃,全年返現,用戶下單,使用百度錢包支付,交易完成后,用戶立即獲得消費金額1%的返現,返現金額充值到用戶的百度錢包賬戶余額,余額可提現,可消費。對于銀聯和Apple Pay的合作而言,為了從支付寶、微信支付手中搶奪用戶,能否有決心開展大面積的返現和補貼活動呢?如果沒有,單純依靠現有的技術成熟度和用戶體驗,又能否重新吸引消費者的青睞?或許這是一場艱苦的攻堅戰。
對于銀聯而言,或許這場變革來的太晚,因為銀聯的傳統收單業務是線下,銀聯商務此前一直穩居國內收單市場頭把交易,其市場份額差不多是所有銀行收單業務的總和,而后剩下的10-20%的市場才被市場上眾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瓜分。對于這樣一個具有良好線下收單基礎的公司而言,斷然不會坐實市場份額被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這樣的線上移動支付平臺所侵占。
不過,引入Apple Pay,其實也是中無奈的選擇,既然自身現有的資源整合能力,恐怕很難培育出一個龐大的,具有消費和支付忠誠度的用戶群體,而借力蘋果,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高忠誠度的蘋果產品使用用戶,只是這部分用戶的Apple Pay支付習慣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如果沒有一定的紅包補貼政策,能夠從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手中搶過來用戶嗎,這里其實具有很大的變數。
在習慣了紅包抵扣和用戶優惠的移動支付面前,Apple Pay即便是接入了國內主流的銀行,其實也更像是一個電子的錢包,但能否攻占移動用戶市場,還需要很多具體的運營手段和決心。